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上半年,青岛新登记市场主体15.24万户,实有市场主体约144万户,继续位居全省第一位,相当于平均每天都有838个活跃的新成员进入市场。其中,新登记企业5.59万户,同比增长达30.73%;而在去年同期,这一增长率为10.78%。
青岛市场每天增加838个“新主体”
上半年民企注册量同比增长超三成,青岛企业培育进入“蓬勃期”
今年上半年,青岛新登记市场主体15.24万户,实有市场主体约144万户,继续位居全省第一位,相当于平均每天都有838个活跃的新成员进入市场。其中,新登记企业5.59万户,同比增长达30.73%;而在去年同期,这一增长率为10.78%。
(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
最为亮眼的是,我市上半年新登记民营企业5.45万户,同比增长31.09%,远远高于近两年来的平均值22.86%,达到了民企注册增长率的又一个“峰值”。从数据来看,青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培育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便利化”是“催化剂”
“峰值”的实现,是基于全市向高效青岛建设攻势、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势、壮大民营经济攻势、“双招双引”攻势等系列攻势的不断进击。“便利化”是其中一个核心命题。
“我市进一步提升了开办企业的便利化程度,青岛在2017年10月启动零见面审批的全程电子化改革,今年以来,这项改革开始发挥出尤其显著的推动作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场主体登记处处长马海琳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全程电子化应用率居全省第一,截至6月,全市线上申请的企业占新设立企业的96.39%,全程电子化设立的企业占新设企业总量的72.06%。
申领营业执照、刻制公章、银行开户、涉税办理、社保登记……这些曾经繁杂的环节正在变得扁平化。今年以来,我市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印章刻制、社保登记与工商登记的并网办理,并全面取消企业银行开户许可,企业开办实现了3个环节、3个工作日办结的国内最优目标。
不仅如此,针对企业开办的“提速”仍在进行中。“我们正在加快开发企业开办智能一体化平台,整合各类企业开办事项和网上服务资源,推行企业开办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提交一次材料。同时,争取自建青岛企业注销一窗通平台,学习深圳先进经验,按照“秒批”模式,实现个体工商户登记和档案查询无人工干预的审批和服务模式。”马海琳说。
营商环境更宽容舒适
让企业家感到舒服,是政务服务生态的最高境界。“舒适”是青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第二个“关键词”。
前不久,市市场监管局出台了一份包含30项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的清单,这些企业经营中的无心之过将被免于处罚。这是全省及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首次建立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容错机制。“企业在初创期由于不熟悉法律法规,容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这次政策出台是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提升市场监管水平的一次尝试,就是为了给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宽容、舒适的营商环境。”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段启辉说。
让企业在更宽松的环境中生长,已成为全市各个部门的共同目标。为了鼓励新兴行业发展,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支持企业以新兴行业用语作为行业特点申报名称,参照政策文件、行业习惯和专业文献登记经营范围,上半年在企业登记系统中新增各类行业用语100个,企业名称校验时间全部缩短为一个工作日。
多位受访的深圳企业家曾向记者透露,“政策”与“落地”之间的“零距离”,是他们对深圳政府信任感十足的重要原因。为了建立相关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之间的“政策直通车”,市民营经济局已向全市民营企业家发放了1.5万册《青岛市民营经济政策一本通》,32万人次受益于该局开展的送政策进民企巡回宣教活动。
据市民营经济局协调指导处处长李晓峰介绍,我市今年新认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821项,同比提高58.5%;创新转型项目申报达到351家,是2018年申报数量的2.5倍。而这些申报和认定数据的显著提升,从侧面反映出相关企业扶持政策的知晓率正在提高。“作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设立的民营经济发展局,这一部门正在发挥民企‘娘家’的角色,不断地向民营企业家释放积极信号,提振他们的发展信心。”李晓峰说。
“平台思维”是关键
回顾今年以来青岛的营商环境之变,“平台思维”是一个“直击根本”的关键因素。
7月22日下午,来自深圳市高新投集团、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华讯方舟集团、中译语通文娱科技(青岛)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负责人,在深圳研祥科技大厦开启了一场“青岛—深圳青年企业家双城论坛”。在青深两座城市之间,这样的企业互动活动已经常态化。
今年1-6月,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23.38万户,日均新设1285户;总量达到313.9万户,继续保持全国城市首位。其中,新登记企业13.13万户。
与“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城”深圳开展对话、互动,实际上就是为青岛民营企业构建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平台。4月,青岛市民营经济局与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深圳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创投孵化器等共同启动的“双湾计划”,单是首场活动的资本对接意向,就达到了3.5亿元。“这是我市‘壮大民营经济攻势’的一个作战平台,我们组织青岛民营中小企业对接深圳的创新、产业、资本、人才智库等资源,同时也学习深圳好的理念和做法。”市民营经济局局长高善武表示。
无论是对招引来的企业,还是本土企业来说,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意味着跨越式发展的可能。上个周,矽昌通信联合创始人徐华在朋友圈里写下一段感慨,“从零到一,矽昌用三个月时间完成青岛团队建设;从零到一,矽路由在推出2个月内已热销19个省份、100多个地市。”今年以来,随着多个微电子领域的生态级平台落地青岛,从上海迁到青岛崂山的矽昌通信也拥有了更大的成长空间。
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认为,产业的迭代来自集群式的发展,而平台建设对于集群式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青岛加快聚集的产业平台正在推动集群式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源来实现行业的高效率协同发展。”
来源:青岛日报
游金地
优质商家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标签: 民企.企业注册 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