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打造国际化城市,建设世界标准的新机场,青岛把目光投向了广袤的天空,也正在用全情的付出,铸就一个新的美好未来。根据五年攻坚计划,目前青岛新机场已经进入主体攻坚阶段。在新机场建设现场,记者见证了这一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重大建设示范工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同时通过地面及低、中、高空等多样视角,为这一工程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目前,新机场“海星”的五“指”初现,只待“手掌”成型。
记者立体探访青岛新机场 海星盘地待揭面纱
青岛新机场位于胶州市中心东北11公里,大沽河以西、东外环以东、胶济铁路和胶济客运专线之间,距青岛市中心约40公里。记者来到了新机场的建设现场,第一印象就是“大”,远远望去看不到尽头。
青岛新机场在全国首个采用集中式单体五指廊造型航站楼,一期呈“海星”状、总体“齐”字状为布局,既体现了地域特色,又传承了历史底蕴。记者站在A指廊和C指廊中间的位置,由于主体建筑大量采用了钢结构,施工现场不时传来浑厚的哐当声。A指廊和C指廊均已经与日后的航站楼实现连通,其中A指廊已经基本完成封顶和玻璃幕墙的安装。C指廊还未安装玻璃幕墙,系着安全带、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在指廊顶部的钢架上作业。工人们忙碌着的剪影,成为整个建设场地上最灵动的点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跑道已经开始道面水稳层铺设。
当多旋翼无人机缓缓起飞,记者的视野渐渐广阔,新机场的“海星”造型跃然眼前。A指廊是所有指廊中建设进程最快的,从空中来看,五指“连心”即将实现。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新机场5个指廊的主体工程均已通过验收,指廊建设的主体结构施工全部结束,开始进入装修阶段。当多旋翼无人机从指廊顶部低空掠过时,钢铁的力量之美撼人心魄。
目前新机场航站区、飞行区的施工已经全面展开,每天驻场施工人员超过1200人,机械设备超过450台。航站楼内,上百名工人正在进行高地铁影响区的施工工作。他们当中,大量的工人都在手拿焊接面罩进行焊接作业。焊接的火花飞溅,新机场建设的每一步,都留下了工人们的心血和汗水。
日后,旅客将从指廊登上飞机。指廊从航站楼伸向停机坪,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通过国内首创的“海星”设计,航站楼大厅与五个指廊融为一体,记者站在航站楼大厅的中间位置,发现到达任一指廊都很便捷。“海星”设计,实现了大集中与单元式的合理平衡,成功解决了目前国内新建机场规模越来越大,却导致系统复杂、步行距离过长的问题。从安检口到任一登机口不超过600米,步行距离比国内外大部分同等机场都短,极大改善了出行体验。
青岛新机场对照国际标准大胆创新,将把高铁、城市轨道引入机场并在地下设站,全国首个集高铁地铁于一体的零换乘综合交通中心将在这里诞生。航站楼的南侧,就是这个零换乘综合交通中心的所在地。从这个角度看向航站楼,几十台塔吊规律地运转,整个工程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通过悬挂的牌子,记者了解到这里是高铁站房的11段和12段,这里还是高铁隧道的咽喉区。旁边,挖掘机和卡车的两位司机配合默契,在这个建设场地,云集了重型机械操作的好手。
据悉,新机场工程按区块可分为航站区工程、飞行区工程、综合交通工程和配套工程等4个区块。现阶段,各区块工程全面按期推进。航站楼工程,历经地下桩基础施工、地下室施工和地上主体结构施工等阶段,目前正在推进上部钢结构吊装和内部结构施工,同步推进屋面、幕墙和装修工程。飞行区工程,场道和滑行道工程的地基处理和土方回填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推进道面主体结构施工。同步推进货运用房和下穿通道等分项工程。综合交通工程,高地铁站(GTC)主体结构已完成验收,正在推进内部结构和装修工程。配套工程,综合管廊主体工程已完成25%工程量;办公所需配套用房工程和市政配套工程已全部开工,压茬推进各分部分项工程。
标签: 新机场 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