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是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和袁隆平院士团队领衔,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政府和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负责项目实施、共同建设的国家级研发平台。
据悉,从8月27日起,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将与4位专家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为自己试种的174份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材料开展授粉杂交研究。
据了解,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首批海水稻材料从4月开始陆续播种,其中,袁隆平带来的174份不同父系母系来源的水稻材料主要在0.3%和0.6%盐度的海水灌溉下,不断测试其抗盐碱性,8月底9月初是这批海水稻吐穗扬花的时期。
据这位育种专家介绍,早熟的第一代杂交海水稻将在9月底进入收获期,其它在10月中旬进入收获期。
据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负责人刘佳音介绍,海水稻进行杂交8代后,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品系。每年可以进行两到三代的杂交实验,也就是说,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品种需要经过大约三年时间。
“受北方气候条件的影响,今年10月收获第一代海水稻杂交种子后,育种专家将带到海南三亚的育秧基地进行扩繁、杂交,明年3月收获后,再带回青岛继续杂交。”刘佳音说。
在袁隆平首次试种174种海水稻材料的同时,全国各农科院及相关专家提供给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35份性状比较稳定并耐一定盐碱度的海水稻种子。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是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和袁隆平院士团队领衔,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政府和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负责项目实施、共同建设的国家级研发平台。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由中国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
袁隆平院士牵头整合国际水稻所、中国水稻所、中国农科院等水稻科研院所,联手国内知名水稻育种专家从事耐盐碱高产水稻、超级杂交稻和高光效应三个方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以杂交路线为特色,以第三代工程不育系技术为核心,以耐盐碱水稻为切入点致力于水稻育种与栽培技术的研发。
研发中心实验基地位于白泥地公园西侧,占地39.24亩,总建筑面积4120.3平方米,总投资约3.5亿元,包括两大功能区,南侧为种植区,北侧为科研楼、设备间、生物育种温室等。
海水稻作为一种新的物种资源,通过对其耐盐碱、抗病虫、抗落粒和抗贫瘠等功能基因的挖掘与应用,对有14.8亿亩盐碱地的中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发展海水稻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人类水资源、可耕地和粮食三大危机。
(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孙丽云 王潇)
来自:中国山东网
原标题:青岛首批海水稻9月底可收获 端上餐桌还得再等等
游金地
优质商家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标签: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海水稻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