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2015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青岛大学召开,会议表彰了2015年为青岛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出席会议,并为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颁奖。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悉,2015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总计155项。其中最高奖2人,获奖者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和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学军。
张新起在大会上讲话。他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上周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意义,明确了推动科技创新的五大任务,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全市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以这次获奖的科技工作者为标杆,积极融入科技创新潮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孜孜以求、勇攀高峰,创造出更多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从而引领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更好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张新起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才和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主导,以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努力推动青岛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率先走在前列。要强化人才和科技双核驱动,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城市核心动力优势。强化产业创新导向,以产业推动创新资源集聚,以创新资源集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强化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快创新转型步伐,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创新生态,围绕建设创新中心的目标,聚焦资源,明确靶向,精准发力,实现创新工作精准高效、创新资源统筹集约、创新产业蓬勃发展。
据介绍,2015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还包括自然奖10项,发明奖15项,进步奖119项,合作奖9人。
市领导王广正、王鲁明、邹川宁、杨宏钧出席会议,青岛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范跃进出席会议并致辞。
全国首创“科技创业奖”鼓励初创企业
据市科技局科技服务处处长吴新介绍,青岛在国内科技奖中首次开展科技创业奖励,不仅关注科技巨匠,也关注那些特别有活力的草根初创企业,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首次设立的科技创业奖社会反响巨大,有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其中,获得科技进步(科技创业项目)一等奖的光伏设施农业大棚材料研发及农业园区产业化项目,将太阳能光伏组件和设施农业大棚结合起来,研发出5代20多种棚型,实现了“棚顶发电,棚下种植”的双重收益,目前已在23个省市建设光伏农业产业园区40余个,累计完成光伏电站装机容量630余兆瓦。
另一个获得科技创业一等奖的项目“自适应芯片”的完成人吴国盛更是青岛的“创客典型”,他2013年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零元起步、拎包入住”创立青岛若贝电子有限公司。其发明的自适应芯片可以根据应用要求不同,自动调整芯片内部结构,实现动态重配置,如今企业市值已经过亿。
据了解,此次有超过50%的科技创业奖项目都曾获得青岛天使投资基金支持。
全省首创“创新团队奖”鼓励协同创新
青岛科技奖励改革的另一个“创新”,就是在全省首创“创新团队奖”,鼓励联合攻关、协同创新。而摘得此奖项一等奖的新希望六和、青啤和海信三个团队,拥有国家、省科技奖励的成果13项,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近20项,获发明专利38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近200篇,整体层次较高。
新希望六和饲料安全控制与高效利用创新团队的专业结构涵盖动物营养、食品生化等多个方向,完善了26处研发中试基地,建立了“青岛市饲料安全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9个,针对目前我国饲料原料掺假严重、检测手段落后、标准欠缺等行业共性问题,研究并创新饲料中非法添加物检测技术,开发出了“10分钟快速检测法”。
青啤公司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创新团队组建于2002年,围绕啤酒酵母基因组及代谢机制、啤酒风味图谱及调控技术等开展了持续研究,迄今已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啤酒类企业中独领风骚。团队研发的高效低耗酿造技术,能够将对资源的消耗降低30%以上。
海信集团智能设备云平台创新团队完成了新一代交互式数字电视服务平台的研发,向用户展现高清直播、互动点播等全新的视听体验,目前在各地区已有数十万用户。
青啤创新团队带头人、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董建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获得创新团队奖让我们特别受鼓舞,青啤组建这个团队成为我们实现价值的平台,它体现了对科技创新、对人才的重视。”
青年科技人员成为获奖主力
在此次科技奖励当中,涌现出了大量的青年科技人才。据统计,本年度获奖项目完成人中,40岁以下占比58%;自然科学奖申报人中,35岁以下占比50%;两名最高奖的获得者也都是“60后”,活力扑面而来。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35岁的教授毛相朝是众多“80后”获奖者的代表。他带领团队完成的“生物发酵与催化转化耦合法制备虾青素等海洋生物制品关键技术”,获得青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毛相朝告诉记者,传统的从甲壳类水产品中提取虾青素的方法都是化学方法,强酸、强碱的应用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破坏了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产品附加值偏低。他和同事们引进现代工业生物技术进行微生物发酵、转化,开拓了对海洋水产品进行高值化综合利用的新领域,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保留了虾青素里面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开发了虾青素软胶囊、甲壳素、海洋功能蛋白粉等一系列高值化海洋生物制品。“威海一家养殖企业原先只能把大量的虾头当饲料贱卖,使用我们的技术之后,现在这一项产值已达数千万元。”
海洋项目增长133%,医疗项目论文增长48%
在此次获奖项目中,青岛的传统技术优势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其中,由于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设立促动了海洋成果落地,也使海洋成果获奖数量增幅较大,28项涉海项目获奖,同比增长133%,覆盖海洋科学基础研究、海工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能源和海洋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
今年获奖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也大幅提升,授权发明专利总量784项,同比增长103%;高水平论文大幅增长,其中医疗卫生领域获奖项目发表SCI、EI等论文数量较上年增长48%。值得一提的是,医疗卫生技术获得自然科学奖的门槛很高,而青岛大学副院长谢俊霞带领的团队此次获得了青岛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们进行的“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改变的分子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是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的脑内高铁选择性聚集、特异性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机制及干预研究,开创性地在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元参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及其干预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目前70岁以上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高达3.4%,而全球超过二分之一的病例都在中国。”谢俊霞告诉记者,他们的研究工作就是通过不同的路径来寻找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从而提出独特的防治策略。据了解,谢俊霞团队的研究为探索和开发有效防治帕金森病的药物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游金地
标签: 隔而固 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