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市之窗 > 「红色文化」我与“1957年毛泽东在青岛”亲述者谈
「红色文化」我与“1957年毛泽东在青岛”亲述者谈
2020年01月02日 16:49 城市之窗
分享到:

(原创文章,作者:孙华宇 罗春茂,中共青岛市委党史研究院,写于2019年12月31日晚8:00)


我没有见过毛主席,没有生在毛泽东时代。


「红色文化」我与“1957年毛泽东在青岛”亲述者谈


《1957年毛泽东在青岛》的亲述者罗春茂生活在毛泽东时代,他也没见过毛主席。


这个时代我们可以概括为中国人自力更生,有生于无的时代。没了政权宰割,没了兵匪军阀,没了资本家财阀,只有人民,随处可见的人民需要重生。


这是人间炼狱,所有苦难经过火的洗礼,有的依然滋长,有的苦难被掘了根。可那局面再不是闻一多的“死水”,更像是活在人间。


新中国建立在“一穷二白”上。万般无奈,勒紧裤腰带建国。一辈子吃两辈子苦,毛主席也定要中华民族改头换面变天。


要想在黄土地上生种出繁茂之花,政治、经济、民生、文化、教育、思想......想想都觉得难。事实上,1949-1976年中国从断坯残垣中以世界历史上极其罕见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8%速度茁壮成长。那时的中国是世界第六工业大国、第三军事大国、第十八科技强国,逐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不禁感叹这来自东方的沉闷龙啸:中国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说:“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毛泽东时代的28年,创造出远远超出中国五千年创造的物质财富总和。欢愉之外,这也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历史悲壮。


旧时代遭不起旱灾涝难,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从水深火热中走过来的人民群众无疑是毛泽东最大的支持。从毛泽东时代走过来的人更会感喟国家建设之艰难,理解这28年乃至30年的重大意义。那时候的红卫兵,为了去北京看一眼毛泽东,扒火车行千里。即使身上没钱,也饿不死,因为生活在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民热情、淳善,互相帮助。天安门广场和东西两侧的长安街上,人山人海,呼声、口号声惊天彻地。人民获得了极大尊重与主观能动性,这是人民热爱毛泽东的原因,也是毛泽东时代取得巨大经济进步的原因。


细数毛泽东的历史画典:敬畏人民、立足人民、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爱护人民、关心人民、全心全意为了人民。他把人民放在心中,人民把他放在心上,挂在嘴边。


毛泽东之于中国人民的意义和情感都是印在骨血中的,甚至比于家族血亲。


这其中的许多故事都是母亲说与我听的。记事起,母亲的桌案、家中的书架上摆放着许多毛泽东大事记、回忆录、毛泽东诗词等。记忆尤深的是一本《晚年毛泽东》,也是从那本书中我更加领略毛泽东的伟大、深刻,超越时代的目光和筹略。即便是现在,母亲坐在电视机前也只看毛泽东有关的影视片和纪录片。姥爷去世后,母亲便把一直悬挂在厅堂正中的毛泽东画像带回家,仔细擦拭摆放。


90年代出生,在新时代扛起社会责任的我,每每回望历史的激战与重音,哪怕是一抹淡淡的风云剪影,都是无比敬畏。


2008年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年。中国万方多难,多事之秋,与毛泽东时代有几分相似。


那年我高三,为祖国骄傲,为祖国愤慨,为自己还不能、还不可为而感到沮丧。也是那一年,在我苦读备战高考、国家内外遭际、以及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坚韧团结中,毛泽东思想深刻地、深入地、深深地融进我的血液中。


写这篇时是2019年最后一天,还有几个小时中国便进入新的年代。到处都是活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五四广场霓虹闪耀,与汽车马达鸣笛声构成一幅和谐喧闹的盛世之景。


对毛泽东的怀念即是如此,繁盛或艰难,都与他相关。


28岁,我从大学教师转变为一名党史工作者。不管是教书育人还是资政育人,都在努力践行着毛泽东那句“为人民服务”。


28岁,是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者发挥最大价值的年纪,有的还未够。


刘谦初,青岛人,是毛泽东的亲家。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一生都为解除中华民族之忧患,曲折一生追求天下为公之路,死时年仅34岁。


周浩然,一名浩然正气、古热心肠、严谨治学、从不退避、为国捐躯的爱国者、革命者,就义时年仅24岁。


王尽美,积极筹建中共山东早期党组织,促进国共合作,尽善尽美,不辱使命,积劳成疾,年仅27岁。


邓恩铭奋力燃烧30年岁,白雾中独行,险恶环境中费尽心血促成青岛党组织及工人运动。


王一民18岁参加革命,是招北的一杆旗帜,胶东地下情报的联络员,打入敌人内部智慧瓦解敌网,英雄虎胆,28岁已然成为党最坚厚的砖墙。


他们是民族的英雄、国家的忠勇烈士,是党的好同志、人民的兄弟姊妹,是自己的骄傲。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也是28年。


罗春茂告诉我,28岁是人生的分水岭,是借着拼搏而来的平台,充沛精力做事的时候。


28岁那年,他东奔西跑口述采访毛泽东在青岛的历史当事人,没有电脑只有墨水的年代里,每日伏案不歇万余字。


较之今天的温室和便捷,我该庆幸,更应紧握。


1957年毛泽东来青岛是青岛历史的高光时刻。有幸我生活在青岛,工作在党史部门,接触这段历史资料的亲述者。


我走进1957年的历史中,现在要走出来,把它记叙出来。


(校稿:何良庆)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9565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