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经远舰”在青岛精心修复中
继去年11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在青正式启用后,25日,北海基地再传喜讯,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山东大学牵手,并揭牌“山东大学教学科研基地”,旨在提升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和水平,推动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水下考古学科的健康、规范发展。
25日,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认真修复出水的文物,这些文物大多数来自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舰——经远舰。2018年7月至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经远舰沉船点展开专项调查工作,发现了甲午海战北洋海军沉舰——“经远舰”。这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者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为我国近代史和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
据悉,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统筹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机构,目前在全国设立了两个直属基地。分别为南海基地和北海基地。坐落在青岛的北海基地,集水下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展示、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于一体,统筹黄渤海海域,是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将引领与推动黄渤海海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这不仅填补了我国北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国家级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空白,还与南海基地构建了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一南一北、双翼齐飞”的格局。
青岛拥有817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达1.22万平方公里,史前先民的贝丘文化遗址、先秦五大古港之一琅琊港、宋元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板桥镇、明清以来的金口港等都在青岛发端孕育。据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市文物部门正在展开对青岛海域沿岸以明清海防遗迹为主打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普查。未来,琅琊古港、金口古镇、宋金海上战场都将成为水下考古重点。
青岛水下考古工作由来已久
1989年,中澳合作的首届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在青岛举办;2006年,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在青岛设立“黄渤海水下考古工作站”,协助国家水下考古中心发掘、研究黄渤海水下考古工作;2008年,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基地在青岛挂牌成立,青岛的水下考古工作打开了全新的局面;2010年,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青岛基地挂牌成立,我市成为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十二五”规划中统一部署的三个区域性保护中心之一;2012年,我市在胶州湾海域通过声呐及磁力仪等设备,探及相关遗存线索6处,这项工作成果被列入该年度 《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同年9月,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青岛基地联合开展的青岛沿海水下文化遗产调查中,胶州湾海域水下考古“伊丽莎白皇后”号的发现,对青岛来说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丰富了青岛近代史研究的史料来源,还拉开了青岛沿海近代军事文化遗产调查工作的序幕。2014年,国家文物局与青岛市政府签署了《北海基地共建协议》,双方决定在青岛市即墨区蓝色硅谷核心区内共建北海基地;2018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正式启用。
游金地
标签: 甲午海战 经远舰 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