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科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外的“休眠”黑洞
科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外的“休眠”黑洞
2022年07月22日 10:34 科技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李倩
分享到:

欧洲南方天文台近日发布公报说,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观测到一个不发射高强度X射线辐射的“休眠”黑洞,这个恒星级黑洞位于银河系附近的大麦哲伦星系内。相关论文已于近日发表在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公报介绍,当大质量恒星走到生命尽头,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会坍缩形成恒星级黑洞。在两颗恒星围绕共同中心运转的双星系统中,如果其中一颗恒星死亡,会形成一个黑洞及一颗发光的伴星。科学家主要通过黑洞从伴星吸积物质时发射的X射线探测这类黑洞。而“休眠”黑洞是指不发射高强度X射线辐射的黑洞,它很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特别难以被发现。

  比利时鲁汶大学天文学研究所研究人员领衔团队耗时6年,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上搭载的“光纤大阵列多目标光谱仪”,在大麦哲伦星系的毒蜘蛛星云区域观测了近1000颗大质量恒星,才发现这个命名为VFTS 243的“黑洞双星系统”。该系统包含一个质量至少是太阳9倍的黑洞,以及一颗质量为太阳25倍的恒星。

  研究团队用“大海捞针”形容这项新发现。研究团队认为,VFTS 243系统中的黑洞是银河系外第一个被明确探测到的“休眠”的恒星级黑洞。研究人员反复质疑并检查了相关数据,认为除了存在黑洞之外,找不到对数据的其他合理解释。

  新发现有助于更深入理解黑洞的形成。天文学家认为,当一颗即将死亡的大质量恒星的核心坍缩时,会形成一个恒星级黑洞,目前仍不清楚该过程是否伴随剧烈的超新星爆发。

  “形成VFTS 243系统中的黑洞的恒星似乎已完全坍缩,且先前没有爆发的迹象。”论文通讯作者、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天体物理学家托默·谢纳尔解释。他表示,新研究为“直接坍缩”场景提供了直接证据,对探索“宇宙中黑洞合并的起源有巨大意义”。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黑洞,宇宙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1119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