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造型如“桂冠”般的慧与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项目封顶,进入楼体二次结构建设阶段,“中国数都”建设大幕徐徐拉开,西海岸的大数据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正日益凸显。
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引领城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是不少城市未来发展的突破口之一。今年山东省确定了三个大数据产业集聚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名字赫然在列。“慧与”是惠普企业的中文品牌,通过制定总体规划,青岛—慧与软件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示范基地将被打造成引领国际大数据产业发展潮流的“中国数都”。随着造型如“桂冠”般的慧与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项目封顶,进入楼体二次结构建设阶段,“中国数都”建设大幕徐徐拉开,西海岸的大数据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正日益凸显。
灵山湾畔,极目远眺,高耸于晴日碧空之下的一组圆弧形建筑如“桂冠”般赫然映入眼帘。走进施工现场,工人们紧张忙碌,在地下室部分,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进行地面处理,为即将铺设的耐磨地面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现在我们负责的一标段4栋楼体已经进入了二次结构建设阶段。”中建八局青岛分公司青岛—慧与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项目总经理耿仁喜表示。据了解,该项目共包含8栋楼体,中国新兴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分公司负责建设的二标段4栋楼体也已进入二次结构建设阶段。
“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是整体规划项目的启动标杆地块,也是整体规划项目的重中之重。”耿仁喜介绍说,研究中心整体造型利落简洁,建筑整体呈现为一个“智慧之环”,创造出一个清晰的象征大数据高科技的核心,8栋楼虽然各自独立,但每栋楼之间的间距结合了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轴线,与整体规划的公共空间相链接及融合,围合式的院落,创造出清晰的领域感及宜人的尺度。
揭秘:别致造型增加施工难度
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项目建筑面积达15万余平方米,面对体量如此巨大的圆弧形建筑,耿仁喜坦言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挑战。“项目位置临海,地下水丰富且呈半海水化,建筑基坑的排水工作艰巨。”据介绍,楼体基坑降水主要采用了坑井降水法,8栋楼每栋楼体基坑开挖了约8个降水井,让地下水充分汇聚,通过专业机器将地下水抽出后,浇筑抗渗混凝土保证建筑不被地下水“困扰”。
如果说临海的位置特点提高了建筑基坑排水防渗的要求,那么圆弧造型则增加了地上楼体建造施工的难度。“不同于一般建筑的横平竖直,项目楼体在建造时,直径2.8厘米的主筋都通过专业设备进行预弯达到建设要求的弧度。”耿仁喜表示,模板的拼接等也是经过多次论证达到设计要求的弧度。
展望:成为大数据“贝尔实验室”
“青岛—慧与软件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示范基地规划用地2400亩,总投资超过200多亿元。”据介绍,基地项目主要建设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大数据处理中心等研发机构。“青岛—慧与软件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项目是慧与全球大数据产业基地的核心板块。”中国新兴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分公司总工程师、青岛慧与项目经理谢晓沛介绍说,项目主要功能为办公孵化器,定位为连接政府、企业、高校等方面的纽带和中枢,将在学科、学术、技术、产业、机制等五方面形成具有引领地位的大型创新平台,未来将成为大数据行业的“贝尔实验室”。该项目的落户及建设使青岛市被确定为惠普软件在中国唯一布局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示范基地的城市,目前中国移动、大连华信等多家机构已经签约入驻基地,未来研究中心项目将以大数据科学及未来城市为目标,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新城代表、“一带一路”倡议践行的“中国数都”。
优质商家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标签: 中国数都 大数据科技创新 西海岸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