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资讯市 【切换城市】

纪念梁希先生诞辰135周年 踏上先人足迹 续写绿色篇章

2018年12月29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承欢大仁

18
摘要: 梁希对我国林业事业的贡献,不仅是创立了一门学科等教学和科研成果,而在于他的精神和思想深刻影响了代代林业人。

  “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

  这是南京林业大学前身——中央大学森林系主任

  梁希先生提出的林业人的神圣使命,

  也是梁希为中国林业事业奉献一生的写照。

  梁希先生照片

  2018年12月28日,

  在新中国原林垦部第一任部长梁希先生

  诞辰135周年之际,

  南林人深情缅怀这位杰出的前辈,

  回望在梁希精神的浸润下,

  南林人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路上,

  续写的一页页绿色篇章。

  践行并发展建设现代林业的思想

  1916年,梁希开始讲授林产制造化学,并使之在中国首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19年,他在浙江大学首创中国第一个森林化学室,后又在中央大学森林系创立了同类实验室,并首创了林产制造化学学科。
  1953年梁希(左三)在陕北考察黄河中游水土保持

  梁希对我国林业事业的贡献,不仅是创立了一门学科等教学和科研成果,而在于他的精神和思想深刻影响了代代林业人。

  历史的脚步总是源于先行者。“森林是人类的发源之地,人类之所以发展到现在的地步,都是森林的功劳。”梁希曾提醒人们,“我们若要教我们中国人做东方主人翁,就万万不可使中国‘五行缺木’!万万不可轻视森林!”他把林业与农业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提出发展森林综合效益和全面发展现代林业的思想。

  60多年来,南林人践行并发展了梁希建设现代林业的思想。

  作为一所林业院校,培养现代林业所需的各类人才是建设现代林业的重要职责。围绕林业、生态与环境为中心,设立一系列交叉课程,多学科协调发展,成为南林人践行梁希建设现代林业思想最好的诠释。

  在学科建设上,学校一方面加强提升林业、生态、园林等优势学科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新兴学科,促进学科交叉,丰富拓展传统林业学科的内涵和领域,形成跨学科门类交叉、渗透融合,建设学科生态群。如今,学校9大学科门类的58个本科专业,都烙上了鲜明的林业生态特色,正朝着“百强大学”的目标奋进。

  传承“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使命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梁希不仅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画卷,还提出了林业工作者的理想和责任。“让绿荫护夏,红叶迎秋”“把全国都变成一个大公园”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代代林业人为祖国的“青山绿水”奉献热血和青春。

  “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如今,梁希精神已成为南林人的执著追求。它就像一颗种子,在这所百年老校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今它已枝繁叶茂。南林人不但要为祖国添一抹抹绿色,他们还要变废为宝、变浊为清。他们在各学科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化工学院朱新宝教授从粘胶纤维工厂产生的废水中提取半纤维素制成聚氨脂保温材料和泡沫、板材等;轻工学院周小凡教授将秸秆和混合板皮、锯末等木材加工剩余物,研发出新型的生物质“改性”材料,可做成无甲醛无胶黏剂的高密度人造板。南林专家变废为宝的故事不胜枚举。

  “给我一个细胞,还你一片森林!”这不是神话,也不是豪言壮语,这是南京林业大学施季森教授带领的团队创造的奇迹。这个奇迹学名叫“林木良种细胞工程繁育技术”。2013年7月,该技术成功投产于福建将乐县万安镇的细胞种苗繁育中心,年产2000万株绿苗,成为国内首个应用细胞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林木种苗的、大项目,也成为福建省科技和人才强县示范基地。2017年1月,该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施季森教授团队又在《自然-植物》上在线发表成果在全球首破鹅掌楸演化“密码”。一项项科研成果,成为南林人传承梁希绿色使命的鲜明见证。
  施季森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发表科研论文

  继承“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的精神

  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宣布梁希为林垦部部长。梁希给周恩来递了一张条子:“年近七十,才力不堪胜任,仍以回南京教书为宜。”周恩来看了,随手拿起笔回复几个字:“为人民服务,当仁不让。”梁希当即表示:“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
  梁希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发言。会上他由周总理提名担任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部长

  “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的精神在南林大代代相传。

  40多年来,在福建洋口林场,流传着一段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岳武为老百姓造林致富的佳话。上世纪60年代,陈岳武在洋口林场搞科研。20多年里,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林场的每寸土地。1975年,他建成了领先世界水平的第一代生产性杉木种子园。如今,陈岳武培育的洋口林场杉木因其地方特色、产业化市场化前景好、技术成熟度高,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之一。

  “政府、企业、人民的需要就是我的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齐生也以服务百姓的需要作为自己科学研究最重要的追求。为了让家乡青青翠竹有更广阔的应用市场,他在42岁时把自己的研究方向从木材转向竹材,破解了“竹子高温软化展平”的世界难题,研究开发了竹木复合板,先后在南方竹区建设多家工厂。在张齐生研究的课题中,有90%是直接面向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近三年,仅在江苏,学校就组织了400余人次深入到农户、企业现场指导,先后与几十个省市、县政府和大型骨干企业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与84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联盟。目前学校在研的项目中,科技为民服务、委托及产学研项目超过70%。
  南林学子用生态实践传承梁希先生精神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作为一所林业院校,南林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使命义不容辞,学校将以梁希精神为灯塔,踏着梁希的足迹,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不断前行。
游金地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Powered by 游金地,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承欢大仁]
标签: 梁希先生 中央大学森林系 南京林业大学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