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模式 > 中国纺织业走势疲软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纺织业走势疲软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4年12月08日 10:18 商业模式
分享到:

  冲上150年来价格最高位后的中国棉花,面临着国际廉价棉花的重重包围。在国家棉花战略利益和纺织行业利益之间,该如何平衡?这是个问题。

  纺织业寒冬

  酷暑时节,却是纺织企业的“寒冬”。

  “纺织企业的生产量调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就开工率来说,大的厂家30%-50%,一些小厂,很多都已经停工。订单不足,市场不好,导致纺织企业生产的不足。”万达期货棉花研发中心总监张闻民告诉记者。

  我国是纺织大国,纺织(含服装)行业的就业人数达4000万以上。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纺纱生产能力更是达到全球总产量的一半。而近期,中国棉花协会对17家省级骨干棉纺企业的调查显示,2012年1-5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纱产量同比下降1%。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纺织行业从去年就开始“入冬”了。据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纺织品累计出口94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2.9%,但增速下滑6.5个百分点。全球最大的纺织企业——魏桥纺织2011年报显示,2011年收入152多亿元,同比减少14.8%。受国际需求市场低迷及成本因素影响,一些国际订单开始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

  看来,国际市场低迷和纺织企业的成本,是寒冬降临的主要原因。而纺织企业的成本中,棉花占70%,棉花价格,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纺织企业的生死。

  2009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一路上涨,2010年10月到2011年2月,棉花价格一度达到惊人的32000元/吨。

  期间棉花价格的上涨,山东省德州市棉花协会秘书长马俊凯向记者分析,一方面,下游纺织行业需求旺盛,而国内产量偏低,即经济学意义上的自然上涨;另一方面,则是游资的炒作。有分析者指出,当时有大量商业银行资金进入。由于国内棉花价格的带动,国际价格也涨起来。

  涨极必跌。2011年9月份到今年3月份,国家趁棉花价格下降之时进行收储,使得2011年底至2012年3月国内标准棉价格一直稳定在19300元-19600元/吨,近期才逐渐跌至18000元/吨左右。

  今年国际棉花价格的大幅下降,是因为全世界棉花种植面积大,产量大,供过于求,加上世界经济不景气,消费不振,下游的纺织产业不景气,棉花消费减少。

  “到今年3月底,国家以19800元/吨的价格,收了330多万吨储备棉,还有2009年结转的储备,加起来有440万吨左右。由于储备过大,造成了国内与国际每吨3000到5000元的差价。”张闻民告诉记者。

  目前澳大利亚棉花18000元/吨,印度棉花16000多元/吨,而在国内同等质量棉花要21400元/吨才能买到。

  “现在的情况是,纺织企业用国产棉肯定亏损,用国外进口棉,还能勉强维持。”张闻民强调。

  但纺织企业必须根据配额进口棉花。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我国每年棉花进口配额为89.4万吨,征收1%的优惠关税;配额以外的进口棉花,征收5%-40%的滑准税。

  马俊凯向记者介绍,中国每年消费棉花1000万吨,生产700万吨,平均进口量维持在每年300万吨的水平。

  也就是说,300万吨的刚性需求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意味着,除去89.4万吨的配额,每年超过200万吨棉花刚性需求要通过缴纳高昂的滑准税来进口。

  每年自产700万吨,缺口300万吨,而2011年度,国家又收储300多万吨,所以,现在的缺口至少有600万吨。由于国家储备制度的限制(市场价格低的时候收储,托市保证价格;市场价格高的时候放量,平抑价格),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根据目前国内棉花稳定的价格趋势,国家不可能在此时抛售储备;那么,解决缺口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大进口。

  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口棉花达50.2万吨,同比增幅达246.2%;今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258万吨,同比增长113.8%。

  据第一纺织网整理的数据显示,2011年度(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的进口量大大超过往年,超过400万吨。

  这时,配额(仅征收1%的关税)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很多棉企和贸易商都寄望于拿到更多的进口棉花配额,以摆脱困境,因为有配额的进口棉花价格很低,盈利空间大。张闻民透露,市场上的进口配额倒卖价格竟超过3000元/吨。

  今年虽然第一批棉花进口配额已发放完毕,但数量只有100万吨(已超过89.4万吨的标准),对于整个市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而对于下一步的进口配额,业内人士认为,相关的政策还将进一步收缩。

  稳住棉花?

  为了不重蹈大豆的覆辙——整个油料产业链条被外资控制,通过托市收储,来保证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最终保护整个棉花产业链,这是国家的良苦用心。包括征收配额以外的滑准税,相当于为进口棉价设置了底限,目的在于减少进口棉对国内棉花市场的冲击,确保棉农收益。

  马俊凯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德州地区每亩棉田的成本是480元,包括种子、农药、化肥、浇地等(不含人工),往年每亩正常出产520斤,但由于受灾,2011年的棉花(2011年4月种植到2011年11月采摘完毕),每亩平均产量仅为475斤。

  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为保护棉农利益,国家敞口收储棉花。按照国家19800元/吨皮棉的收购价格,折算后,每亩棉田的直接收益是1300元。

  “棉花只能一年种一季,”马俊凯告诉记者,“如果一亩地种上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收益是1600元左右”。显然,种粮比种棉花的收益大。而且,种棉花比种粮食费工费时。

  “幸亏有了国家的收储,如果没有这种保护性收储,棉花的价格会更低,棉花就更没人种了。”马俊凯说。“如果没有收储,下滑到17000-15000元/吨都有可能。”

  即便如此,棉花的种植面积仍然在下降。马俊凯介绍,山东德州2012年度棉花种植面积为130万亩,比去年下降20%;而整个山东省则下降15%,全国范围下降9%。

  基于此,国家近期又出台2012年度收储政策,价格比2011年度提高了600元,达到每吨20400元。

  至于收储数量,张闻民透露,今年5月17日、18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相关领导一直在强调,新年度将继续敞开收购。

  收储是把双刃剑。国家棉花收储价格政策对提高棉农种植意向、稳定国内棉花价格、避免棉花价格剧烈波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导致的另一个结果,是国内棉价受收储价的支撑难以下调,国内外棉价倒挂,造成中国棉纺织行业成本偏高,对纺织品服装出口造成一定阻力。

  “一方面要保护棉农利益,另一方面也要保护棉纺织业的利益,这是要兼顾的。纺织行业也不容忽视:每年2000亿美元的产值、4000万的工人。”张闻民告诉记者。

  “今年度,我国如果继续敞开收购,640万吨棉花,再加上现有的440万吨储备,这个年度将超过1000万吨,这将对市场形成新压力,收到这样的巨量,下个年度又该怎么办?”张闻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们要调整棉农的保护政策。是不是可以借用粮农植补的这个政策?补给棉农以后,实行棉花价格自由浮动,我们可以和国外棉花处于一个价格水平。达到这样效果的话,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改观。”

  张闻民表示,自产量只要占到需求量1/2或者3/5,就可以保证产业安全。而2011年,棉花的消费量达到1000万吨,我国的产量占了700万吨,比例高达70%。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也对媒体公开表态,当前适当增发一些棉花进口配额,国家财政适当承担一些棉花亏损,不失为一个选择,而最终取消棉花进口配额恐怕势在必行。

  本文原载《企业界》,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如若转载请联系游金地。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棉花,纺织业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3018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