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资讯市 【切换城市】

三佛圣地:青州寺庙综览之龙兴寺

2019年03月01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文达

13
摘要: 龙兴寺全貌出土的龙兴寺佛像龙兴寺遗址出土的佛像龙兴寺,古有正东之甲寺的美称,盛唐时期仍为天下名刹,为全国历史上少有的八大寺院之一。自1996年10月,在龙兴寺遗址上出土了大批窖藏佛教造像后,更使得这座千寺名声大振。

龙兴寺全貌

出土的龙兴寺佛像

龙兴寺遗址出土的佛像

  龙兴寺,古有“正东之甲寺”的美称,盛唐时期仍为天下名刹,为全国历史上少有的八大寺院之一。自1996年10月,在龙兴寺遗址上出土了大批窖藏佛教造像后,更使得这座千年古寺名声大振。

  龙兴寺遗址因湮没年代久远,故准确位置难以确定,仅从有关史书记载中略知其大体方位。元·于钦著《齐乘》卷四《古迹》中载“龙兴寺,府城西北隅修身坊,宋碑云:寺即田文宅……”即今市博物馆以南,师范附小以西,范公亭东侧的古城墙以东,衡王府西街以北之地带,面积约3万平方米左右。

  该寺的前身为南北朝时期宋北海太守刘善明的故宅,南朝宋元嘉二年(425)仅为一“佛堂”。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至北齐武平四年(573),北齐后主高纬赐额“南阳寺”,隋开皇元年(581)改“长乐寺”,亦曰“道藏寺”,唐天授二年(691)改名“大云寺”,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始号龙兴寺,“龙兴寺在府城西北隅,本刘善明故宅也……。”据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龙兴寺,宋元以来代为名刹。明洪武初年拓地建齐藩,而寺址遂湮”。至此,一座存世千年的古刹就这样消失得无踪无迹了。

  因该寺圮废颇早,其当年的建筑布局史书中缺乏详细记载,现只能从少数史料中探知一二。关于该寺的建筑布局及规模,宋景祐四年(1037),夏竦知时,撰写的《龙兴寺重修中佛殿记》中是这样描述的:“地势陡绝,崛坞洋水之阴;楼观飞注,翱翔重闉之表。东践绝涧,径度于阛阓;西瞰群峰,旁属乎原野。十二之胜尽于兹焉”。从以上记载得知,当年的龙兴寺系一座多院落式建筑群,分前、中、后三进院落,另有天宫院、百法院、新罗院、九曜院、志公院、卧佛院、药师院、大悲阁楼、僧房等众多院落组成。《北齐临淮王像碑》(俗称大齐碑),对龙兴寺的前身南阳寺,有过这样的描述:“南阳寺者,乃正东之甲寺也。即左通阛阓,亦右凭涧谷,前望崛磐,却邻泚弥。层图迈于涌塔,秘宇齐于化宫……,遂于此所爰营佛事,制无量寿像一区,高三丈九尺,并造观世音、大势至二大士而侠侍焉。”碑文称,该寺是齐地东方的重要寺院,有高高的佛塔,雄伟的佛殿,并制作了三丈九尺高的巨佛及二胁侍像。试想,没有宽宏高大的佛殿,又怎能容得下这巨佛巨碑。正如清代学者钱大昕言:“寺中塑像三丈九尺之高,不可谓非一代之创举”。唐代大书法家、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于天宝初年曾为龙兴寺书一匾额,上书“龙兴之寺”四个大字,字径67厘米,金皇统六年(1146)摹刻于大齐碑之阴。1999年,龙兴寺遗址出土的一段长1.22米、直径80厘米的盘龙石柱分析,此石柱原为龙兴寺大殿前的盘龙柱之一段,时间在北齐至唐初,可与曲阜大成殿的盘龙石柱相媲美;出土的殿脊上的陶制鸱吻残件长160厘米,比唐长安大明宫上所施之吻物还要长。由此推断,当年的龙兴寺,不排除是一座皇家寺院的可能。另据1996年10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工作组对龙兴寺遗址钻探初步证实,其遗址南北为三条轴线,每条轴线又有前、中、后三进院落。种种资料表明,龙兴寺是一座历史上非同寻常的寺院。它的建筑年代之久,占地面积之阔,建筑规模之宏,寺内造像之精,都是其他寺院无可比拟的。

  1996年10月,一条石破天惊的新闻震撼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在原龙兴寺遗址(今龙兴寺遗址公园)内,出土了400余尊窖藏石佛造像。这一重大发现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重大发现”。出土的佛像时间,从北魏永安二年(529)至北宋天圣四年(1026),前后跨越500余年。其数量之大,跨代之长,种类之全,雕刻彩绘之精,都开创了我国佛教史之最。这一爆炸性的新闻,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的报刊予以转载,其震波波及全球。上述石佛造像经修复后,其中部分精品先后在北京、上海、中国香港等国内诸大城市巡展,并应邀到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瑞士、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展出,引起的轰动不言而喻。很难想象,这些在地下沉睡了数百年的残肢断佛,竟然有如此大的威力,为青州争得了殊荣,为社会、为人类做出了超凡的贡献。

  除上述出土的400余尊国宝级佛像外,龙兴寺还有两件重量级的文物亦受世人关注。一件是原龙兴寺内的《北齐临淮王像碑》,俗称大齐碑。另一件是龙兴寺铜铎(下沿口有翅为钟,无翅为铎)。大齐碑刻建于北齐武平四年(573),碑高444厘米,宽160厘米,厚19厘米。该碑全文1635个字,较详细记述了龙兴寺的前身南阳寺的修复及规模,为后人研究龙兴寺的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段松苓先生在其《益都金石记》中对该碑有过详细记述:“南阳寺原在今城西门内淘米涧西,而碑建于其中也。碑不知何时断裂上截,以铁束之。李南涧谓寺废后明商河王辇置城北弥陀寺东向。今弥陀寺复久就圯。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三夜大风雨,所束铁脱,上截岌岌欲倾,又急移于滚水桥北文昌神祠,而欲倾者已龟裂七八段矣。”乾隆四十七年(1782)九月(倾倒后月余),青州知府李戴春捐俸重新修复,立于文昌宫内,大齐碑废而复完。此碑历尽沧桑,百遭劫难,几移其址,也算老天有眼,使宝碑得以保留下来。现此碑巍立于青州偶园内,为国家一级文物。大铜铎,系唐天宝初年(742)所铸,铎高八尺,口径三尺余,原为龙兴寺之物,后移至凝翠楼,明弘治年间再移至玄帝观(铎楼庙)内,1953年被山东省博物馆收藏。宋元时期,此铎曾安放在南阳城东门内凝翠楼上,“凝翠晓钟”时为青州八景之一。明衡藩新乐王,明青州嘉靖进士、山西副使陈梦鹤等,对此铎均有赞美诗句留世。

  时逢盛世,政通人和,复建龙兴,已成众望。2006年9月,在当地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由美籍华人、佛教大师夏荆山先生亲为龙兴寺选址,并巨资鼎助,开始对龙兴寺异地重建。新址选在了风景秀丽的云驼风景区内,占地600余亩,龙兴寺犹如偎依在佛的怀抱之中,前有仰天巨佛为其照,后有千寻驼岭为其靠,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谓八方拱卫,龙象竞生,重振昔日“龙兴”雄风指日可待。

  经过几年的努力,新的龙兴寺已初具规模。山门坐西面东,气势恢弘,进山门迎面为巨型石雕九龙壁影壁,影壁后有圆形的放生池,九曲石桥跨于其间。继而拾级而上,南北有两座对称的三层歇山式黄色琉璃瓦建筑,北是观音殿,南是地藏殿。继续沿南北石阶而上,便是气势宏伟的大雄宝殿。该殿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高23.5米,殿前廊厦,八根汉白玉雕盘龙玉柱,暗喻龙兴,蔚为壮观。2010年10月20日(农历九月十三日),龙兴寺正式举行了大雄宝殿落成及佛像开光庆典仪式,一座初具规模的龙兴寺正在驼山脚下崛起。她不仅是青州的一处传播佛教文化的圣地、中心,更是青州乃至全省人文景观的一个璀璨的新亮点。

游金地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Powered by 游金地,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文达]
标签: 青州 三佛圣地 龙兴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