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
青岛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台,推动产业发展迈上“三个新台阶”、实现“三个新突破”、争创“四个新高地”
加快实体经济振兴,青岛拿出“硬招”“实招”。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日前联合印发《青岛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剑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实业立市、制造强市,是青岛一直以来的坚守,也是青岛进位争先、赢得未来更大发展空间的关键所在。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之后,踏上发展新征程的青岛迅速行动,召开全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动员大会,对开展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进行动员部署,释放鲜明信号强力聚焦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方案》的出台,亮出了青岛的“打法”,明确了城市产业能级加速跃迁的路径和对城市发展棋局的深远考量。
《行动方案》的总体思路可以用“一条主线、一个定位、三个并举、五大行动”来概括。“一条主线”,即紧扣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一个定位”,即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三个并举”,即突出产业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项目招大引强与“专精特新”培育并举、关键细分领域突破与全产业链发展并举;“五大行动”,即聚焦24条产业链,实施建群强链、招大引强、育苗倍增、创新赋能、要素保障五大行动。
大抓产业、抓大产业,青岛要通过实体经济的聚力发展,在数字牵引、跨界融合、前沿突破、未来布局等方面占据发展主导权。这是产业加速变革和数字经济全面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背景下,青岛对未来城市竞争比较优势的全面重塑。青岛就是要培育一批供应链稳定、要素链完备、创新链活跃、“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塑造“青岛制造”“青岛服务”新优势。
聚焦“7+10+7”产业链,实体经济迈上新台阶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行动方案》以三年为期,明确了青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的目标,要推动产业发展迈上“三个新台阶”、实现“三个新突破”、争创“四个新高地”。
托起五年GDP破2万亿元的战略目标,青岛要在三年内推动产业发展迈上“三个新台阶”。在规上工业的发展上,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在制造业占比上,三年内实现制造业占比提高到28%,五年制造业占比提高到30%以上;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上,2024年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50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每年提高1%左右。
在这一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大跨步崛起的新征程中,青岛要实现“三个新突破”,在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园区上实现新突破,在招引建设一批重量级产业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在培育打造一批引领性的“新金花”企业上实现新突破;争创“四个新高地”,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
锚定这一目标谋篇布局,青岛坚持面向未来发展、面向增量崛起、面向生态型产业培育,重点发展“7+10+7”共24条产业链,并在《行动方案》中为24条重点产业链标定了2024年的发展目标。
做大做强七大优势产业链,青岛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提升发展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产业,产业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形成1000亿级、2000亿级、3000亿级产业梯次发展格局,打造参与全球竞争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突破发展十大新兴产业链,青岛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精密仪器仪表、通用航空、氢能与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力招引领军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实施重点突破、跨代赶超。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产业上,集聚芯恩、京东方、歌尔等一批链主企业和重大项目,实现加速破题、全面起势。
大力发展七大现代服务产业链,青岛聚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会展。引领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总额突破65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
青岛还将超前布局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海洋物联网、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这样的产业体系构建思路,体现了青岛在产业变革时代全新的产业思维。眼下,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分工格局、运行逻辑、规则体系、竞争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安全因素在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中的权重上升,分工深化、协同互补、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创新成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面对产业边界加速重构的当下,“融合”成为产业生长的新逻辑。青岛确立的24条重点产业链,涉及“新”与“旧”、“虚”与“实”、“制造”与“服务”,既是独立的产业链条,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形成全新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全新的发展动力机制。
市级领导当“链长”、龙头企业当“链主”,共推建群强链、招大引强
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需要“破旧立新”。青岛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24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创新机制,由市级领导挂帅实行产业链“链长制”,由龙头企业担当产业链“链主”企业,以有为政府联动有效市场,携手推进实施建群强链、招大引强行动,是青岛在新一轮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中强化推进机制的新“打法”。
抓实24条产业链,青岛建立由市级领导同志担任“链长”、市直部门牵头主建、重点功能区主战的产业链发展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推动形成“1个行动计划、1张产业图谱、1份招商名录、1组项目清单、1组支撑平台(创新、基金、会展等)”的“5个1”工作机制,实施产业链招商、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土地保障、产业融资等专项行动,逐年分解落实三年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有序推进。同时,青岛推出第一批47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发挥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链长制”是政府层面在经济治理中的主动担当,“链长”与“链主”的关系正是政府和市场关系。在攻坚现代产业体系进程中,青岛发挥“链长”和“链主”双轮驱动作用的背后逻辑考量,其实就是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精准推动产业链生态的完善,集聚内外部优质资源在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推进优势产业强链、新兴产业建链、传统产业延链补链,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增长。
这不仅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塑过程,也是城市产业空间的重构进程。对此,《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和促进重点功能区产城融合。青岛将逐一明确主要承载园区和协同发展园区,每个产业园区主攻2个左右重点产业链,完善园区主导产业链及落地项目考核。全市统筹布局十大千亩新兴产业园区,实行区(市)领办园区、一园一策推动、领导顶格协调、要素足额保障。推动重点功能区与所在区(市)融合发展,向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综合型城区转型。
产业大发展离不开项目大突破的支撑。重大项目招引和推进攻坚,也是“链长”和“链主”的职责所在。政企协同推动新项目在城市产业链关键处落子布局,《行动方案》提出,突破产业项目招引建设,明确每个产业链每年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或行业引领性项目不少于2个;新引进的20亿元以上产业大项目中,制造业项目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一。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引领产业链配套企业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发展。产业链牵头部门定期发布示范应用场景,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应用空间。对新认定的创新应用实验室、场景应用实验室,市财政按规定以股权投资方式给予支持。
加强督导考核问效,《行动方案》还提出优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考核体系,构建反映重点产业链发展成果的统计指标体系,发挥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机关监督职能,加强重点产业链跟踪督导。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育苗倍增、创新赋能
创新链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力量。在实体经济振兴三年行动中,青岛提出通过实施育苗倍增、创新赋能等行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高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根据《行动方案》,青岛以海尔“四年5000亿”、海信“五年3000亿”、青啤“百亿投资”为引领,实施百家龙头和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壮大百亿级、千亿级企业阵容;实施“育苗”行动,每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隐形冠军企业15家以上、瞪羚企业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三年“三个翻番”;每年力争新增瞪羚企业2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1家以上。
《行动方案》还提出实施总部经济聚能计划和楼宇经济成长计划,聚焦浮山湾、金家岭、唐岛湾三大总部经济集聚区,发力总部招引;制定支持楼宇经济发展措施,更新改造、整合、盘活存量闲散低效商务楼宇,导入科技服务、专业服务、文化创意等知识密集型产业。
以创新赋能行动推动产业爆发出强大活力,青岛将科技创新、数字赋能和“两业”深度融合作为发力点。在科技创新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强化创新载体建设、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新建一批企业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到2024年全市年度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50亿元,每年新增首台(套)装备20项以上。
在数字赋能方面,《行动方案》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列入三年行动核心指标,提出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并提出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每年认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100个以上,实现5万家企业上云目标。三年认定30家左右数字赋能中心,按行业诊断和赋能3000家以上企业和机构。开展“品质青岛”塑造工程,动态培育新“金花”企业30家以上。
在“两业”深度融合方面,《行动方案》提出鼓励产业生态主导型制造业企业面向社会提供研发设计、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等服务。鼓励电商、研发设计等服务企业向制造环节拓展。对获批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市级服务业创新型示范企业和入选国家级、省级“两业”融合试点的单位按规定给予财政资金奖励。
韧性强劲的产业链离不开强大的要素保障。《行动方案》提出实施要素保障行动,加强工业用地管理、全域推进存量土地提质增效、实施“标准地”供给、统筹重大项目能耗指标配置、引导资金投向重点产业链、加强人力资源协同。通过强化人才、土地、资金等资源保障,让政策向实体经济倾斜、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助力实体经济全面振兴。
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是对“青岛制造”培育模式的全新迭代,是对城市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全新回答。《行动方案》描绘了城市产业向上生长的全新蓝图,也呈现了一个新时代的青岛。政府层面对产业的支持已然从单一产品制造和技术突破向系统集成、生态营造、集群建设、产业链升级、自主可控转变,将带来对城市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资金链的全面塑造。
这将为这座城市开启一个更具竞争力、想象力和发展空间的全新产业时代。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青岛市湖南商会举行首届“欧派杯”湘菜厨艺大赛主题党日活动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喜庆日子里,在“七一”前夕,为弘扬中国传统美食文化,扭转疫情下餐饮业不景气的状况,提振信心,推动餐饮业经济的复苏发展,在青岛市工商联指导下,青岛市湖南商会、中共青岛市湖南商会支部委员会于2022年6月29日…
-
党建引领 强毅力行 青岛市南通商会成立“拓展型”党支部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6月23日,中共青岛市南通商会“拓展型”党支部成立大会在青岛市汇融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商会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增强商会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积极服务青岛南通两市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举措。市工商联副主席、市非公综合党委副书记张…
-
青岛市临朐商会迎接县考察团经商会联系协调,6月9日,临朐县委书记刘艳芳,县委副书记李飞雨,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王磊,县委常委、副县长周作刚等一行来青岛参观考察了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青岛研发中心,原青岛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王久军,市委督查室主任王伯勤陪同参观。 青岛市临朐商会会长尹…
-
六安市裕安区招商促进中心北京分局领导莅临青岛市安徽商会座谈交流指导工作6月15日下午,六安市裕安区招商促进中心北京分局局长李明,副局长汪学军、杨锐一行三人莅临商会座谈交流指导工作。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俊言(六安籍),监事长吴超(六安籍),会员企业家金成国(六安裕安籍)参加了座谈交流会。陈俊言主持了会议。会议现场陈俊言主持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家装节活动期间订单激增,梦洁发现异常及时报备,维护用户利益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了大多人平时最常用的购物方式,淘宝、天猫也成为了我国的龙头电商平台,但网购过程中有时候也会遇到问题。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在天猫家装节活动期间购买的梦洁旗下产品迟迟不发货,关于此问题,梦洁方面也给出了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的…
-
触目惊心:姜女士在EEX碳中和交易体系平台被骗全程曝光!!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近期,国家反诈中心多次宣传,小心网络诈骗,但是依然有很多老百姓仍然不警醒,仍然会上当受骗。下面讲述一则本文主人公姜女士近日亲身经历发生的事情,请大家一定要随时小心网络诈骗,年关了,一定要牢牢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
这些“李鬼”榜上有名!又有13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被关停近日,民政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法关停了2021年第五批13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其新媒体账号,清除了有关关联网页。
-
滨州一公司帮助其他经营者虚构交易 被罚款150000元2019年10月23日,记者从滨州市滨城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示中获悉,滨州市滨城区两家单位因违法被行政处罚。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