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岛10家医院已使用“一号通” 诊断信息可共享
今年6月,市立医疗集团与菩提医疗集团“云医院”平台建设正式启动,将实现不同功能定位的区域医联体单位间健康信息、诊断信息、治疗信息等资源共享;今年7月,市海慈医疗集团正式接入了青岛市区域诊疗“一号通”服务平台,医院绝大多数就医流程,如挂号、缴费、查看检查检验报告,都可以通过此平台来实现……近年来,市卫生计生委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先导作用,建立人口全覆盖、生命全周期、工作全流程的医疗健康信息化工作机制,满足群众对多元化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卫生绩效,为智慧城市、健康青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慧医”APP是“互联网+医疗技术”的直接载体,它实现了市属多家主要医院的预约挂号、智能导诊、查看检验单、查阅健康资讯以及医院导航等多项贴近病人需要的医疗服务功能,使患者看病就医更加快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薄涛介绍说,去年下半年,市卫生计生委启动了青岛市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平台汇集了预约挂号管理、健康账号管理、结算支付管理、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咨询等功能模块,为居民提供健康档案查询和自主管理、健康知识在线咨询与互动、诊疗信息推送、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就诊预约、预交金和第三方支付等服务。平台依托居民身份证号码建立居民个人唯一的健康档案账号,建立全市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账号管理系统,推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建立人口全覆盖、生命全周期、信息全记录的医疗健康信息化工作机制,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在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保障居民就医全市“一号通行”。截止到8月底,已开通“一号通”的医院有市妇儿医院、市立医疗集团、市海慈医疗集团、市中心医疗集团等十家医院。按计划,今年9月底前,市卫生计生委所属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平台。
“信息化建设是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信息化也在推动医改不断前进。”薄涛介绍说,今年1月,我市发布《“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将建设智慧医院列为重点项目,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集成平台建设,实现各业务系统、数据源互联互通,推进移动医疗建设。探索构建包括1至2家三级医院、多家社区医院、专科医生、社区医生以及第三方机构(药店、保险机构等)在内的云医院体系,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提供从门诊到检验检测、远程会诊、健康管理、康复诊疗等全方位的医疗服务。2017年,实现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全覆盖。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开放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卫生计生一网覆盖、各项业务协同应用、居民健康一号(基于实名认证的居民健康账号)通行。居民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预约挂号率达到80%,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95%,医疗机构电子病历覆盖率达到90%,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区市。
此外,《计划》还提出建设人口健康云平台。2017年,我市将建设青岛市人口健康信息资源库,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将建立动态更新的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2016年底前,实现行政区域内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区域平台对接。
游金地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优质商家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标签: 一号通 诊断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