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护鱼人与湟鱼的故事
2015年2月3日,万玛才让托着一条从网上摘下的足有30厘米长的湟鱼。幸运的是,这条湟鱼还活着。他说,这条鱼足有几十岁,非常珍贵。
入冬的青海湖湖面开始冰封。这时候,一些盗捕湟鱼的捕猎者开始活跃起来。一条湟鱼收购价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促使盗捕者铤而走险。
2003年,湟鱼被列入《青海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第一批名录》。2004年,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湟鱼生长极其缓慢,每十年才能生长一斤。受上世纪50到70年代过度捕捞影响,湟鱼资源量一度由最初的32万吨下降到不足1千吨。
湟鱼是青海湖“水-鱼-鸟”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一旦湟鱼数量减少,水鸟将不再栖息,湖中藻类泛滥,会最终导致青海湖变成“死湖”。
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1994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在青海湖实施封湖育鱼政策,至2011年已是第五次对青海湖实施封湖育鱼,此次封湖育鱼将至2020年年底。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一次性盗捕湟鱼50公斤以上构成犯罪,最高量刑是3年有期徒刑。
“虽然国家有规定,盗捕却一直没中断。”来自青海湖的牧民南加说。
2010年,南加组建了一支由30个左右志愿者和牧民组成的“青海湖湟鱼巡护队”,主动对接和协助当地渔政部门,宣教和制止湟鱼非法捕捞行为。
2月3日,气温零下18℃,青海湖湟鱼巡护队发起人,51岁的南加,驾驶着一辆皮卡车,带着志愿者——22岁的诺日桑、23岁的蒙克格日勒和9岁的儿子桑杰,开始连续5天的巡护工作。
青海湖环湖长度大约在360多公里,周边涉及3州4县,环湖少则5天,多则10天,巡护的夜里走到哪儿就住在附近的牧民家中,或在湖边搭上自带的帐篷过夜,最后回到驻地。
“有牧民称,海晏县达玉村紧挨的湖面附近,凌晨发现有多辆可疑车辆开着车灯在冰面活动,可能是下网,巡护队正在赶往现场。”9时许,正在巡湖的南加接到达玉村巡护队打来电话,南加立刻把情况向省渔政总站举报后,开车驶往60多公里外的事发地。
到达现场时,60多岁的吉和白,已经带着40多个牧民,手持凿冰钢钎,对着三处盗捕点开凿寻找渔网。
凿开被冰封住的洞口拉出渔网,一条条被挂住的湟鱼正在挣扎,有的已经死去。在第一个洞口被拉起的60米长的渔网中,一共发现了50多条湟鱼,最大的一条足有30厘米长,幸运的是,这条湟鱼还活着。
这条鱼足有几十岁,非常珍贵。当它被小心翼翼地放回冰洞,一扭身,瞬间在大家视线中消失时,所有人鼓起掌来。
巡护队在方圆一公里的地方,发现3个有渔网的盗捕点,南加和巡护队员放归了200多条湟鱼,不过死亡的更多。
南加拿起现场一个类似炮弹造型的作案工具给记者看,这是盗捕者使用的“电动下网机”,里面装有9节1号电池。盗捕者在湖面凿开一个冰眼,放下一个“电动下网机”,遥控着牵引渔网,一晚上能下几十张渔网。
“这些盗捕者把使用完的大量电池直接扔在冰面上甚至湖里,一个纽扣电池就能污染600吨水,也就是一个人一生使用的水量,更何况一节一号电池。”南加告诉记者。巡护队每年在湖面上都能拾到数千节电池,实际上,更多的电池被非法捕捞者直接从冰洞扔进了湖里。给青海湖水质带来巨大威胁。
经过南加这几年的发动,沿湖各县乡村,都建立起固定的巡护队,长期参与巡护的大约有400多人,在盗捕高峰期,主动参与巡护的牧民达上千人。
“过去是明目张胆地把卡车开到湖面,搭着帐篷,进行捕鱼。尤其2010年到2012年期间,巡护压力非常大,非法捕捞者成千上万,渔政和警察都不敢上冰面管。”南加告诉记者,而他带的巡护队经常被围攻和嘲笑,甚至有捕捞大户和收购商,威胁要报复南加。还有不少巡护队员被打伤。
南加说服了一些捕鱼者离开,同时也感染了更多的牧民,尤其是一些地方有威望的长者加入,南加巡护队伍的牧民越来越多。
如今,这支遍布环湖的巡护志愿者不仅有牧民,还有医生、教师,甚至高僧、企业家、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他们利用各自的影响力,把湟鱼保护和环保理念传递出去。
南加和长者们主张法律法规宣传和理性劝导,不允许巡护队员与捕鱼者发生暴力冲突。通常,他们积极联系渔政部门,对劝阻不停手的捕捞者取证后举报。渔政部门和警方,在当地牧民的支持下,也加大了打击力度。同时,省渔政总站建立与巡护队的“互动机制”,在乡一级政府配备“护鱼干事”,专职协调和规范巡护队参与合法保护湟鱼。
2014年至2015年1月,在巡护队积极配合下,省渔政总站处置了76起现场捕捞违法的刑事案件,处理违法人员100多人。
由于民间巡护队的几乎全天候巡护和渔政部门的依法打击,捕鱼者逐年减少。如今,明捕基本绝迹,但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一些非法捕捞者,转为夜间下网,夜间收网,躲避巡查和警方打击。
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办公室主任覃永生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民间和政府合力保护,为湟鱼的数量恢复功不可没。靠省渔政部门一己之力很难有效打击非法捕捞,借助广大牧民的人员优势,政府配套建立相关机制,利用好民间力量,在合法的范畴内,制止捕捞行为,才能长治久安。
覃永生表示,据青海省农牧厅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专家监测,目前青海湖“湟鱼”数量大约在4.5万吨,比2010年增加一倍多。湟鱼巡护队起了巨大作用。
不过,这仅是青海湖湟鱼数量高峰的八分之一。按科学预算,整个青海湖湟鱼数量达到16万吨以上,生态才能趋于平衡,湟鱼的保护依旧任重道远。(转)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湟鱼,青海湖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阅读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青岛市工商联原副主席解军与商协会一行莅临银洲产业园参观交流!青岛市工商联原副主席解军与商协会一行莅临银洲产业园、青岛蓝谷膜天科技产业园项目与投资方青岛银洲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炳军亲切交谈,他询问了产业园的建设情况和招商情况,并对产业园的如何发展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12月22日,青岛市工商联原副主席解军、青岛市委统战…
-
青岛五十六商协汇会长秘书长沙龙暨第九期总裁冷餐会隆重举行11月8日,青岛五十六商协汇会长秘书长沙龙暨2024第九期(总第13期)总裁冷餐会在青岛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邑兴坊沉浸式唐风演艺小镇隆重举行。青岛五十六商协汇总干事长陈平,青岛五十六商协汇智库专家、青岛市委统战部原一级调研员张树杰、青岛市商务局原一级调研员周培强,青岛…
-
善行天下 智引蔚蓝|青岛市市北区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三周年庆典成功举办善行天下,智引蔚蓝。5月26日,青岛市市北区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三周年庆典活动成功举办。现场200多位妈祖家人们相聚一堂,共同见证青岛市市北区妈祖协会成立三周年的点点滴滴,开启了一场妈祖文化交流盛宴。山东省妈祖文化交流会会长赵起良,青岛市政协专职常委韩文,青岛市…
-
奉献大爱 共聚合力|青岛雷锋精神研究会走访市北区妈祖文化交流协会2024年4月23日,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青岛雷锋精神研究会参加了市南区八大峡小学国防军事体育运动大会。现场,个个精神抖擞的小学生带来一个个精彩的方阵表演,校长胡繁华铿锵有力的致辞,运动员、裁判员坚定的宣誓,让大家很受鼓舞。开幕式后,青岛市雷锋精神研究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青岛宝益通“未验先投”被罚26万一直以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都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任务,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致力于让岛城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 近日,青岛市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信息公示平台公示一则处罚结果,青岛宝益通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涉嫌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建设项目…
-
山东齐汇企业发展集团1批次齐汇火山石烤肉肠不合格2023年2月7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15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3年第5期)。其中,上蔡县河南世纪华联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山东齐汇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齐汇火山石烤肉肠(熏煮香肠)(700g/袋,齐汇+字母+图形,2022-08-19),菌落总数检出值为9…
-
曝光!兴裕丰酵素果冻含泻药成分 王海测试已向相关部门举报王海测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海测试”)对一款名为“兴裕丰酵素果冻”的产品进行检测,发现该产品非法添加了双丙酚汀物质,该物质药物作用为泻药,消费者食用后大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严重者则会脱水住院。目前,王海测试已经向购买店铺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进…
-
俏多姿果冻检出泻药成分 王海测试质疑厂商非法添加近日,王海测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海测试”)将俏多姿果冻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产品含双丙酚汀。王海测试认为,这种成分是在“酚丁”的基础上新合成的一种泻药成分,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后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便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