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德教育 > 《中华国学道德根》(11)老子社会发展学说的科学性
《中华国学道德根》(11)老子社会发展学说的科学性
2018年10月01日 09:36 道德教育
分享到:

中华民族根文化和老子社会发展学说(上)

二、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和思想

  3.老子社会发展学说的科学性

  那么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思想,将人类社会分列成为仁、义、礼、愚四个大的历史时期,这种分期方法到底科学不科学?无独有偶,非常凑巧,它还能找到历史的同伴相比较。那是什么?在三千年前,古印度文化当中也存在着类似的分期方法,而且在“理数”上,它们两者不谋而合。我相信三千年前或两千五百年前是没办法进行沟通的,那时候既没有网络,印度和中国也没有信使,但是这种学说和思想却非常地接近。据记载,三千年前古印度文化当中,就表现出了相同理数的社会发展学说思想。的确,东方的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化国家,在这一点上同样也表现出了一种相似性。这一现象也同样验证了老子的这种分期方法是正确的。

  在古印度文化当中,三千多年前就曾经提出了四个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但是他们把它称之为:第一个时代称之为“黄金时代”,第二个时代称之为“白银时代”,第三个是“红铜时代”,第四个是“黑铁时代”。这四个时代一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对道家的五行学说了如指掌的话,马上就会产生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为什么?用五行学说来解析一下古印度这种类比性的分列社会发展时期的方法,就不难看出其中的一致性。按照五德、五色的五行学说解析,“黄金时代”也就是一个仁治时期;“白银时代”,白属金,属于金德,为义治时代,那就是义德时期;“红铜时代”,红属火德为礼,那就是礼德时期;“黑铁时代”,黑属于水德为智,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愚智时期。

  这里面第一个时期似乎好像不太好类比,他们称之为“黄金时代”。而仁治时代本来是木,为什么古印度称为“黄金时代”?这是因为在那个刚刚从“德”下滑到“仁”的时候,五德都是比较厚足的,其中的土德最为丰厚,这个黄色的信德,色泽鲜明艳亮,也可能由于这种黄色信德处在五分之五、一丝没散的情况下,这种黄颜色与“仁”性的绿色相互辉映,互相掩映,不容易确定其中的性质。而在其它几个德的不同时期,就难以看到这么明亮的黄,这么占主导位置的黄。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也就是说在观的过程当中,在慧观的状态下,不容易准确地将这种绿色确定为第一性的,将黄色确定为第二性的,所以就选择了一个“黄金时代”作为比喻?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也有这样一个说法:“湿土寄旺于四季”。土的旺相在春季表现得特别的浓。那是因为春天的雨水多,土也湿嘛,因为土湿,所以春季的土气很旺,土不旺万物就难以生长,所以春季土所产生的能量,掩映了绿色的木,便是很自然的。

  我们先把这一点不同放在一边,不去深究。仅就其它的三个时代那么地相一致,那么地惊人相似和接近,这难道还不令人叹为观止吗!也就是说,如果老子在三千多年前碰到了古印度哲人的时候,很可能会抱拳一揖,互相道一声“佩服!佩服!”

  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在历史上解读的人不算太多。因为真正得“一”者的人的确是比较稀少的,有些得了“一”的又甘愿做自了汉,不愿意入世来解析老子的学说。老子始终是整体地把握着先天的“炁运论”和后天的“物运论”,来阐述万事万物的德性本质,根据这个德性本质再来展开万物万象?如果我们不能像老子那样,同时把握住“先天炁运论”和“后天物运论”,不能正确把握这两论,或者是把握不准,那就难以完成其中理念的相应转换。当然要把握得住和把握得准,就离不开修身明德,最好是修真明德。

  历史发展到了宋代时期,著名的道学者邵雍,他曾经写了一本名为《皇极经世》的书。在这本书当中,他为了将老子的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一种社会世俗化,从而能够让人们普遍了解和认同,这就有点“把足尖削一削,放到鞋子里面”的味道,叫“削足适履”。为什么这么说,后面再讲。邵子为了让人们普遍都能了解和认同老子的社会发展理论,从先天的德能“炁运论”模式,运用象类比拟的方法,转换成了后天的“物运论”,并且用《易》学当中的“元、亨、利、贞”四个字相结合,来进行论证。因此就形成了后世学者们容易认同的“邵氏社会发展学说”。,甚至有的人认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学说起始于邵雍,这真是莫大的笑话!因为他在书中明确地指出了社会分为仁、礼、义、智、信几个阶段,他把“礼”和“义”的位置颠倒了一下,并且将这四个阶段纳入到一年四季当中进行论述。当然他也强调了从天,他说“君子从天以本天时,不从人而强违天”,这种理念原则他是把握住了。

  看看邵氏他是怎么说的?“元者,春也,仁也。春者,时之始;元者,德之长”。他用“德之长,德之文,德之方,德之衰”把这种德性的演化过程论述了一下,还没有离开这个“德”、对于仁治时期人的德性,他说“时则未盛,而德足以长人。故言德而不言时”。这有点儿把德和仁扭合在一起进行论证的意思。

  接着他又说:“亨者,夏也,礼也。夏者,时之盛。礼者,德之文。盛则必衰,而文不足以救之。故言时不言德。故曰大哉乾元而上九有悔也。”这是结合了《易》理的理论。

  “利者,秋之义也。秋者时之成。义者,德之方。万物方成而获利。义者,不通于利。故言时而不言德也”。

  “贞者,冬也,智也。冬者,时之末也。智者,德之衰。正则吉,不正则凶。故言德不言时也。故利贞者,性情也”。

  从上面邵雍的分类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与邵雍的社会发展学说,在“礼”与“义”的排序位置上明显的不同。粗看邵雍的社会发展学说,人们是很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因为这四个社会发展时期,原来就像一年四季一样,很自然地就接受了。因为人们对一年四季的感受,是一种身的体悟。这种以一年四季变化的时序而进行解释的方法,显得那么的浅显明白。甚至有的学者认为是老子排序错了,可能老子当时年龄大了,糊涂了,把这个“礼”和“义”弄反了。他们没有想一想,老子驻世的年代恰恰是夏、商、周那个崇礼由盛到衰、礼崩乐坏的时代呀,就在眼前的事他怎么会把握不住?!他怎么可能没有注意到发生在眼前的社会现实?!那么为什么不同?邵雍为什么又把它扭转过来?到底谁对?这个问题也是令学木界头疼、头大的一个问题。

  作者:熊春锦

  整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道德教育与养生研究中心 何良庆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中华国学道德根,熊春锦,中华传统文化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6347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