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宣传 > 绿色转型:中石化“世界一流” 目标的内在需求
绿色转型:中石化“世界一流” 目标的内在需求
2013年10月23日 14:28 品牌宣传
分享到:
  绿色低碳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是企业首要的社会责任之一。能源化工企业更是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石化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使生产过程的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越来越低、对环境的伤害越来越小,并为社会提供绿色低碳、清洁环保、安全无污染的产品,努力成为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的高度负责任企业,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中国石化已成为企业界绿色低碳转型的倡导者与引领者。2011年8月,中国石化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发展目标,并同步将绿色低碳提升到公司发展战略层面。

  2012年5月,中国石化在央企中首家成立董事会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专门监督公司安全环保、绿色低碳等社会责任工作的落实情况。

  2012年6月,中国石化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领跑成员,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关注气候倡议,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典范企业。

  2012年11月,中国石化在中国工业企业中首个发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白皮书》并郑重承诺:只要是环境保护需要花的钱一分不少,凡是不符合环境保护的事一件不做,如果是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效益一分不要,以实际行动落实全球契约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3年2月,在公司总部专门设立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统筹管理公司的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工作。

  2013年4月,中国石化在国内首家自主研发的1号生物航煤试飞成功。

  中国石化高度重视环保防控体系建设,2008年就已经分层次、分重点地建立了中国石化整体的环保应急预案及三级环保防控体系。同时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提高能效、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为重点,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发展模式。

  2011年8月,中国石化正式将绿色低碳引入公司发展战略。致力于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使生产过程的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越来越低、对环境的伤害越来越小,并为社会提供绿色低碳、清洁环保、安全无污染的产品。同时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提高能效,发展地热、生物柴油、生物燃料乙醇等低碳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积极研发低碳技术,转变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践行低碳发展。

  节约能源资源,是现阶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多年来,中国石化通过加强管理、应用节能新技术和设备、强化过程节能等手段,在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节能降耗工作仍取得了良好成效。2011年解约136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35万吨、植树3000万棵。同时,中石化在节水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工业取水量下降1.95%,加工吨原油取水量降低7.69%。全年共节水1995万吨。

  中国石化积极开发低碳能源,优化和完善能源结构,已基本形成包括技术开发、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低碳能源业务产业链。中国石化计划努力提高天然气产量,积极发展煤层气和页岩气,大力推进煤制天然气项目,规模化开发地热资源,加强中长期低碳战略技术储备,增强未来低碳发展能力。同时,重点研究开发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与工程固碳技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二氧化碳驱油技术,高纯度二氧化碳化工综合利用技术,利用微藻吸收二氧化碳制油技术等。

  2013年7月30日,由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主办的“生态文明?美丽家园”关注气候中国峰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石化在会上表示,将开展“碧水蓝天”环保行动,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计划投入228.7亿元,重点围绕污染物总量减排和提标改造、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检测与控制、异味治理及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实施803个环保综合整治项目。这是中国石化史上规模最大的环保治理行动,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一次性投入最密集、涉及范围最大的环保专项治理行动。通过本次专项治理,中国石化将在全面完成国家下达“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治理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的基础上,明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企业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目前,中国石化已基本形成包括技术开发、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低碳能源业务产业链。到2020年,中国石化低碳能源将形成规模化产业,成为主营业务的有益补充,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4564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