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还会记得当年那荡漾清脆铃声的街头巷尾,作为曾经主要交通工具的脚踏车,在几代老青岛的心中都是一种生命的怀想和年轮的记忆.提起自行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在上世纪60-80年代享誉大江南北的"大金鹿",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前身——"大国防"!
国防牌自行车是由青岛自行车厂(公私合营青岛自行车厂)生产的一种自行车,分为载重型国防牌自行车或普通型国防牌自行车,俗称"大国防","小国防",从1952年开始生产980辆载重型国防牌自行车,至1967年改为金鹿牌自行车开始.共生产15年,生产量不多,主要特点:后轮采用倒轮闸,向后轻倒即可刹车;前轮采用杠杆触闸,刹车力强;另一主要特点是"三大一吊"(大飞轮、大牙盘、大扣链子、吊簧鞍座).
车把呈浅浅的"U"字形,粗粗的横梁,厚厚的牛皮底座,坚固结实,后车座呈四方形,驮人载物非常方便.但车子非常沉,得比现在的车子重一半.与现在车子最不同的是,车闸不在把上,而是在脚蹬上,只要脚蹬往后一倒,车子就立刻闸住,特别好使.
1952年8月,泰东铁工厂等14个(后发展到23个)、震环铁工厂等19个(后发展到33个)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分别组成青岛自行车制造业第一、第二联营社,停工12年之久的同泰铁工厂也复工投产.此时,青岛自行车行业的总资产金额已达144.58万元,有各种设备279台,生产"青岛"牌和当年投产的"国防"牌脚闸自行车990辆,翌年,总产量达到8482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1945年,同泰橡皮工厂改名为"同泰橡胶厂",除生产自行车轮胎外还生产小推车轮胎.青岛解放后,同泰橡胶厂并入青岛自行车厂,迁至辽宁路72号.
为了扩大自行车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1954年1月5日,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国营青岛自行车厂,厂址在铁山路83号,占地面积3218平方米,建筑面积4043平方米,投资42万元,职工74人.
此时,青岛的自行车行业与沈阳、天津、上海的自行车业并列为中国四大自行车行业.6月,青岛市政府批准泰东铁工厂在私营自行车行业中率先实行公私合营.9月,同泰、普华、顺昌、振华四家分别实行公私合营,均隶属国营青岛自行车厂管辖.当年,青岛自行车产量突破万辆大关,达到10789辆.1955年6月,华昌等13个私营企业实现公私合营.国营青岛自行车厂的成立和私营自行车企业的公私合营,为青岛市自行车行业的大联合奠定了基础.
1956年,国营青岛自行车厂与18个公私合营厂合并成立公私合营青岛自行车厂,隶属青岛市重工业局领导,厂址设在曹县路29号,占地35202平方米,建筑面积29272平方米,固定资产224.4万元,流动资金129.8万元,各种设备444台,设计年产自行车7万辆和装配3万辆自行车的零部件.
1954~1960年,青岛自行车行业在"国防"牌脚闸载重自行车和"青岛"牌脚闸普通型自行车的基础上,先后生产出"国防"牌普通自行车、"曙光"牌小轮自行车.1960年,在全国自行车质量鉴定评比中,青岛生产的"红旗"牌自行车获得最高分.
1961年,公私合营青岛自行车厂更名为山东青岛自行车厂,隶属山东省轻工业厅领导.1966年,化工部对"凤凰"、"永久"、"飞鸽"、"国防"四种牌号的自行车进行烤漆件验测,确认"国防"牌自行车零部件烤漆质量超过英国产"兰陵"牌自行车烤漆质量,名列第一.
1967年,山东青岛自行车厂由公私合营改为国营,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生产遭到破坏,出口业务被迫中断.
(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整理:何良庆)
转自:中管院道德教育中心
标签: 青岛城市记忆 大金鹿的前身 国防牌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