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王恒晋:“躺平”文化蔓延 拓展积极思维能力是孩子的成才武器
王恒晋:“躺平”文化蔓延 拓展积极思维能力是孩子的成才武器
2021年11月26日 16:53 教育 编辑:董鹏程
分享到:

 “躺平”作为近期走红的网络流行词汇,开始从青年群体蔓延到在校孩子中间,父母的过度给予让孩子正逐步丧失探索自我和世界的能力,也让他们不再追问人生意义的内涵。

今天蒲蕊心理王恒晋老师想要与大家分享:为什么孩子会有“躺平”的状态,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发展找到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生活,让他们成为具有明确目标感,并能以自己的价值观为主导的孩子。

在持续升级的“教育军备竞赛”下,不少孩子缺乏人生目标和理想,缺少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习只是一件无奈和被动的事。更为甚之,有些孩子对任何事都缺乏激情,提不起兴趣。“躺平”之所以流行,原因在于社会日益内卷化后,年轻人想奋斗又看不到希望的一种无奈,更是一种对抗。

 

躺平4.jpg

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徐凯文教授曾发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了“空心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之所以出现学生的”躺平”的现象,不是因为我们给予太少,而是给予太多,导致孩子找不到自我。

在蒲蕊, 王恒晋老师帮助过很多类似情况的孩子,他们缺少思考和休闲的时间、空间,周一到周五白天忙着上学,晚上不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家长额外布置的任务.到了双休日和节假日,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微信图片_20211129140026.jpg

在这样的教育下,缺少的是引导孩子去探索自我和外部世界,探索人生的意义。 “剧场模式”下,孩子像一个不断被抽打旋转的陀螺,一刻都没有停下来,却找不到自我。慢慢地,他们不知道如何与朋友相处,与世界相处,更不会追问人生的意义,更无法养成成熟的心智。很多学生觉得他们学习、生活甚至人生对他们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

孩子潜意识地把学习当成家长或者老师强迫的任务,是别人的事,缺少意义感和目标感。孩子只有把学习当成满足自身需要的事情,他才会持续不断地行动,因为学习这件事的特点是,越学越无知,越学越投入,孩子会不断探索新知,不断挑战难点。

躺平2.jpg

有时,学校的教育教学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把很多精力放在“提分”上,缺少对于孩子精神成长和生命感悟的关注。我们应该在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的同时,不断将学生的视线引导到校园之外;在教会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强调知识在真实生活场景的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强调课堂学习与自我的联系,强调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与很多家长交流时,王恒晋老师发现:很多家长想要孩子未来成功,但却一直在避免让孩子承受失败,但失败是我们经历和成长的独特方式。事实上,失败往往是社会精英最终成功的催化剂。

未来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拥有右脑时代的6大全新思维能力: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因此,拥有这些思维能力,不仅对于成年人,还是对于孩子,都是至关重要的。意义感是所有感受的基础,有了意义感,才能行稳致远。

(编审:陈坤瑛)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1190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