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模式 > 经营粉丝才是粉丝经济持续的关键
经营粉丝才是粉丝经济持续的关键
2015年12月10日 16:18 商业模式
分享到:

  粉丝是特殊的用户,他们的“关注”,意味着兴趣和潜在的购买行为,而取消关注则意味着需求的转移。只有经营到位,粉丝效应才会逐渐扩大,“人气变现”的经济效益(粉丝经济)也才能持续发生。反之,移动互联时代,粉丝用户们轻轻滑动一下手指,就能拒你的品牌于“千里之外”.


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


  “人类都无法阻止粉丝带来的票房”,这是粉丝电影的真实写照。《后会无期》上映4天后票房接近3亿元,《小时代》系列目前总票房已超过10亿元。2014年暑期国产电影市场上,无论是票房,还是话题,韩寒和郭敬明无疑是最大的制造者。多年前,韩寒的叛逆、深刻、敢于质疑,郭敬明的精明、前卫、有意的华丽,正式开启了文学领域的粉丝经济时代。时至今日,这个商业传奇开始在电影市场继续发酵。他们正在以自己的模式投入到市场洪流中,而最终造就这两个消费符号的还是这个时代。

  谁掌握了粉丝谁就找到了致富的金矿

  2013年,小米用半年的时间就创造出了2012年全年的业绩——总共售出703万台手机,仅上半年营收就超过2012年的126亿,达到132.7亿元人民币。而“为发烧而生”的品牌诉求,更是把小米手机卖“粉丝”的本质暴露无遗。连小米的首席产品经理雷军自己都说,小米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的另一个特点是,粉丝不仅是产品的消费者,而且是下一个新产品的制造者。苹果之所以长盛不衰,皆因为乔布斯在世时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以至于iPhone的4S成为了“果粉”们对乔布斯最好的纪念,也成为苹果最热销的产品。如今,乔布斯斯人长逝,苹果的“粉丝经济”遭遇到三星强有力的挑战。

  坦白讲,苹果“教父”乔布斯是互联网时代粉丝经济的始作俑者,更是集大成者。在他之前,人们关注的更多是科技公司本身,至于公司里面的那些看起来“愚蠢”的软体工程师,在公众中没有丝毫的魅力。然而,乔布斯几乎凭藉“一己之力”,带领苹果在科技巨头林立的矽谷脱颖而出,而他本人也藉此成为民众之中魅力非凡的英雄。

  成为英雄甚至被神话的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公司在全世界拥有了众多粉丝,使得苹果公司每次的新品发布会简直成了一个吸引全世界目光的全球科技盛会。“苹果粉”虔诚到宗教徒般地迷恋公司的产品,每每新品发布,很多人彻夜排队,甚至传说中的中国“脑残粉”割肾以求之。粉丝如此追捧,想不赚钱都难。

  看到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公司取得令全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的互联网先行者暗自攥紧了拳头。乔布斯在中国拥有难以计数的粉丝,他的成功给了雄心勃勃的中国人很多启示。IT业如小米等公司开始学习苹果的做做法并收获良好的成效。

  时代发展到今天,互联网使“造星”变得简单容易,无数条红地毯铺就成名之路。同时,互联网还是探金石,今天的“金子”不再容易被湮没,它有太多的机会和途径散发灿烂的光辉。这也成为粉丝经济在今天繁荣的基础。如另一个罗胖子,罗振宇和他的团队在2012年年底创办了知识性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打的也是粉丝经济的牌。

  2013年8月,《罗辑思维》公众平台已坐拥50万粉丝。当月,微信公众号推出微信会员收费制度,短短6个小时5500名会员被抢光,创收160万,开创了互联网的一个神话。无独有偶,歌手、音乐人、制作人、作家高晓松,在互联网时代多了一个身份,自媒体人。最近一年,脱口秀节目《晓说》在互联网平台迅速传播发酵,高晓松也将粉丝经济的效能发挥到极致。

  专栏作家吴晓波是财经圈的名人,如今也顺势做了自媒体,作为浸淫该领域多年的资深观察家,吴作家深谙粉丝经济之道。吴晓波拿自己举例,以前给报社杂志写稿,一篇文章的价格是一定的,但在自媒体上,他假像了一种未来的可能:如果一篇文章传播广泛,足够为粉丝所喜,100万粉丝每人“打赏”一毛钱,都是一笔巨大的数字,这在传统媒体是无法想像的。值得欣喜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无法想像也许就会成为现实。

  经营粉丝是粉丝经济持续的关键

  虽然粉丝的高度“忠诚”给名人们提供了一条“人气变现”的管道,但在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最终给粉丝带来真真切切的实惠才是重点、才是模式可持续的关键。

  因为,看似高大上的粉丝经济也有小小的“软肋”。弱关系就是粉丝经济的“软肋”,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线上的关系,情感驱动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目前依然是传统经济为主体的情况下,粉丝经济作为一种新兴而时尚的经济存在,其社交本质在大多数时间属于一种非理性状态,一旦失去了信任驱动,它将会烟消云散。例如:如果企业只是利用粉丝资源来进行重复刺激、强行灌输,则很容易引起粉丝的反感。一般情况下,粉丝经济与交易无关,却与生活方式有关;而商业本能的赋予也会让本来便捷的人性化社交平台变得功利而冗杂。因此,从长远来看,粉丝经济的发展可谓任重道远。

  粉丝是特殊的用户,他们的“关注”,意味着兴趣和潜在的购买行为,而取消关注则意味着需求的转移。只有经营到位,粉丝效应才会逐渐扩大,“人气变现”的经济效益也才能持续发生。反之,移动互联时代,粉丝用户们轻轻滑动一下手指,就能拒你的品牌于“千里之外”。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粉丝经济对于电商企业或商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企业只有从消费者、产品定位出发,追溯触点,培养忠诚度,布置消费动机,把泛关系变成弱关系,把弱关系变成强关系,把强关系变成企业自身的客户社区关系,如此才会形成属于自己忠实的粉丝,才能有机会去争取更多成功交易的可能。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粉丝经济,粉丝效应,电影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4558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