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资讯市 【切换城市】

《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27)黄老形名学“守一法”探源

2018年09月13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承欢大仁

13
摘要: 老子学说当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人法地”部分的昔肌修习过程当中所获得的能量,相当于其中的十个爻。

——龙文化修身理法篇(下)——

黄老形名学“守一法”探源

  古代典籍《云笈七笺》之中,有样的记载:“长生飞仙,则唯金丹;守形却老,则独真一。”

  这个“真一”,就是我们在研究道家文化时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题目。

  什么叫“一”?两千五百年以来的修真金丹学说,是不是伏羲、黄帝、老子道德学说的极致和全部呢?

  什么是“金丹”呢?有质无形的金丹,其中的质元到底是什么?物元又是什么?这一丹质之中,是否存在体元呢?

  这些“为大于其细”的内容,仅从金丹学说当中还不足以找到完整的答案。但是,这个答案并非不存在,答案就在伏羲黄老学说的修身“守一法”之中。

  为了给大家提供一点借鉴,我在这里要揭示一个在慧观下所观察到的现象。在经过“玉液还丹”和“金液还丹”的内证成果以后,在我们体内会发现自己丹的组织结构,也就是一种物元的结构形态。这一结构形态,包含了许多的信息。包括左耳、右耳,左肾、右肾,左肺、右肺,唇、齿、脾、舌、心,以及左眼、右眼和肝,也就是说五臟六腑以及器官的能量和信息都集中在这个丹体之中。

  老子学说当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人法地”部分的昔肌修习过程当中所获得的能量,相当于其中的十个爻。我们从这个结构体上进行分析,《老子》帛书甲本《道篇》第58章《道纪》:“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其中就提出了“寻寻呵”,这个“寻”字,它的甲骨文里面就藏着丹的结构形态。例如,在月明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性光的照耀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结构。如果把它掉过来,就是一个拱形的结构,并且其中有一个“O”,也就是说,是一个深度慧观发现的结构体。这个结构体,跟现在微观科学发现的DNA是不是一样呢?实际,是一样的。我们的DNA和细胞前端的端粒体,也就是生命的奥秘。人类的金丹学,在“玉液还丹”“金液还丹”以后,就是再造这个端粒体,使端粒体的燃烧速度变缓、变慢,从而使人类获得健康,身心获得改变,道德品质能够得到提高。

  “守一”的修身法,其实在我们历史上是长期存在的,是在上古时代的道治社会和德治社会时期,人类的身心处于纯德合道的德一状态时,无为而为形成的一种至简至易的修身方法,这也就是老子所强调的“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能知也,莫能行也”,就是指的这个“守一法”。只要进入了甲骨文“寻”字所揭示的状态,把握住它,并且进入其中,那么也就获得了再造自己生命本质的一种最简捷的状态。广成子也曾经提到过:“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他通过“守一法”,解决了延缓衰老的机制,而创造了延长生命的奇迹。

  我在美洲实地考察了玛雅文化,在玛雅文化当中,他们有一个神秘的石壁,就记载了这样一幅《修身七返图》,他们是用图形来表示古代人类如何进行修身,这个过程恰巧就与中国道学文化当中的修身文化高度吻合,只是西方的许多考古家、学者无法正确破译其中的内涵而已。这个过程,实际上一共有七个部分,就是道家所说的七返过程,但是西方学者只把它分成六个阶段。玛雅人通过雕刻在石头上的图画所表达的深刻寓意告诉我们,如何改变、提升生命的质量,达到一种再造生命本质的状态。

  我在其它一些论文当中,谈到人类社会基本分为六大时期,道德品质和生命质量是处于逐步下滑的阶段。比如说,社会用治,有天下为道、天下为德、天下为公、天下为家、天下为私、天下为党六个阶段的变化过程;社会分期,有道治社会、德治社会、仁治社会、义治社会、礼治社会,最后到了现在的智治社会时期。西方文化,同样在这个阶段占据主导地位,它已经走到山峰的巅顶,在寻找新的出路,这个出路就在我们中国的道家文化之中。

  两千五百年以前“守一”修身方法,由于人类群体性的离道失德产生了丢失,因为德一散五就开始逐渐堕落。马克思在他的著作当中也讲到:古代氏族社会道德的随落造就了封建社会的开始”,这是第一方面的原因。第二个方面、由于人们智升慧隐,智识得到逐步强化,慧识却逐步地隐退。第三个原因、就是独尊儒学,天下为公,天下为家,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第四个方面、在历史上由于儒家的独尊地位,发生了“以儒解道”“以儒改道”现象,道学有许多典籍在汉代被删除或者修改,本意遭到了篡改,使其中的慧性教育方法元素被清除掉了。

  四个原因的丢失,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就缺少“德一”这个循德归道的阶梯和次序、造成了“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凤毛麟角”,道学文化退出了主流修身和教育领域,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寄宿山林泉下的流浪时期。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先,一定要牢牢地记住我们的道德根文化—老子的思想,它初创于伏羲的易道文化,成形于轩辕的法道文化,成熟于老子的德道文化。

  老子曾经在《得一》章当中强调指出:“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这六个“一”,共同构成了非常完美的纯阳乾卦。我们只要破译了“守一”,那么我们国家就将是一个太平盛世;我们体内如果破译了“得一”,体内就会是一个精气神俱足的内在环境;在家庭当中,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个“德一”,遵守这个德,那么同样会是和谐美满的家庭。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极其容易,也就会迎来一个新的局面。

  老子强调“道生一”,这个“一”就是母,“道父德母”。关于这个“一”,《庄子》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说明“一”就是“德”。不能够在“德”和“O”之间划等号,称其为“道”。《庄子》:“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这就非常严格界定了“一”就是“德”。人人只要拥有这个“德”,拥有“道傯”,那么就会实现一种清平盛世,人体内也会出现最佳的健康状念,O中生一、道中生德,这就是我们古代道学文化最精粹的部分关键之所在。

  《黄帝四经》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学说,称为“形名学说”。“形名学说”对“一”的解释,同样也是如此。无色透明的能量形态,是“德”的形;名,就是“德”;字,就是“一"。“一”一旦分散开来,就是指仁、义、礼、智、信,含有五色,分别是绿色、白色、红色、黑色、黄色。道德根文化对“一”的定义,“一”就是万物正确生成发展不可缺少的最高级、最淳厚、最充实、最质朴的能量体。

  我们一定要破解这一点,不能仅仅将“道德”作为我们空言大道的一种标识,要认识到它就是天地的能量。我们要认识到“一”的三元变迁,那就是物元、质元、体元,含在“一”的内容之中。特别是在质元方面,里面含有气、音、光三种元素,这三种元素是我们每个人是否能够把握住的关键。当然,这三种元素能够合一,当我们体内能够真正拥有的时候,那就是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健康。物元方面,关键是掌握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这五德在光、气、音当中的作用。仅仅单纯把握住气,不足以使身体真正健康,不足以使生命发生质元的变化。只要把经典诵读的“音”掌握住,与“气”结合起来,与“光”结合起来,那么生命就会发生一种飞跃性的提升。

  在研究道德根文化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掌握一点:现在很多学者都感觉到,老子五千言虽然精美,是东西方哲学的巅峰,但是感觉到难懂。这是由于我们性慧不足的原因,并不怪老子五千言深奥难懂。相反,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诵读,用心去走近老子,与老子居,与老子谋,那么就很容易读懂老子五千言。因为它能开启我们智慧当中的慧性,是通过慧性来提升我们的智能。我们不能够仅仅以后天智识和智能去解读老子五千言而是要用心来进行解读,这样才能弄懂和弄通。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的物元变迁,当“三生万物”时,这只是一个平面,到了四象的时候,才能有形有象。谁能发现三个平面后面的那一点,把握住它,那么就是掌握住造化的一个枢机。所以在“一”的变迁之中,老子站在极高的位置上,从至简至易的方法论,从物理学、数学角度,解释了人类本源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物质的来源。我们从老子五千言中就可以找到其中的答案。

  在寻找答案的时候,我们的诚信、我们的信念、我们对道德的信仰,不能丢弃,要确立起来,才可能找到,因为仁、义、礼、智都承载在信德的基础之上。当我们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的时候,常常难以走近老子,不容易与老子居、与老子谋。但是,当我们有了信念,承载起仁德、义德、礼德、智德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容易读懂弄通老子五千言中的丰富内涵。
  “气”和“德”是有本质性区别的,这一点我们要掌握住,从原来的认知误区中走出来。因为《黄帝内经》揭示过:“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天赋予人类的,是德的能量;地赋予人类的,是气的能量;德源于道,源于天;地气是德一出入地球以后,经过有相物质转换释放出来的地球之气的能量。道光德能,没有进入物体之前,称之为“德”;已经进入有相物质之后,则要称之为“气”。所以,老子又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抟气至柔,能婴儿乎?”老子在五千言中,一共三次对“气”进行了阐释,但都没有离开有形有相的物体和人的命体进行论述,这也就界定了“气”是“德”在有相有形物体中转化的物质,而不能轻率地以“气”来取代这个“德”的能量在人类生命体当中的存在和客观的需求。丢失了“德”,人类也就会失去健康。

  当人们已经堕落到道德的底线以后,人类的心理疾病和命体疾病都迅速上升,变得非常复杂,难以治愈,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德”是能量体,而不是一种品格规范标准。“德一”的体元,具备“凝则成神,离物成光”的重要特征,这个“一”就是“综五归一”,五德要归到“一”这个层面上来,所以当离散的五德聚合成为“一”的时候,那么就可以顺利地进入“守一”的阶段和状态当中。

  “得一法”,在历史中发生了众多的流变,也长期被儒学“以儒解道”而产生众多的误识。在这里,我们简单地将“守一法”和两千年以后形成的金丹法作一个比较。古代通过运神开慧而获得“德一”的质元,它是直接去求取“德一”的质元。老子在五千言当中留给后人的这种方法,是运用“双可”教育法,提高德性品质,获得充沛的天德能量;将“人法地”配合到位,充分去获得地气,这样就可以同步拥有天德和地气。天德和地气充沛,在人体内进行交汇,生命的质量就会发生明显的质变;再依据名和形,进行“守一”,寻找“一”的体元之名,法天、法道、法自然,就进入一个比较顺利和高效的状态之中。

  我们在研究“得一法”的时候,只要把握住了“德一”物元结构、质元结构、体元结构的组成,主动在体内进行实践,把握动以炼精和静以养气,再结合经典诵读,开发自己的真“音”,“音”其实就是一种振荡,通过胸腔振荡、腹腔振荡和颅脑腔振荡,来提升体内能量的开发和应用,“长生飞仙,守形却老”,就会比较完整和彻底地改变我们生命的本质。

  自首届国际道学论坛开始,老子的道学文化开始进入了人民大会堂。这标志着在新的时期,老子的道德文化将重新复兴,我们的道德根文化将迎来一个昌盛的阶段。

  综观人类历史,老子的学说、思想只有三次大的复兴时期:第一阶段,表现在汉朝初期的文景之治,当时汉朝经过秦朝短命的二世而亡,诞生了汉朝的文景之治。第二个阶段,就是在唐朝,由于隋朝的短期存在,为唐朝老子道德文化的复兴开辟了一个新的机遇,通过唐代早期对老子道德文化的启用和举国上下的经典诵读,诵读《老子》,从而诞生了大唐盛世。第三次,我们可以看到,国民党政府经过短暂的立足,同样像秦朝、隋朝一样陨落了,而人民共和国就屹立起来了。经过这六十年的风风雨雨老子的思想终于现身在“首善之都”的北京,并且进入人民大会堂,这是极其良好的标志!

  历史常常是重演的,只是它的地点、位置、时空发生了变化而已。黄老的文化和黄老的“守一”思想,将会在这个世纪引领我们民族和国家,同时影响世界各民族和国家,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带向一个美好的领域和崭新的天地!

  作者:熊春锦

  整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道德教育与养生研究中心 何良庆
游金地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Powered by 游金地,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承欢大仁]
标签: 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 熊春锦 东方龙文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