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德教育 > 《中华国学道德根》(12)社会学说中“以人为本”之本在哪里
《中华国学道德根》(12)社会学说中“以人为本”之本在哪里
2018年10月01日 09:39 道德教育
分享到:

中华民族根文化和老子社会发展学说(上)

二、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和思想

  4.社会学说中“以人为本”之本在哪里

  因为老子是以德来论世事的兴衰,把握住了万物内部变化的本因而进行论断的,他是从社会五德能量分布和散失的本质而言的。我们解读了老子《德道经》以后,必须要高度重视老子的哲学思想,他的确是立足在“以人为本”,慧观内视,就看自己体内,通过揭示人体身国内在的道光德能的流量变化、阴阳转换,在论证人如何复归德道的同时,推演开来兼论社会。因为人是社会之本,以人为社会之本的众生思想,是老子立论的基础。每个人身国内“德”的生、住、成、坏,他们集约起来才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就像政治家说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社会的真正主人。”老子是非常实际的一位学者,他是从深层次去进行解析的,从德性能量推动上来解析的。比如宇宙,当初是怎么形成的?在混沌的状态下,在德还没有衍生之前,她是一种“道”,是一种静态的“道”。这个“道”一动,整个宇宙发生了爆炸,形成了动能。这个能是什么能?就是德能!道就是靠这个德来演化出了这么丰富的宇宙万物。那么这个德当然就含在万物之中。

  如果不把握住这个德能来认识万物,却被她的表象蒙蔽住了,那不就很傻吗?就像我们收到人家送的礼物一样,外面一个盒子包得挺好看的,挺漂亮,你就很满足了吗?你绝对不会傻到不愿意打开盒子,专门去欣赏那个盒子的外表,不去看看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吧!但实际上我们在哲学上,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上,却常常犯下这种错误。当眼睛一看到事物表象的时候,就被迷惑了,腿就软了,脚就迈不动了,思维就开动不了了,心里面的光也绽放不出来了,进入不到事物的内部去进行详细地观察。而老子心里的这个光很厉害,因为她是道光,能穿透万物,在这种光之下,事物的内外表里没有任何的藏掩和遮蔽,一览无余。

  老子始终立足于“人是社会之本”这样一个众生思想,论人的身国体内的状态,再推演到社会状态。这也是我们解释老于《德道经》为什么一定要将常义和修义立体地把握住进行讲解、认识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这样讲的话,很多问题就讲解不通,没办法讲下去。只有整体把握住,掌握每个人身国内“德”的生、住、成、坏,把这个原动力把握住,才能认识根本。所以,我们在研究社会发展本质的时候,应当按照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而论,这样才更符合天、地、人中的五德能量聚散的先天炁运规律。

  如果我们单纯遵从邵子“社会发展分季”的这种说法,那就会发生一个严重的错误。什么错误?就可能误导学术界和社会民众,机械地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性的可比拟性,界定为铁的自然规律,这是相当危险的!要按照这种分季的说法,它一定会误导学术界和人民,机械地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知为自然规律。我们推演开来看看,按照邵氏这种规律,似乎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会永远像一年四季的替换一样,循环不息下去,没有任何解决办法了,惨了,人类就这样惨下去了;这个冬天过完了,再又准备迎接下一个冬天了。这种理论上的误导,极易阻断人类社会通过修德明道、正心修身、从而复归于上德而同于道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由此可知,邵子这个“拟比式”的社会发展思想,违背了社会发展总规律中的“道、德、仁、义、礼、信、愚智”这七大系统的先天之数,非常遗憾的是,他陷入了、跌落进入了“仁、义、礼、智、信”后天五行之数的巢臼之中。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这一点没有?一旦掉入到后天五行,那可就惨了,那就要循环不息哦!那个因果链就要转悠转悠地转下去了。

  邵子所谈论的依据、境界没有老子高。他的依据只是按照人类不明德道、不修德道,反而逐步加深地离道失德的一般规律性研究所得。他丢弃了“人是万物之灵”这个前提。人类心灵当中复归德和道的本觉灵性是不灭、不增不减的,一旦他们觉悟到了本源归宿之地的时候,就必然会尊道贵德,通过诚修实证而打破一般规律因果链环的束缚,复归于德道之境。我们看一看是不是这样?虽然人类一代接一代地承传着,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在摸爬滚打中挣扎:“啊,这个时代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呀!”——不明白。但是人群中还是有许许多多的智者。这些智者,都在自觉地修德明道,他们是人类的精英,而他们的成就也充分地说明和验证着人类能冲出这种一般规律,从而复归德道自然社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这一批批通过自身性命验证的成就者,都在向整个人类展示着一条康庄大道。

  这两者之间只存在着一种是个人行为、一种是社会群体行为的差别而已。一旦现实社会当中,一部分人的个体行为能够转换成为社会群体行为,都来修德明德、修身明德的时候,当复归于“德”和“道”形成人类共识的时候,成为整体的社会行为之时,也就是真正的“德治社会”的出现之际。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就会在这种状态下必然地消失,我们人类虽然在“仁、义、礼、愚”这个社会发展的怪圈当中深陷了几个人纪之久,至今还没有挣脱出来,非常地悲惨!花了几个人纪这么漫长的时期,离现在最近的冰河时期,惨兮兮地留下来几个人苗,发展到现在还是没有逃脱,还是把“德”丢了,还是在“仁、义、礼、愚”这个状态下打转转。是不是惨?的确是惨!虽然人类深陷了几个人纪之久,还没有挣脱出这种一般规律的束缚,但是我相信最终能挣脱这种束缚,这仍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这个过程、这种必然性,我们一定要把它保留在我们的哲学思想之中,保留在我们的学说之中,不要误导后人。“反也者,道之动也。”①到了一个极限,那就要开始复返了。地球是圆的,道的运动轨迹也是圆。而且先天变化之数是“七”,“七”当中离不了这个“道”和“德”。而不能单纯地在后天五行之数当中研究,只讨论阴木,只讨论阴金,只讨论阴火,只讨论阴水、阴土,那样就会障碍我们看到更高的、更大范围的力量。“反也者,道之动也”,因为道始终是“无言胜有言”地在关注着人类的复归“德”和“道”。不论这个时间是以千年为时间单位进行计算,还是以万年为时间单位计算,甚至以亿年为时间单位计算,道始终都是以慈悲的胸怀关怀着众生。在道的眼中,人类德道的复兴、德道的回归,都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所以,对于邵子的思想只可以借鉴,但不能够盲从。他的道德境界和水平还没有达到老子的高度,这一点我们应当高度地注意,不要迷失在文史、文海之中。

  我们也可以再深入地分析一下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到底是邵子对,还是老子对?说老子对,又对在什么地方?都要有一个理论解析呀!单纯地强调一下是不行的。有许多钻牛角尖的哲学家、史学家,是难以把他们说服的。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这个“德”从“一”的能量状态朴散为“五”以后,“仁德”属木,居于肝;“义德”属金,居于肺;“礼德”属火,居于心。社会发展的先天炁运,这个“礼德”的存留就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就像我们的体内一样,离开了这个“心”,那一切都不好办了。万相由心而生,好坏由心而成。所以,“礼德”的存留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五德当中,“礼德”有一种“君王之位”的作用。这个君王的本事不见得要大,但是他要有德性、德行,那么他这个国家就能治理得好,这个“德”是占了第一位的,“礼德”就起着一个关键的作用。

  “礼德”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关键。“礼德”属于火,居于心,居在心里面。我们还要注意这个火的特性,它有阴阳之分.我看有些史学家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在讨论这些哲学理念的时候,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注意到这个“火”有阳火、阴火之分,阳我心、阴我心的分别就在这个阳火和阴火之中。具有木德的人,能够提供能量使这个“火德”燃烧起来,而且越烧越旺,不至于熄灭。

  这个“金德”,就是义当中的阳金,他可以泄动火中的阴火,使“火”里面的黑烟能透发出去。这个阳金,他也可以制约我们心里面的漫天乌云,能把心里的乌烟瘴气泄动、排泄掉。从生理学上解释,肺有宣发之功,这个“宣”,就是把它疏导、散开、抒发出去的功能。而且,这个阳金对肝脏里阴木的滋生,具有杀伐的作用。他能限制、防止乱七八糟的一些不成才的木材——灌木杂枝类这些矮杂木的疯长。也就是说,阳金维护着仁德的“正”,使仁成为一种正气浩然的仁德正炁,“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而不是阴阳掺杂的那种下仁杂德之气。

  所以,这个“义”和“仁”,对于稳定我们的心是否能发出光明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阳木消失了,“仁德”失去了以后,阴木就会蜂起,要靠它供给心里需要的能量,那么生出来火的质量就糟糕得很。就像在那个用煤炭炉子的时代,一旦没有点着,火没有明亮起来的时候,一家人都要往外面跑。为什么?被那黑浓烟呛跑了。那就是阴木,阴木供给阴火,很难发出光明来。因为它只生烟,不能生妙火,所以心中“礼德”失明了,“仁德”丢失了,真正需要的阳木也进不来了。这时全靠“义德”发挥着一种主导作用。他既主导又扶生。怎样主导和扶生?一方面是肺里的“金德”,他可以砍伐疯长乱生的那些阴木,因为失了阳木,阴木就疯长起来了,“金德”就能对它削枝伐干。另一方面,“金德”又有泄动“礼德”中阳火的功能,把那些黑烟给它抽掉、排掉,使心中一息仅存的“礼德”,艰难地维持着往前发展,不至于迅速进入一种熄灭的状态.当灶堂里既没有烟,也没有火焰,连热也没有的时候,那就太难了,那就是滑动得太快了,整个内环境德性能量的丢失,就明显地表现出来。这种现象在外表看起来,好像是“礼德”表现出的状态,但内部德能的炁运,却又是“义德”真正在当家;而且是在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担当着支撑心火通明的作用。虽然很艰难,但他毕竟是在“仁德”丢失以后担当起了这个任务。如果没有“义德”担当起这个任务,那恐怕连外表表现出来的“礼德”现象也没办法维持。正是鉴于这一点,所以第二应当是“义”,而不是“礼”,这就是所谓的“炁运学说”。

  那么当“义德”也散失了的时候,既无阳金来伐阴木,又无阳金来宣泄阴火,那就进入了“礼德”全部失明的状态。若是这种情况,那么反映到外面来看,好像是“义德”在当家,但可惜是一种阴金在产生作用的时代。这种阴金所发生的作用,便不是“义德”,不是那个阳金所产生的正性作用。所以内在的德能炁运状态,实际上就是阴火一片哪!是盲目的“义”,不是真实的“义德”,只是以阴金为用而已!

  这些先天五行、五德炁运的内在机制,如果没有人点拨你,你自己在体内也没有证过什么叫内推“五行”,不懂得炁运在内部运动以后相互的制约和影响,只是在书上看过来看过去,那你看一生也看不明白。这种炁运需要实践,你实践一次就明白了,这就是“实践出真知”。如果不实践,不同步掌握,就很难理解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但是,“德”这个“道”所生的“一”,却又是万物生长化养的能量。以“德一”来论万物,才能透过“有之以为利”的表象,而把握住“无之以为用”的本质。所以,道家前辈常常有一种“不足与常人论道”的感叹,的确是如此。

  ①老子《德道经》第四章(通行本《道德经》第40章),反通“返”。返回、回归:相反方向的。反方向、反有相物质的运动。回归德道是追本溯源地修心明德归道。顺私心贪欲而行则成庶人,逆反修真明德则归道而成圣人。

  作者:熊春锦

  整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道德教育与养生研究中心 何良庆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中华国学道德根,熊春锦,中华传统文化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4911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