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报7月10日讯之前,本报报道了市民佘先生误转工资款4460元,对方不予退还的事情.当时本报在报道此事之后,佘先生向城阳法院递交了起诉状. 
	 
	
    本报7月4日对此事进行了追踪报道.(版面截图)
	
    2018年8月份,佘先生曾向半岛都市报反映,他在2018年1月29日在给工人发工资时将四千余元误转给了一个微信备注名为"李阳"的人,但对方拒绝退款.佘先生向城阳法院递交了起诉状,城阳法院判决被告巩某支付原告佘先生人民币4460元以及利息等.近日,佘先生向记者反馈称,巩某将钱还给了他,并且还赔偿了2000元的精神损失费以及650元的诉讼费.
	
    半岛记者潘立超实习生那丹报道
	
    本报7月10日讯之前,本报报道了市民佘先生误转工资款4460元,对方不予退还的事情.当时本报在报道此事之后,佘先生向城阳法院递交了起诉状.近日,城阳法院对此事进行了审判,判决被告巩某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支付原告佘先生人民币4460元以及加倍支付延迟履行期间造成的利息,案件受理费公告费等均由被告承担.日前,此事有了新进展,市民佘先生向记者反馈称,当时拒绝还钱的巩某重新加了他的微信,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将原来误转的钱还给了他,并且还赔偿了2000元的精神损失费以及650元的诉讼费.
	
    记者通过佘先生发送的微信聊天记录看到,原本已经将佘先生拉黑的巩某主动加了佘先生微信好友,并且表示愿意还钱.经过一番协商,最后巩某先把钱还给了佘先生,并且还给了佘先生2000元的损失费以及650元的诉讼费.
	
    来源:半岛网
优质商家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95号  |  青网警备 37020002140015号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95号  |  青网警备 37020002140015号 
             
         
                         
   
   
           
           
           
           
          
标签: 微信误转钱 精神损失 诉讼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