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岛市 【切换城市】

山东经济前三甲公布,青岛常年位居老大

2016年08月25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星辰

9
摘要: 山东经济前三甲公布,青岛常年位居老大


  青岛热点新闻:近日,2016年上半年山东17市GDP排行榜出炉,纵观整份榜单,与2015年相比,除了淄博、济宁、临沂等几座城市的排名略有变化之外,其它城市排名与去年一致,尤其是前三甲,仍被青岛、烟台、济南占据。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与烟台的GDP差距,由2015年上半年的1065.37亿元扩大到1277.61亿元;济南与烟台的GDP差距,由2015年上半年的216亿元缩小到了143亿元。


  三甲之争,青岛无疑是多年来的“常胜将军”,多项数据远超山东省平均水平,与第二名烟台保持很大的优势,青岛用“真金白银”的发展成绩捍卫了自己山东省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而烟台、济南却因GDP第二之争联系到了一起……


  山东经济三甲格局如何奠定


  山东经济前三甲可以用一句话总结:青岛一骑绝尘,超过二三名一大截,而二三名烟台与济南之间又争夺激烈,多年来“你追我赶”。


  青岛:早已承冠为王,还要剑指万亿


  一直以来,青岛都是山东经济龙头城市,各项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更是多年GDP排行榜(山东17市GDP排行榜)上的第一。


  2015年,青岛GDP达到9300.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位列全国第十二位,这是青岛GDP首次逼近万亿大关。

 

  山东经济前三甲公布,青岛常年位居老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如果能在2016年顺利迈进万亿俱乐部,对青岛未来四年的发展可谓是意义重大。


  从山东经济的总体格局上看,青岛的目标是尽早跨进万亿俱乐部,对GDP排名早已雄踞全省榜首多年的青岛来说,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荣誉。


  济南:曾经稳固的第二名,现今却被烟台取代


  曾经山东的经济格局是:青岛——济南——烟台,青岛领军全省,而济南是稳居第二,毫无压力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即便是和青岛的差距越来越大,也丝毫不见起色。烟台则像是一个“笨学生”,虽然是老三,但是天天给自己“充电”,一心想要实现飞跃。


  直到2004年,济南的位置终于被烟台超过了,省会的光环似乎也不能阻挡烟台的脚步,后者成为新晋“榜眼”。


  从这时起,济南始而震惊,继而发奋,虽不愿接受自己跌倒第三的事实,但总算是幡然醒悟,开始奋起直追,但“沉疴旧疾”绝非一日可愈,济南的复兴之路走得没那么容易。


  烟台:奋起直追,拿下榜眼


  2011年,是烟台极为光辉的一年,近20%的GDP名义增速,还创造了与济南的最大差距——500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对济南2011年4406亿元的GDP总量,500亿相当于12%的比例。差距如果进一步拉大,济南与烟台将不再是一个档次的城市!


  改革时期,这三座城市如何做的?


  如上文所言,济南曾经是与青岛差距不大的“双核”之一,为何会被各方面基础都不如自己的烟台超越?


  小编认为,这和青岛、济南、烟台在未来城市发展的定位有关。与济南烟台不同,作为中央和全省重点发展的城市之一,青岛早早就开始了其蜕变的步伐,从制造业、旅游业起家,到现在崛起的新兴第三产业,可以说,青岛这座城市每一步的发展都走的很扎实,看得远。加上中央地方的政策支持,在山东省,青岛始终都处在领军城市的行列。


  青岛:沉着冷静,因势利导+创新


  青岛,民国时就有“上青天”的美誉,经济发达程度和基础条件却是相当优厚,甚至可以说远远超过其他城市。但青岛人从没有靠这种优势“吃老本”,反而不断在挑战中转化机遇,促进自己的发展,小编认为这种观念正源于青岛人骨子里“拼搏进取”的基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对应到青岛的发展同样说得通;改革开放时期贵在积淀,制造业正是青岛破局的关键所在,所以青岛选择了发展家电、制鞋、服装、食品等产业。90年代全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临港重化、汽车制造成为了青岛发展重点,而21世纪,海洋产业、互联网+风头正盛。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五朵金花”的骄傲和“品牌之都”的辉煌延续至今。然而,当人力、土地成本优势不再,经济进入新常态,如何赋予制造业新的生命力,成为亟待破解的新命题。


  青岛率先提出发展“互联网工业”,找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独到的路径。青岛的一些先锋企业先知先觉,早已提前行动。赛轮金宇集团、中集冷藏、华仁药业、南车四方股份、青岛啤酒、青特集团等向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从青岛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关键时期来临的时候,青岛选择了沉着冷静,通过因势利导+创新,不仅度过了关键的转型期,还化挑战为机遇,实现了突破,走对了发展之路。


  济南:改革大潮之下的徘徊


  作为富家子弟,济南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密集。在计划经济为主的体系下,国企是绝对的龙头。轻骑、小鸭、济南机床、济南无线电、济钢、重汽、济南卷烟厂、鲁能、山水,这么多国企是济南的先天优势。


  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济南的优势被蚕食殆尽。1997年的十五大吹响了“国企改革攻坚战”的号角,山东和济南也出台了国退民进的方案。


  一个标志性事件来自对市场经济非常敏感的股市。2002年,济南市属及管理的5家上市公司ST小鸭、ST金泰、ST渤海、ST轻骑、ST济百,成为一色的ST。除ST渤海外,其他均是国企。当时分析人士认为,“这显示出政府职能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尚未到位。”


  在改革时期,济南如同是迷路的富二代,尽管“不差钱”也想有所作为,但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最终错过了绝佳的发展时机,被烟台反超。


  烟台:稳扎稳打走出“逆袭之路”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烟台没有那么多的国企,当改革来的时候,能够轻车简随上阵,发展民营经济,并把培育上市公司作为重要抓手。此时,烟台的劣势成了优势,国企少反而减轻了改革的阻力。于是,烟台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2004年深圳中小板的创立,成为烟台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这一年,烟台有8家上市公司,济南15家,淄博10家,青岛9家,烟台上市公司数量在山东省排在第四位。但到2015年,烟台的上市公司已达到38家,居全省17市首位。


  数据不会骗人。如今,烟台八成的GDP来自于民营经济,而济南只占四成左右。民营经济,恰恰是经济活力的所在。


  透过现象看本质。21世纪的头10年,对比济南与烟台的兴衰,与其说是经济的被超越,不如说是体制机制的落后,计划经济的强市在市场经济的新锐面前,失去了动力;与其说烟台的沿海优势,不如说是性格的差异所致,面对发展一直没有起色的济南,在自立能力强、闯劲足、开拓精神强的烟台占据了优势。


  三城未来:把握各自城市的特点,针对性布局发展


  青岛:稳步迈向国际化城市


  青岛在山东是无可置疑的第一,GDP过万亿也是情理之中,但是青岛的未来不应该限于“第一”,青岛的眼光必须看向国际,这种想法恰恰被青岛的未来规划所印证。


  2016年2月2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青岛市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推进国际城市战略实施纲要》,总体上按照“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确定分为基准启动期(2016年)、实施展开期(2017-2021年)、中远规划期(2022-2049年)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到2021年奠定东亚地区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基础,初步实现区域性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到2049年建成在东亚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城市文化软实力突出、具有较强世界影响力的新型国际湾区都市。


  青岛的未来不再单单是山东经济的中心,更将是辐射整个东北亚乃至世界的重要城市。


  济南:浪子回头,蔚为可观


  2012年的济南,终于清醒过来,其中心任务由“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变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口号背后有玄机——发展终于排在了稳定之前!


  中庸的济南并不是平庸,慢热的济南总会热起来。这时的济南,开始把追赶烟台作为目标,正式开启了追赶模式。


  有过上海从政经历的王文涛到来,显然将追赶模式升级到了新版本。与前任强调的“扒皮掉肉”精神不同,王文涛强调的是解放思想、发展思路、专业水平。所以,济南将目标指向四个中心,建设CBD、改革济南高新区体制机制、取消南部山区GDP考核、成立专门机构力推招商和棚改……大动作频频,却思路清晰、极度自信。


  济南尝尽人间冷暖,适应了市场经济的残酷,其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烟台:城市发展迎来挑战


  此时的烟台却降入尴尬:挨着青岛,注定将难以成为中心或者大的中心,服务业只占四成的尴尬就是最好的证明。


  过去引以为傲的工业强市却发现,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来临,传统行业亟待转型时,烟台遇到了当年济南的问题:负重前行。传统行业偏多,转起来就慢;济南传统工业少,更容易发展新兴产业。


  两市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表述即可看出端倪:烟台提出“结构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产业升级任务很重”,济南则表述为“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快”。一个是突出、很重,一个只是不够快。显然,烟台的形势更为严峻。


  随着济南瞄准航空经济、盯紧高铁时代、开通济欧班列,烟台过去引以为傲的沿海优势也将不复存在。特别是中国与日韩关系的紧张,也将给烟台的出口带来波动。

游金地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