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有一种传承在大理——走进千年白族历史文化名镇喜洲
有一种传承在大理——走进千年白族历史文化名镇喜洲
2023年08月21日 09:14 教育 编辑:张晓静
分享到: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风景如画的云南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其中,居住在大理的白族人民,用一项流传千年的技艺——扎染,将纯净的白和温润的蓝结合得美妙动人。“巧手扎锦绣,靛蓝染春秋”,扎染是白族的名片,作为白族人民一项传统的手工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以大理喜洲镇周城村的非遗项目——白族扎染最具代表性。

1.png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进一步调研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扎染非遗技艺的发展现状,以及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在当地取得的成效变化,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非遗赋能云南大理乡村振兴调研团于2023年7月12日走进这座云南著名白族历史文化名镇——大理喜洲镇展开调研,并采访了喜洲镇乡村振兴办何彦敏主任、省级非遗传承人段树坤及当地扎染从业者。


  体悟扎染魅力,传承非遗文化。

2.png

  调研期间,调研队来到蓝续古法扎染博物馆进行参观与学习,记录古法扎染制作过程并现场体验扎染魅力。在调研活动中,调研队参观非遗从业者“叶子”制作扎染,聆听了她对扎染的热情讲述,亲身体验扎染制作全流程。通过捆扎、脱浆、染色、氧化等步骤,一块靛蓝色的古法扎染布制作完成;此刻,调研队跨越时空的距离,与勤劳的喜洲人民古老而珍贵的文化记忆相遇。


  感悟振兴之实,激发非遗活力。

3.png

  扎染也是周城乡民脱贫致富的一扇窗口。为进一步观察扎染非遗对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沿着“扎染兴乡”的脉络,调研队来到璞真扎染博物馆进一步学习扎染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并采访了省级非遗传承人段树坤先生。作为扎染非遗传承领头人,他对乡村振兴政策有着深入的理解,并从非遗传承人的角度阐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采访中,段树坤先生表示他既是白族历史文化非遗传承人,更要发挥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的作用,通过打造多样化、高品质扎染产品以及一些周边文创产品,带动就业和增加乡村振兴经济活力,也要在培养下一代文化传承人方面竭尽所能,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下去。


  振兴凝聚自信 同心共谋发展

4.png

  在对目前喜洲扎染非遗与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了解后,调研队来到喜洲政府,就振兴政策落实情况以及乡村振兴政策对扎染的积极作用等问题对振兴办何彦敏主任进行了采访。采访中,调研队了解到大理市喜洲镇自2021年启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工作以来,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总方针和既定目标,通过念好“强、优、牢、精、佳、实”六字“真经”,实施“五大振兴”项目,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在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而白族扎染作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丰厚的经济属性,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与人才培养,还作为当地文化ip、特色标志吸引着游客,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激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活力。

5.png

  当下,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喜洲镇将继续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政策,重视非遗传承发展,积极推进“五大振兴”项目落地落实,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续写更多“喜洲故事”。面向未来,我们坚信中国优秀传统技艺将永流于历史长河,人民文化记忆珍宝将永存于振兴画卷,为文化强国注入坚实底气和强大动力。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1443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