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事关人们的实体健康,农产品合格度尤为重要。
1月25日记者获悉,日前市农业农村局发布了201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2018年青岛市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市本级分别对本市地产农产品开展定性定量检测112批次、1205批次、1583批次,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9.1%、98.4%、99.7%,平均合格率99%。区市全年完成定性定量检测3541批次,乡镇(街道)开展快速检测375889批次,村(合作社)开展快速检测68110批次,均超额完成年度检测任务。
农业农村部对本市共开展例行监测(风险监测)4次,其中地产农产品112批次,合格111批次,总合格率99.1%。其中蔬菜96批次,95批次合格,茶叶16批次,全部合格。农业农村部全年监测蔬菜、茶叶的合格率分别为99%、100%。
省农业农村厅对青岛市开展了风险监测、监督抽查、专项监测18次,共1205批次,合格1186批次,总合格率98.4%。其中蔬菜930批次,19批次不合格,其它水果155批次,小麦60批次、玉米60批次,全部合格。蔬菜、水果、粮食的合格率分别为98%、100%、100%。
市农业农村局共开展监督抽查、风险评估共1583批次,合格1578批次,总合格率99.7%。其中蔬菜736批次,全部合格,水果705批次,702批次合格,茶叶142批次,140批次合格。评估蔬菜、水果、茶叶的合格率分别为100%、99.6%、98.6%。
不合格样品主要集中在芹菜韭菜等品种
从监测品种结果分析,蔬菜、水果、茶叶三大类品种检测合格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蔬菜的不合格样品主要集中在芹菜、韭菜、菠菜、茼蒿等品种上,而水果的不合格样品集中出现在葡萄上。说明芹菜、韭菜等蔬菜产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而在菠菜、茼蒿、葡萄等产品出现安全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要在生产环节和投入品使用等方面,加强监管和技术指导。
从监测环节结果分析,全年监测25批次不合格样品,不合格样品均来自青岛市的生产基地、合作社、种植户和部分农村集市,个别企业的产品出现了同质化的风险,说明个别企业的质量安全管控不力,需引起高度重视,督促生产企业进行整改。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散户的农产品不合格占9批次,占比40%,说明质量安全监管相对薄弱,需要加大监管力度。
从检出农残超标结果分析,25个不合格样品中,检出一般农残超标样品20例,检出禁限用农药5例,禁限用农药主要为氧乐果、毒死蜱、涕灭威和氟虫晴等,在农产品生产中特别是全域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规定实施以来,使用违禁农药现象仍然存在,仍需要切实加强高毒农药的风险防范。
按照有关规定,对25例不合格样品涉及的相关生产企业、合作社和散户依法进行处置。其中,5例已按规定启动了“检打联动”程序,由市农业执法机构依法办理;对20例下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督办通知书,已由各区市农业局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处置,目前已全部办结。
加大风险排查和督导检查力度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发现的问题,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强化督导检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整治制度,坚持问题导向,加大风险排查和督导检查力度,重点检查基层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和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以及农资经营和生产企业落实相关制度规定落实情况。定期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日常巡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行为。
突出问题整治。针对监测发现的突出问题,各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有效解决问题。要加强韭菜、芹菜等高风险产品的“双证”监管力度,春节期间,集中开展一次专项整治行动,切实保障消费安全。
加强技术指导。严格落实《青岛市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规定》,开展农药经营使用培训,指导生产主体建立投入品使用和购销货台账,有针对性地加强农药使用技术指导和宣传,指导农民合理用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标签: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