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几十年的漂泊生活,年过六旬的聂书生和王翠叶夫妇搬进了国信紫云台公租房小区,这里距离地铁3号线双山站步行仅5分钟,而且房子交付时就是精装修,更让他们高兴的是,每月房租只需360元,这样的便利与实惠是他们做梦也不敢想的,晚年幸福生活由此拉开序幕。
据悉我市已连续九年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好的市办实事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保障数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我市保障房建设多项制度创新得到了国家、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肯定,先后荣获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3.2万套,一个个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了“住房梦”。
在平房里住了20多年
昨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位于市北区宁安路与伊春路交汇处的国信紫云台小区,十几栋板式高楼拔地而起,小区环境优雅。走进小区7号楼1007户聂书生家,记者眼前顿时豁然开朗,这是一套建筑面积为57平方米的一室一厅新房,采光通风观景效果非常好。
记者赶到采访时,老两口正忙着包馄钝,等着小儿子一家过来聚餐。不一会儿,门开了,小孙女蹦蹦跳跳跑进来。见到孩子,老两口乐得合不拢嘴。这样的幸福生活,也许在别人家稀松平常,但聂书生一家为此却盼了十几年。
说起这半辈子的漂泊,今年68岁的聂书生感慨万千。他和爱人王翠叶在台东的南仲家洼村的棚户区平房里生活了20多年,两个儿子先后在这套仅有2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出生,“房子实在太小了,俺一家四口都是打吊铺,厨房也是临时搭出来的,没有独立卫生间,家家户户上公共厕所,那条件艰难得简直没法形容。”聂书生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整个棚户区迎来了拆迁改造,本以为能稍微松口气,但就地安置的新房分到手后不久,小儿子面临结婚,“新房也不大,就四十来平方米,小儿子一结婚,我们老两口就搬出来了,大儿子也搬去单位住了。”王翠叶说。
收入微薄回农村生活
而此时,由于常年的劳累,聂书生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他提前从单位病退了,每月只有640元,而他的老伴没有稳定工作,只能打点零工,两人收入微薄,再除去聂书生看病吃药的费用,所剩无几。为了节约开支,老两口只好搬回了威海乳山农村老家。在这期间,大儿子所在的单位最后一次福利分房,大儿子结婚用房有了着落,老两口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两人本以为就这样在农村一直生活下去了,没想到2012年事情迎来了转机。
“我们一直在乳山农村住,也不知道咱青岛开始给低收入家庭建房子,而且租金很便宜。2012年儿子看到报纸上的消息后,就跟我们说了。仔细对照政策后发现我们也符合申请条件。”聂书生说,为此儿子们就开始忙着准备各种申请材料,2013年把申请递上去后获准通过。
游金地
标签: 国信紫云台公租房 保障性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