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头巷尾 > 感恩回报 小菜贩7000多斤大白菜免费送居民
感恩回报 小菜贩7000多斤大白菜免费送居民
2013年11月14日 09:38 街头巷尾
分享到:
  11月13日上午8时30分,一辆轻型卡车停在迎泽区菜园街30号楼东侧胡同,放下马槽,车里的大白菜垒起约两米高。“发白菜的车开来了,快去领吧!”瞬间,上百名白发老人在车前排起队,有近百米长,一直伸到小巷底。

  473人领走了7000多斤白菜

  发白菜的是太原清徐县清源镇西关村菜农,54岁的岳夺恩,他们一家在省城迎泽区菜园街直销地头菜有一年多,他们家的菜新鲜、分量足,周边居民都买他家的菜,生意越来越“火”。

  入冬了,为答谢居民的关照,老岳一家拉来7000多斤白菜,免费送给南内环一社区、南内环二社区7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低保户、残疾人等473人。

  72岁的杨金花攥着写着“白菜3棵”的领菜券,推着两轮车往菜园街30号楼赶。杨金花到了现场,领白菜的队伍有两三百人。老杨往车上一看,新鲜的白菜个顶个的大。

  老岳揭开白菜上的棉被,大儿子岳龙飞往下递菜,小伙子28岁,手脚利落,社区工作人员帮忙装袋。78岁的卢大娘第一个领走了她和老伴的6棵白菜。她说,老岳家发白菜的事,社区提前一天贴出通知,让符合条件的居民去领券。她领到券后一大早就来等着拿菜了。

  73岁的卓用霞说,他家卖的大多是自种菜,蔬菜新鲜、便宜、分量还足。“老岳家卖菜态度好,大儿媳马莉娜多会儿都是笑脸相迎!”72岁的老李说自己有次忘带钱,就先赊着。还有居民说,在老岳家买菜,抹零头是常有的事,经常还赠送两根葱、一头蒜、一把香菜。

  排队领菜的居民们有说有笑。不断有路人凑近打问原因,当得知菜农免费送白菜时,都是大吃一惊,菜农?!这事儿稀罕,难能可贵。

  为送菜全家两代人分两次准备

  南内环一社区主任许俊萍说,清徐菜农老岳父子卖菜生意火、口碑好,为人还厚道。两天前,老岳家没说一声就拉过来一车菜,要送给社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事前没准备,通知领菜也需要过程,她和老岳商量后,将发白菜时间约到了13号。同时,南内环一社区、南内环二社区联合,在社区张贴了上百份通知,为了让居民领菜有个凭证,还制作了简易的领菜券。

  许俊萍说:“菜农进城卖菜不易,我代表大家感谢老岳一家。”

  这次送菜,老岳一家两代人和乡邻分两次准备,凌晨三点岳家老两口带人在地里起菜,随后小岳哥俩起床装车,装了3个小时,一路运到太原。

  全家6口人紧紧张张忙乎了一整天,到晚上7点,天已经完全黑了,一家人把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后往清徐返。

  菜摊摆了一年多,居民都说好

  去年10月5日,老岳一家进城卖菜,他们在菜园街29号,一家单位宿舍前临街摆起了菜摊,卖的是自家地头种的蔬菜。

  几年前,老岳在省城打工,感觉城里人吃菜太贵,而老家菜地里的菜却大多被低价收购,有时甚至卖不出去。就拿生菜来说,菜地里收购一斤才几分钱,到了城里当时最高卖到了一斤一块钱。他把大儿子喊到城里,父子转悠了大半个省城,原来都是中间的流通环节把价加上去的。为啥不直接把自家地里的菜拉进城卖?对自己来说,比卖给二道贩子利润高;对市民来说,买菜又便宜一些。

  菜摊刚摆出来时,有居民不相信是菜农直销。老岳就让大儿子拉来地头的生菜,不要钱,凡是来买菜的免费送两棵。大儿子岳龙飞和大儿媳马莉娜做生意更活络,每斤菜都比市场价便宜三五毛,每天还推出一款特价菜,同时附带赠送菜,周边居民逐渐成了老顾客。

  有了老顾客后,他们把菜摊挪到马路对面,菜园街30号楼东侧胡同内,还搭建了铁皮棚子,挂出了“清徐蔬菜直销”的招牌。

  今年3月,由于占道经营,城管来了,周边居民以为要取缔,涌出近百人替老岳家说情。岳龙飞说,一群大爷大妈挡在他面前替他说话,那场面太让人感动了。当时,南内环一社区主任许俊萍被居民喊到现场。随后,城管人员也积极帮忙想办法,老岳家菜摊退后至胡同内,并让出一个车位的距离,拆除违建,生意一如既往地红火。

  一家人现在最渴望的就是菜园街30号楼东侧胡同,能够成为社区“合法化”的便民直销菜点,让他们扎根城市卖新鲜、低价的本地蔬菜。

  他们还有个梦想,拥有一片蔬菜基地,所有蔬菜直接入户进餐桌,这样居民吃菜便宜了,菜农的收入也提高了。

  大部分菜农面临的难题

  现在,在清徐县西关村,和岳龙飞一样愿意走出家门卖菜的人不多,主要是找不到地方,进场租摊价太高。此外,菜价过低也会让竞争对手“眼红”。

  在太原卖菜十多年的商贩周师傅坦言,除了地方以外,菜农进城也有其他难题,比如给运送蔬菜的货车办理相关通行证,无证运输会吃罚单等。

  周师傅办理过营业执照,提供了租赁房屋合同和身份证件等材料。不过,和他一样的菜贩,承受不了高房租,不少人还是选择打游击卖菜的方式。

  针对菜农进城卖菜一事,记者还打问了在北京西城区木樨地二社区居住的亲戚,80多岁的桂大娘。老人说,她们大院,社区引进了一个菜农直销蔬菜点,每周三、周五、周日全天,来自北京大兴郊区的菜农夫妻,开着货运车载上便宜菜就来了,居民排着队买低价菜,已经有两年了。

  ○相关采访

  1老岳一家的“小感动”

  一年时间,岳家父子和居民处成朋友,居民们对一家人的关照,他们都记着。每天早晨7点半,他们拉来菜卖,居民形成了习惯,早早排队等候。

  70岁的席大娘看着他们一家人辛苦,每天义务帮忙卖菜、拾掇菜叶子装袋;经常来买菜的居民,家里炒个热菜、炖个排骨、包个饺子,还会端出来送给他们吃。

  老岳的媳妇马莉娜说,前两天风大,有个大娘看见她风地里站着守摊穿得少,回家取来了羽绒衣送给她。

  还有居民问到岳龙飞家一儿一女,一个10岁,一个5岁,就把家里小孩的衣服、鞋送来给他们。

  一次老岳说胃疼,一位居民回家给他取来了药。

  2老岳一家的“小算盘”

  岳龙飞说,这次他们送出的7000多斤白菜,其中有6000多斤是自家地头的菜,约1000斤是他按照一斤四毛五分钱收购的邻家的菜。

  他坦言,7000多斤白菜足够卖5天的量,按照他家优惠后的卖价,十斤以上一斤六毛五分钱,十斤以下八毛钱,得有四五千元。

  不过,这个憨厚小伙反复说,这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事,在他看来,一年多来,他们在菜园街生意不错,受到了“照顾”,力所能及做一些事,花多少钱都值。

  而且,他们也有一点儿小“私心”,希望把“品牌”打出去。

  3老岳一家的“卖菜经”

  现在老岳夫妻负责看“店”,每天提前摆开摊位,晚上负责收摊。其他家人早晨来,晚上返回清徐。其中,小岳哥俩负责备菜、运输。这家人还有强大的“后援团”,马莉娜的父母和十家乡邻种菜、起菜。

  老岳家和岳龙飞丈人家约有3亩地,今年岳龙飞还“托管”了约十户菜农的菜地,合计下来近30亩。城里蔬菜哪种销量大,由他安排众人根据需求有计划栽种。

  每天凌晨3点起菜;6点,他们从清徐县西关村出发,走新晋祠路,上滨河西路,从南内环桥下,驶入解放南路,最后进菜园街。早晨车程一个小时,晚上回家需要两个小时。

  中午,岳龙飞开始第二天菜品的调配,打电话通知家人摘多少菜,向邻居调配多少菜。

  ○民生·民声

  知恩图报背后的简单心愿

  这一家子,两代人,守着30亩菜地,带着十多户乡亲的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天近20个小时不停歇地劳作。

  这一家子,厚道实诚,低价足量,挣血汗钱,与“老顾客”们鱼水情深,得到居民最温情的回报。

  这一家子,知恩图报答谢居民,7000多斤大白菜,得用多少天要卖多少菜才挣得回来呀?

  其实,他们最真切朴实的心愿是——在这个温暖的小巷里,稳稳当当、堂堂正正地把菜卖出去。感恩的背后,更是求生存求发展的辛酸和尴尬。

  还有多少农家像他们一样,为在城里讨生计的一席之地而发愁。

  超市集市,门槛高费用大,他们进不起;街边支摊,占道经营,法规不允许。与此同时,面对“蒜你狠”、“姜你军”,市民在感慨“这菜真不便宜。”

  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两头都是民生,怜农家之苦,解市民之忧,给农民进城一个绿色的卖菜通道,是各方共识。我省相关部门也在进行蔬菜直销等多项尝试,摸索建立长效机制常态化发展运作模式。

  而今,清徐这一家人的心愿或许不失为一个好点子,政府提倡,在有条件有需要的社区建立蔬菜直销点,由社区参与、引进,并管理菜农进行蔬菜直销,真的,不妨开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2982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