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讲坛 > 校园的网贷黑幕:骗子设置重重陷阱诱你进局,你被骗了吗?
校园的网贷黑幕:骗子设置重重陷阱诱你进局,你被骗了吗?
2016年03月28日 14:46 法律讲坛
分享到:


  如今行走在大学校园,随处可见张贴的招聘校园代理的小广告,并且承诺丰厚的代理费用,很多学生经受不住诱惑而进入了骗局。

  3月9日,迷恋赌球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旭,在欠下60多万的校园网贷之后,在青岛跳楼。

  郑旭自杀,让名目繁多的“校园网贷”平台暴露在公众视野。在大学生信用卡业务被叫停之后,这些“校园网贷”乘虚在高校跑马圈地,通过校园代理和中介,在大学生中间开展贷款业务。

  一些网贷公司为拓展业务,风险把控不严,贷款审核更是形同虚设,致使如郑旭一样的普通学生能贷款几十万,最终却陷入无法偿还的绝境。此外,部分网贷平台甚至恶意放贷,编织出“服务费”、“逾期费”、“催收费”等等陷阱,通过各种方式催收本金利息,谋取暴利,以至于很多学生陷入网贷泥沼。

  郑旭之死,掀开了隐没的校园网贷一角,而事件背后,则是对于互联网金融立法和监管的缺失。正如郑旭父亲所言,该有人来管管了。

  儿子死后第14天,老郑依旧接到了催债电话,对方称郑旭还欠贷款两万。

  这位46岁的农民操着一口河南邓州乡音,咕哝着回应:“郑旭死了。”

  催债人似乎并不愿意相信,以为是借口赖账。

  实在忍不住了,老实、声小的老郑对着电话大喊:“小孩都不在了,小孩都被你们逼死了。”

  作为一个父亲,除了难以承受的丧子之痛,他还要面对儿子留下的难题,一笔对于这位普通农民来讲近乎天文数字般的60万元巨债。

  尽管从法律关系上,老郑无需替子还债,但他认为是儿子拖累了很多同学,更希望校方和网贷公司也给个说法,“不能有学生再走郑旭的老路。”

夺命贷款

  同学说,郑旭本来说是去青岛卖肾,好回来还贷款,结果传来跳楼噩耗。

  “听说跳楼摔下去会很疼,但是我真的太累了,兄弟一场,真的很感谢大家以前对我的照顾,我郑旭对不起大家。”3月9日晚,郑旭在微信群里留下这段话,跳楼自杀。

  在此之前,这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已自杀过4次,原因都与高额的贷款及逾期费有关,还有步步紧逼的各种催债方式。

  因为赌球,他欠了60多万,这些欠款大都来自校园网贷平台,其中很多欠款,甚至是他冒用或求助同学所办理的分期借款。

  受此牵连的是该校28名学生,其中欠款最多的达到11万多元。

  学生们委托了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付建律师作为代理人,由该律师免费为他们维权。

  付建受理后,发现互联网金融在法律上处于监管空白地带。

  他对11家网贷平台的资质提出质疑,他认为,在工商经营范围内,不允许经营金融业务及金融贷款,“但这些网贷公司的官方网站上,都明确写明可办理金融业务,可办贷款。”

  深入调查之后,付建更发现网贷平台火热背后,还暗藏很多猫腻,甚至多位学生的贷款合同,都并非本人签字。

  郑旭以黄龙名义在多个平台上贷了10多万元。黄龙说,在诺诺镑客上办理分期,不需要签合同,也不用签字,是郑旭拿手机在寝室为他录了一段视频,上传到网上就好了,“易学期和优分期的合同,也都不是我签字。”

  此外,付建还发现一些网贷平台过分宣传和夸大分期产品,诸如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但是收取变相的高额的服务费,其实超过利息的。”付建说,有的网贷公司甚至涉嫌合同欺诈,未履行告知义务,故意让学生逾期,以收取高额逾期费。

  巨款般的欠贷,以及高额的逾期费,让郑旭不堪重压。

  他在网帖上写道,自己曾去打工试图赚钱还贷,但每个月2000多元的收入,根本是杯水车薪。

  他去青岛,也是与想还贷有关。同学黄龙说,郑旭自称去青岛卖肾还钱,“没想到传来的竟是跳楼的消息。”

擦边球生意

  根据学校知名度,二、三本学校贷款一般最高2万,一本最高4万。

  给郑旭贷款的网贷平台,有十多个,有本地的,也有外省的。

  在郑州本地,做学生贷知名的有两家,分别为郑州大管家、抱团贷,最火的有四家来自省外:分期贷、爱学贷、优分期、诺诺镑客。

  去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发布《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查报告》显示,8.77%的大学生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小额信用贷款占比5.33%、网络贷款占比3.44%。另据速途研究院《2015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报告》调查结果,61%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分期付款消费。

  看别人风生水起,商人尹燕也准备在这个庞大的市场里分一杯羹。

  注册公司较为简单,只需办好工商登记和向工信部门备案,就开始从事网贷业务了。

  尹燕明白,这是打擦边球,在灰色地带游走。

  工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并无网贷的业务,因此,网贷公司与学生签下的是服务管理合同,并非买卖合同或者借贷合同。

  根据学校的知名度,贷款额度不一,二本、三本学校一般最高2万元,一本学校可以达到4万。

  P2P平台跑马圈地,只需要身份证、学信网信息、学生证、电话号码,就给放款,“有的平台为了高速发展不计代价。”

  但这个行业比他想象的要乱。

  如今已是某网贷公司总经理的尹燕介绍,网贷公司的利润来自服务费和逾期费,这些费用都由网贷公司自行定标准,较随意,一般服务费是贷款总额的5%,有的平台甚至收10%。而逾期费才是大头,一旦逾期,学生要额外偿还贷款总额的10%,甚至更多。

  “一些公司会故意不通知学生,让你逾期,赚违约金。”尹燕说。

校园代理

  作为校园代理,严东最多一天曾接到74个贷款电话。

  郑旭自杀后,其所在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校内,保洁和保安每天都要清理张贴在校园各处的校园网贷广告。

  与郑旭同宿舍的黄龙说,郑旭当初正是看见这些网贷广告,才一步步走进死胡同。

  在郑州市龙湖、龙子湖两大高校区,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发现几乎每所高校内,都有牛皮癣一样的各种网贷广告。

  有20多所高校的这两大高校区,自然也是校园网贷公司跑马圈地的重点。

  多名网贷公司从业者称,为了发展两大高校区的业务,公司不仅各设置一名区域经理,每个学校还设置一名校园经理,再往下至各院系,则设置校园代理。

  他们将最基层的代理称为“校园大使”,或者“校园精英”。

  严东是郑州市一所高校大四的学生,在2015年初成为一名“校园大使”,每个月的固定收入是贷款总额2%的提成。

  作为代理,第一步就是发传单、贴广告,“某一天缺钱学生会想起你来的”。

  从大三下学期开始,严东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代理上面,除非考试,他一般会逃课,出来办业务,为此两次挂科,同学们取笑他是放高利贷的。

  广告好似鱼饵,铺开以后,坐等鱼儿上钩。

  严东说,最多的一次,他一天接了74个电话,“一碗面条才吃几口就接了5个电话,再吃几口又接到电话。”

  就算“高潮期”过去,严东的业务也是一两天就有一单。

  “代理做久了之后,一般都会往中介发展。”严东说,代理人如果给多个平台拉生意,就成为中介,这在校园代理人中占80%。

  没过几个月,他就成为了一家网贷公司的大区经理,掌管范围是龙湖校区十多所高校,每个月要完成十多万的业绩。这时他一个月的收入是,工资约为1200元,再加上每一单0.3%的提成。

  多位当地业内人士认为,普通代理一个月的收入在2000元左右,校园经理可以赚到1万元左右,一个大区经理则可以达到好几万元。

中介江湖

  校园代理不仅拿贷款提成,还从学生那里以各种名目收费,“宰一个是一个。”

  校园代理的收入之高,并非完全是代理提成费用。

  某网络贷款公司总经理尹燕说,中介除了提成,赚的大头还是在学生那里,即以各种名义收取额外的费用,比如车马费、资料费、代办费等,收费额度一般为网贷总额的10%,“宰一个是一个”。

  “学生坑学生,瞒着公司做的。”严东说,“只要不太夸张,每单收个二三百块钱都可以理解。”

  严东说,有的学生为了还债,在多家平台贷款,拆东墙补西墙,进入恶性循环,就跟郑旭一样。

  除了现金贷款,校园中介也可以帮助急需贷款的学生套现。

  一种是虚拟交易套现,在手机实体店与网贷公司合作的商家处买手机,达成假协议,一台标价5200元的手机,学生从中介处拿走4600元,剩下的留给了中介。

  另一种是实物套现,学生拿到手机,交给中介转手卖掉,中介能赚1000元的差价。

  某网贷公司风险控制经理李文说,有的中介原始积累后,拥有一定资本,可以放私贷。

  在龙湖校区,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某校一位大三学生,做中介后赚了钱,开了一家公司专门做网贷中介,招了七、八个人打工。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校园代理,网贷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3305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