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标准化+"作为城市战略,青岛是全国第一个。作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青岛提出了打造"青岛标准"、建设"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新目标,将标准化工作摆到了与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了从技术标准战略到标准化战略,再到"标准化+"战略的"三级跳"。靠标准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城市治理现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将释放新动能。
真金白银,
8年间发出5288万奖金
在青岛,政府的奖补有很多,但对标准化的奖补却鲜有人知。2007年,青岛正式出台《青岛市标准化资助奖励办法》,其奖励范围的广泛性属全国第一。《办法》奖励细则中,涵盖了主持和参与各级标准制修订、承担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开展国家和省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等内容,每年用于资助奖励的财政拨款,达到600万元。
《办法》规定,主导、主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山东省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联盟标准)制定的,分别给予不高于5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10万元一次性资助奖励;主持国际、国家、行业、山东省地方标准修订的,按照不高于主持同类标准制定资助奖励标准的50%执行。承担国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或工作组(WG)工作的,分别一次性资助奖励50万元、30万元、15万元;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或工作组(WG)工作的,分别一次性资助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承担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的,一次性资助奖励10万元;承担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的,一次性资助奖励5万元。获批创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场馆、标准验证实验室和经国家推广的标准案例,分别一次性资助奖励30万元。
青岛打造"标准化+"城市战略,发放五千余万奖金
据统计,2008年至2016年,青岛市共为25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1757个标准化项目发放了5288.6万元的市财政资金,极大地调动了企事业单位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
勇立潮头,
担起国家标准化改革任务
国家标准委成立以来,青岛的标准化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2003年,青岛获批创建技术标准试点城市。2005年,国家标准委在青岛召开颁证大会,海尔、青啤获得全国第1和第2号AAAA级证书。
在服务业领域,青岛于2000年之前就发布过崂山旅游、家政服务、洗染行业等40多项标准规范;2010年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标准委在青岛召开全国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启动大会;2014年青岛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被批准为全国第一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2013年~2014年,全市28个政府部门制修订112项服务标准规范,涵盖了物业、出租车、电梯等民生热点领域。
2016年6月,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成功获批山东省跨境电商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12月获得"2016山东标准"项目扶持资金10万元。
经统计,2002年以来,青岛市有关单位争取承担了2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总数达到25个,居计划单列市首位。提出国际标准提案74项(主导制定6项、修订3项),主持参与670余项国家标准、760余项行业标准制修订,获得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21项,涌现出海尔、海信、中车、三利、新材料、海化院等国家行业领域标准化标杆企业。2016年,海信集团的刘卫东博士因在激光电视等领域标准化的突出贡献,获得IEC1906大奖。
战略升级,
"标准化+"积聚发展新动能
早在2006年,青岛市政府就指出,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和检验检测的裁判权上。2017年1月,市政府通过了《青岛市"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现了从技术标准战略、标准化战略到"标准化+"战略的延续推进。
据悉,截至目前,青岛市承担了25个国际和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74项、国家标准650多项、行业标准700多项。而根据"标准化+"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标准化+"战略实施成效明显,"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青岛标准"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基本形成国内领先、具有地方特色的覆盖经济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文化建设和政府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
到2020年,青岛市将新承担5个国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职能,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0余项,常态化举办国际标准化会议、论坛,新承担国家和省标准化试点示范任务50项,组建团体(联盟)标准组织10个,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200余项,制修订地方标准规范500余项,建立市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个,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0余家,青岛标准馆藏量达到120万件,发展壮大一批专业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标准化科研服务机构。
根据"标准化+"战略,青岛将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标准",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准化+"将成为青岛发展的新动能,发挥"标准化+"催化效应,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发挥"标准化+"门槛效应,服务"三去一降一补",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发挥"标准化+"倍增效应,以"青岛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装备、服务走出去,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标签: "标准化+"城市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