摘要: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我国民间素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说的就是冬至这一天已经有“年”的气氛,冬至的夜晚也是一年中最长的,民间还有冬至夜养生觉的说法,就是宜早睡晚起,饮食要好好进补。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我国民间素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说的就是冬至这一天已经有“年”的气氛,冬至的夜晚也是一年中最长的,民间还有冬至夜养生觉的说法,就是宜早睡晚起,饮食要好好进补。庆祝节日肯定离不开吃,各地的环境不同,吃的食物也有所不同,南方有吃汤圆、还有吃年糕的,北方各地一般吃饺子。那么饺子是怎么来的呢?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东汉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子”,在冬至和大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
饺子馅的寓意
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关系:
①韭菜馅预示着久财之意;
②白菜馅即百财之意;
③香菇最有养生功效,将其包进饺子馅里寓意鼓财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饱鼓之意,谓之鼓财;
④酸菜馅,据说有算财之意;
⑤芹菜馅则为勤财之意,勤即经常,频繁的源源不断,谓之勤财。
12种包饺子方法
光会吃饺子不会包,怎么能叫合格的“吃货”?我们梳理了12种饺子包法,看图学习吧!
这类人吃饺子别蘸醋
吃饺子蘸醋、辣椒是很多人的习惯,可是,患有胃溃疡或胃酸的人不适合蘸醋吃饺子,这样容易刺激胃肠黏膜而加重病情。如果有人喜欢吃饺子配蒜也得注意,蒜辛辣有刺激作用,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少食用。
专家:有些民俗已失去生命力无须刻意保留
目前除了与“吃”有关的部分,冬至其他习俗似乎已不为人熟知。不止冬至如此,二十四节气中,除了一些与传统节日相距较近或有融合关系的节气外,像春分、惊蛰、大雪等,人们对其传统习俗了解很少,仅有的一些知识,也集中在吃喝上面。这种情况,也曾引起一些网友担心,呼吁“继承好我们的传统民俗”。对此,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表示,节气民俗与过去农耕社会形态有关,对已经失去生命力的民俗也无须刻意保存。当然,不少节气民俗仍然具有实用价值,提醒人们主动适应自然变化。而一些游戏、礼仪,还可以愉悦身心,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高巍表示,一些节气习俗都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醒人们要注意自然气候,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像惊蛰、立秋等均属此类。民俗的重要性在于,能让人们通过一些仪式或是饮食文化,从细节感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内心的和谐相处”,这三点是传承、创新民俗的重要前提,能达到这三者的平衡,这个民俗就是有价值的;反之,就是没有价值或是需要进行调整。民俗是先人的智慧结晶,需要在生活层面上加以细致体悟、践行,不能将之视为简单的吃吃喝喝。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优质商家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标签: 冬至 冬至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