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曲主任,7床患者刚刚急查的血常规示血红蛋白34g/L(正常成年男性的值为130~175g/L),您看下一步如何处理?”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曲彦突然接到医院值班医生王琛带着急促的语气打来的电话
“曲主任,7床患者刚刚急查的血常规示血红蛋白34g/L(正常成年男性的值为130~175g/L),您看下一步如何处理?”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曲彦突然接到医院值班医生王琛带着急促的语气打来的电话,此时手机屏幕上显示着“6月22日(周六)19:30分”,她刚参加完市里的学术会议,前脚刚迈进小区的门口。听到电话里的汇报,她知道患者的生命已危在旦夕,没有一丝犹豫,掉头便往医院赶去。
原来,7床患者赵某,因消化道出血在当地医院历经了两次手术,转入医院后又经胃动脉栓塞术、急症胃镜钳夹术,术后仍持续出血,情况十分危急。
极速组成多学科会诊团队,吹响生命集号结
时间就是生命,途中,曲主任立即将患者情况汇报给分管院长及医务科主任,并迅速组成由普外科主任医师毛伟征、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林浩、消化科主任医师耿长新三人组成的MDT(多学科联合诊疗)专家团队。
患者既往有大量饮酒史,此前胃镜似见胃底有曲张静脉团,到底是大量出血继发的凝血机制障碍,还是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弥漫出血?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专家团队各抒己见,曲彦主任坚持认为患者是大出血继发的凝血机制障碍,一旦出血点堵住,患者就会有生存的希望。经前期积极的治疗凝血障碍已部分纠正,这为进行镜下探查止血和进一步手术提供了可能,但也意味着高风险。
为生命选择希望
为了挽回56岁的生命,专家们选择向高风险的抢救发起挑战。时间分秒流逝,医护人员在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及心功能的同时开始多路加压输血。多学科会诊团队经过缜密的思考与讨论,在最短的时间里达成共识,并详细讨论了患者可能的出血点位置,制定了胃镜检查的详细方案及手术备用方案。
但急症胃镜检查患者可能有误吸、窒息及心跳骤停的危险,也可能因患者出血位置偏下或凝血块干扰视野无法找到出血位置,或发生静脉迂曲弥漫性出血无法腔镜下止血。专家团队向家属充分交待了会诊意见及胃镜的风险性,家属表示愿意同医生一起为家人的生命做最后的努力。但患者此刻血红蛋白太低,胃镜检查风险巨大,当务之急是必须加紧输血,至少要升到60g/L以上才能保证安全。
夜幕笼罩下的住院楼里,注定又要上演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专家团队和ICU值班的医生护士们一直在床边密切关注着患者的生命体征,医生、护士忙碌着下医嘱、抽血、备血。为了争分夺秒,护士临时充当外勤师傅,送血样、取血,在患者血管都瘪了的情况下,护士硬是凭着扎实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为患者建立起三条通路,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复温机,双手同时给予加压输血,从20:00到23:06共给患者输入红细胞10.5u、冰冻血浆850ml、冷沉淀800u,共21袋血,最终,患者的血红蛋白升到76g/L,心率恢复到82次/分,收缩压达到100-110mmHg,终于符合内镜检查的指征!
十几双眼睛紧盯屏幕,只为寻找出血点
23:15分,耿长新主任开始行急诊胃镜检查,十几双眼睛紧紧盯着显示屏,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但出血点迟迟没有出现,这个过程不仅对患者,对在场的每个人都是一种煎熬。功夫不负有心人,突然!在镜子来回穿梭的瞬间李林浩主任捕捉到了一股外冒的血流,但转眼又消失了,耿主任紧抓不放,他放慢了镜子的速度,一点一点地移动,终于在肠肠吻合口处发现有一股血正在往外流淌,大家一下子看到了希望!经过专家们的分析,这就是出血点!
不容迟疑,立即给予胃镜下钳夹术。经过再三的查找,确认没有其他的明显出血点后,专家们长吁了一口气,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神情。此时已是凌晨1:30分。
“鏖战”换回生命的回归,值了
6月23日7:00患者神志清醒,持续面罩雾化吸氧5L/min,皮肤粘膜较前明显好转,血红蛋白基本稳定,并于6月28日顺利转入普外科继续治疗。
ICU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每天都在上演着生死决战,战斗在一线的“白衣战士”,怀着“不抛弃、不放弃,救死扶伤,为生命奋战到底”的坚定信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将一条条生命从病魔的手中夺回。
来源:半岛网
游金地
优质商家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标签: 青岛市立医院 医生 抢救 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