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头巷尾 > 《飞旋的瞬间:四方情怀》图片展开展
《飞旋的瞬间:四方情怀》图片展开展
2020年10月12日 14:23 街头巷尾 来源:青岛新闻网 编辑:王钰涵
分享到:

  今天上午,在青岛市北区嘉定路原四方机厂老厂区大门口,一个以“飞旋的瞬间:四方情怀”为主题的图片展开展。没有隆重的仪式,但二十多米长大展板的气势,吸引了许多路人的目光。

360桌面截图20201012140722_副本.jpg

  这个“四方机厂(中车四方)建厂120周年纪念图片展”,以老照片为主。其中,20年代中期领导胶济铁路和四方机厂大罢工的中共各级领导人王尽美、邓恩铭、李慰农的照片,展现了四方机厂作为中共青岛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青岛市早期工运发源地的光荣历史;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台内燃机车、第一台双层客车出厂的画面,记录了四方机厂在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六十年代职工创作并出版的年画藏品,重现了国企业余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和劳动者的豪迈;四五十年前的各种工厂证件、票证、奖状等,是那个年代四方厂人事业和生活轨迹的写照;厂内大佛迁往市博物馆充当镇馆之宝的场景,显示出曾以老四方区命名的老厂子在青岛市历史上留下的不灭痕迹;老厂动迁棘洪滩新厂区的记录,更是彰显了我国轨道交通的跨越步伐。

360桌面截图20201012140733_副本.jpg

  这些老照片中车轮飞旋的精彩瞬间,从党史、铁路史、厂史和地方史的多个侧面,浓缩了老四方厂在我国机车、客车、轨道交通各个时期的发展步履,展现了一代代铁路职工砥砺前行的心血和汗水、智慧和情怀。

360桌面截图20201012140809_副本.jpg

  在展板前驻足不前、心绪难平的,有不少是当年老四方厂的老领导、老职工,他们对工厂的历史并不陌生,但“四方厂”这个亲切熟悉的称呼所唤起的情感记忆,却使他们感慨良多。引发这种情感共鸣的,是一手策划、自费操办展览的原厂档案室工作人员于涌和几位离退休的老职工。为老厂的过往念兹在兹,于涌这位档案专业毕业、年近58岁的摄影师,用多年精心收藏的170余幅图片,真实地还原了老厂子在我国铁路事业中里程碑式的场景和瞬间。于涌说,虽然自己服务多年的老四方机厂技校已划归青岛技师学院中车分院,精心搞好这个展览的初心依然不改,就是为给老厂子交一份历史答卷、留一份珍贵记忆。他说,退休前完成这个夙愿,不仅仅是怀旧,也是希望新一代高铁人能从中体会到老职工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前来参观的青岛技师学院中车分院的学生们,从身边这位长者的心血之作和担当情怀中,深深感受到前辈们的良苦用心。

360桌面截图20201012140848_副本.jpg

  展览中部分拍摄于1945年前几年的照片,很多是首次展出,来自于涌收藏的70张珍贵的玻璃底片。这是视档案为工厂文化财富的于涌,多年前从一堆废品中捡回来的。他奉若至宝,制作了一套电子版交给工厂存档,原片精心保存在干燥箱里。这些照片反映的,有当时一些机车部件的手绘示意图、图纸和技术参数表,有汽锤、供电控制箱、机车等设备,有老厂房和奠基仪式,有专家公寓、卫生厕所、职工宿舍等生活设施。据老四方厂一位退休工程师介绍,这些现在看起来落后的老装备,是四方厂当时代表中国机车先进水平的历史见证。那个看起来笨重的汽锤,经过改装一直是厂里的主力冲压设备,竟然超期服役到现在,可谓老当益壮、劳苦功高。

360桌面截图20201012140918_副本.jpg

  《青岛日报》记者、青岛城市档案历史研究者刘宗伟表示,这些存世八十多年的玻璃底片,具有珍贵的档案价值,是研究我国铁路史、机车装备史的宝贵史料。他说,这样久远的玻璃底片并不多见,应该进行细致研究和解读。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四方机厂,图片展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2887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