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岛市 【切换城市】

“毒地”校长回应:媒体并非真理

2016年04月20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幽草晚晴

12
摘要: 有媒体近日报道,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自搬入新址后,数百名学生身体出现异常,极个别学生甚至罹患淋巴癌。

  有媒体近日报道,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自搬入新址后,数百名学生身体出现异常,极个别学生甚至罹患淋巴癌。常州市有关部门前天作出回应,称该校空气质量达标,附近原化工企业没有发现大规模填埋危废。国家环保部介入的调查组昨天已经到达常州,但事件仍在发酵。

“毒地”校长回应:媒体并非真理

“毒地”校长回应:媒体并非真理


  常州外国语学校国际部18日向家长和师生发布了一封公开信,直指媒体的报道存在一些“硬伤”。该校校长曹慧在回复家长的质疑时说:“媒体并非真理,我们无愧于心”。

  学生母亲问校长“该相信谁”

  从常州外国语学校事件被曝光之后,常州市有关部门的回复都是“达标”和“没问题”。4月17日,在央视新闻报道常外事件后,家长代表戴女士给曹慧发去了短信:“曹校长,关于今天央视所播,我要个说法,先前只有学校发来一条一条短信,今天呢?我该相信谁?孩子不是小白鼠,你也是母亲!”曹慧的回答是:“媒体并非真理,我们无愧于心”。

  据常州市外国语学校新校址位于新北区辽河路55号,学校北侧约200米是原常隆地块,包括原常隆、华达、常宇三个化工厂,总面积约26.2公顷,2011年6月就已经搬迁。2014年3月,常州市经立项决定“正式实施”该地块的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工程,投资预算近4亿(39414.83万元)。

  据常州市环科院院长徐圃青介绍,该工程主要是针对商业用地的功能进行修复,采取的方法是将污染土壤挖出,再运到水泥厂进行异位修复,但是2014年,水泥行情不好,水泥厂开工不足,导致原定修复工期严重拖后。

  徐圃青说,工程应该在2015年的4月份到5月份完成,但实际上只完成两期目标工程的一半。开挖过程中,把污染土壤堆在场地上和操作面上,都有会次生的空气污染。一方面有些污染物会蒸发出来,随风飘散。

  常外校长曹慧说,学生集中出现身体异常的时间点和这次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强烈异味的时间点吻合,都在12月以后。

  曹慧说:“我们是在12月15日以后,发现空气中弥漫着一些异味,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对面在施工,经和新北区联系,知道他们在进行土壤修复工程,空气里面的异味特别强烈。”

  常州市回应称:“2015年12月份,由于防护不当,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引发环境投诉”。据了解,该工程施工单位是常州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家长24小时看护检测取样

  据了解,家长曾要求自行找检测公司入校,遇到重重阻力。家长代表说,对于家长联系的多家检测公司,必须先由校方进行资质鉴定,只同意他们去校方指定的3个采样点采样,每个采样点只能挖0.5米。不过,每次学校与检测公司联系后,公司便以各种理由推掉委托。

  双方矛盾于3月1日爆发。当日,家长与校方相约会谈,递交641份学生的体检统计表。家长代表戴女士称,当天下午两点左右,校长曹慧以开会为由,将自己反锁在办公室中直至次日凌晨1点,然后在数十名安保人员的保护下离开。

  直至3月24日,在媒体帮助下,上海实朴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才得以进入学校,对常外的地下水、土壤和空气进行了检测。戴女士说,从那天起至今,各班家长志愿报名24小时轮值看护检测取样。

  记者看到,相比澳实公司的7页检测报告,实朴公司的报告共有118页,显示学校的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处都测出了丙酮、苯、甲苯、乙苯、二氯甲烷等污染物质,央视新闻采访的专家认为,这与常隆地块的污染物质相吻合。而常州市政府给出的回应是:澳实与实朴两家公司对校园室内空气、土壤、地下水进行检测,结果均达标。

  常外国际部

  “央视报道存在硬伤”

  18日下午,常州市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向家长和师生发布了一封公开信,称充分理解家长及师生的关切,同时直指央视的报道存在一些“硬伤”。以下是公开信相关内容:

  首先从央视那则新闻报道说起,虽然新闻中的基本事实总体无误,但也存在一些“硬伤”,包括引用的数据、观点,甚至镜头语言,都带有强烈的导向性。看似客观的调查,实际上也是记者主观加工的结果。平心而论,如果没有这则新闻,我们并未觉得情况如此糟糕,甚至连对环境问题一向敏感的外教,都难以理解为什么媒体把这个问题渲染得这么严重,他们认为雾霾更应引起大家的关注。

  事实上,这起风波要追溯到2015年12月下旬,常州外国语学校北侧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给学校学生、老师的正常学习和教学带来一定影响。彼时,此事已经引起了很多省级乃至中央级媒体的关注,而央视并未在第一时间跟进报道。眼下,学生们正在紧张准备各种重要考试,九年级即将面临中考,国际部学生即将参加剑桥全球考试,我们尚不确定央视的这期姗姗来迟的报道对同学们的影响有多大,也无法理解央视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间点来播出。

  最后,我们希望对那些长期关注并支持我们的朋友们说一句,我们坚信常外能够度过这一危机,无论最终公布的结果如何,我们都还是坚定地“做最好的自己,能有益于他人”,坚持“让每一个生命尽情绽放”。

  媒体

  “毒地”学校为何死扛?

  常外“毒地”事件在舆论场上不断发酵,环保部、教育部先后发声。随着国家部委的介入,公众有理由期待该块“毒地”不再“毒”。然而,六大问题仍存疑,疑问不解,此类事件或再次发生。

  一问,谁在捂盖子?2016年寒假前一周,每天都有学生家长在校门口抗议。1月份就有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然而,“毒地”的盖子却被狠狠地捂住,数百名学生在明知身体受到毒害的情况下仍不得不坚持上学。到底是哪个部门、谁在阻止解决这一问题,背后有没有利益纠葛,是否涉及失职、渎职?

  二问,环评为何失守?常外属于先开工、后环评,且环评报告存在严重瑕疵。学校选址当慎之又慎,与学校一路之隔就是曾产生严重污染的化工厂旧址,学校却能顺利建成,环保成了橡皮图章,还是环保被当枪使,成了充门面的“纸老虎”?

  三问,学校为何死扛?学生出现大面积身体状况不是一天两天,学校也并非不知情,一味否认、推诿,态度令人费解。即使学校是名校,升学率高,学生家长甚至“求”着来,可像鸵鸟一样把头插入地下就能解决问题,学生家长们就可放心,舆论质疑就会消失?没有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只会激化矛盾。

  四问,该事件会如何处理?在事件水落石出前,不能武断认为学生患病与“毒地”存在不可排除的唯一相关性。这一事件将会往何种方向发展,是否会走向高层重视、部门彻查、当事方整改、责任人受处分、舆论胜利,事后的处理经验能否变成事前的指导?

  五问,全国还有多少常外?常外“毒地”并非个案,近年来恶性环境污染不断曝光。公众对大气、地下水、土壤重金属等污染的感知度不同,能引起媒体关注的事件是少数。全国还有多少个“常外”,还有多少个被污染的腾格里沙漠?

  六问,“毒地”能否禁绝?禁绝“毒地”,环保部门责任不可推卸,其他部门是否也应守土有责?“治乱须用重典”,面对禁而不绝的恶性污染事件,法律不能手软。
游金地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幽草晚晴]
标签: 毒地 校长 问心无愧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