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德教育 > 《中华国学道德根》(14)愚智社会离德必乱的理论分析
《中华国学道德根》(14)愚智社会离德必乱的理论分析
2018年10月02日 12:06 道德教育
分享到:

中华民族根文化和老子社会发展学说(下)

  详尽地分析了愚智社会混乱腐败的现象、特点及其产生的机理,指出这一时期是仁义礼愚社会的末期,如果人类不回归道德,就必然将自己毁灭掉。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的重大意义,在于给人类指明一条自救的道路。还阐述了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对个人修身明德的指导意义,如果人人都能按照老子的教导去做,必将能避免和挽回地球人类的厄劫,而且能最终实现大同社会的伟大目标。

  这一讲将老子《德道经》的第一章全面展开,与近代的一些哲学思想和文化研究这些平台进行连接,的确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需要我们全方位地温故知新,知新而通故,与中华道德文化的根文化进行全面地连接。在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这个大系统论上,我们的历史的确是按照老子的一些预言,按照老子高屋建瓴的一些分析而展开的。现在接着上一次把这些故事简要地说完。

  例如夏、商、周时代,表面看起来好像是“礼德治天下”的时期,好像是礼仪、礼德方面的要求,在这几个朝代里逐步地丰富和完善。到了周朝的时候,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全面丰富的历史时期。但是,实际上内在的还是一个“义”字在起着支撑的作用例如在周朝初期,就曾经发生过一段“义薄云天”的故事。也就是叔齐、伯夷这两个人“饿死首阳山”的历史故事。当时,伯夷是孤竹君的长子,叔齐是次子,这是兄弟俩。但是孤竹君却想把自己的位子传给次子叔齐,让他来当继承人。然而等到这个老父亲去世了以后,这个叔齐却又不愿意当,就要让位给伯夷。伯夷觉得这样就违背了父命,所以他就提前逃了,不愿意接受这个位子,也就是他的祖先世袭继承下来的侯王、王爷的位置,他不愿意当,所以就逃了。而叔齐也不肯承袭这个位子,所以他也走了。这两个人听说西伯昌这儿比较善,能够供养老人,就想到西伯昌那里去养老。到了那里以后,恰巧西伯昌刚去世了,他的儿子武王正在兴兵伐纣,讨伐纣王。这两人一听就叩马而谏,把马的缰绳拉住对武王说:“你的老父亲都还没葬,你就动起干戈来,这是不是孝道呢?”这是提出的第一个大问。第二大问又说:“你本来是一个臣子,你却去杀君王,这难道是一种仁德吗?”武王的手下,当时看到了这个情况就想动

  手、动武,但是被当时的姜太公及时地制止了。姜太公说:“此义人也。”也就是说,这两个人义德非常的丰厚,是出于这个义德而慷慨陈词,劝导武王不要兴兵。于是就令随从把他们两人扶着离开了军队。

  到后来武王克了商以后,建立了周朝,天下宗周了。伯夷和叔齐就感觉到,在这种状态下去吃周朝的饭于义不合,就是非常可耻的事情。觉得周朝虽然建起来了,但是它建得不符合孝道,又不符合义德,所以就逃到了首阳山,在那里采摘野菜充饥,也不肯食用周朝土地上长出来的粮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

  这一段故事是发生在礼治时期。这个“义薄云天”的经典故事,它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实际上也就验证了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所揭示的规律是正确的。别看它表面上是礼,但是内在的还是义。这个社会实践,同样地验证了社会演变的内在源动力是义德,而不是礼德。关于礼德下面我还要谈到,周文王为之制定了一整套的制度和仪规。社会表象是礼治时代的特征,但是人们心身中的演变,仍然是遵从着这个义德,是百姓们心身中的义德支撑着社会外象的礼治而展开的。这一点,我们在学习和讨论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中,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不能忘了这个关键点。

  礼治时代的代表是周文王,姓姬,名昌。据说,他曾经推演八卦,并且制定礼仪,而且在他的领地中广行仁政。他父子寻得了姜太公作为他的丞相而辅佐他。当年他去找姜太公的时候,非常谦虚地把姜太公扶到他的行辕之上,站在地上推了八百步。当时姜太公说:“你推了我八百步,我保你周朝八百年。”当然这是故事。的确,后来周朝经历了八百年的历史,不可谓不长,不可谓不久。而且周文王制定的礼仪、礼德、礼治管理社会的方式,使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的、很长时间的稳定时期。这是一段历史。

  社会发展下滑到了失德的义治表象时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礼崩乐坏”,开始进入了表面形式的“义治”,本质则为阴火礼治的时代。这一时期,杰出的最典型的历史代表人物就是孔子。孔子致力于他的“宗周、复礼、正名”的学说思想和政治抱负。由于到了这个历史时期,人们心灵失德的状态已经到了“阴于礼而表于义”这样一个特定的时期,心中其实已经失去了光明。也就是说心里没有德之光亮了,这个亮很小,很不足。因此,阴我就主宰了人们的心身。孔夫子在这种社会状态下要想再来复兴“周礼”,已经没有人能接受了。我们翻开历史就可以看到,春秋的五霸、战国的七雄,那个个都是豪情壮志,阴义充斥着心胸,阴我私心贪欲在体内主事,讲的是王霸之术,要的是富国强兵。像“连横”、“合纵”、“武治”这些学说,在那个时代是大行其道,谁也不愿意听取他在那里反复地唠叨什么“仁”“礼”。因而他所理想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举贤任能,修信讲睦”的抱负无人问津。因为在这一社会发展历史时期中,历代的帝王心中已经是阴火之“礼”主事,外以假义浮显,人人所关心的只是保得王权不变,也就是说王位别丢了,能够做到世袭万代千秋最好。因此,以王霸之术得天下的君王,一时之间谁也不可能将他所倡导的礼治放在眼里。历史上后来发生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及汉高祖刘邦的“尿溺儒冠”等坑杀斯文和侮辱斯文的现象,都充分地验证了老子社会发展学说的科学性。

  孔子的一生,由于未把握住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因而“去乎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他在鲁、齐、宋、卫、陈、蔡这六国的游说,想寻找他治国抱负的寄托人、欣赏者,但是历尽了艰难也难以遂其心愿,难以实现他的这个心志。虽然他的学说符合道德,却没有真正认识离道失德这样一个社会状态。所以对他的这个志愿,按照老子《德道经》的社会发展学说进行分析,那就是说他的志向志愿有点脱离了实际。孔子的这一经历,从另一个侧面同样地验证了老子社会发展学说的正确性。孔子的理想既未能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在他死后,他的理想也没有被他的弟子们所能实现。但是,后来的帝王们却又开始重视孔夫子了,把他尊称为“圣人”,提倡儒学思想。例如,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后来历代帝王的“崇儒重礼”现象,都验证了这一社会发展阶段中“外义内礼”的客观真实性。这是我们从历史上看这几个阶段是如何过来的。

三、愚智时代的主要特点

  1.愚智社会离德必乱的理论分析

  在整个愚智时代,就是我们大家现在共同所处的这个现实社会环境,依据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而言,已经是到了“冬天将尽”的愚智最高峰的时期。说得好听一点,就是一个崇“智”的社会时期。愚智时期是一个纯粹后天人心用事和治世的一个时代。佛家将这一时期称之为“末法”时期,也称之为“人治”社会时期。这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由于人们身国中的五德能量物质基本耗竭了,消耗干净了,几乎没有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心身之中能量没有了,心中就难以明德,心胸也难以光明磊落,反而漆黑一片,所以也就成了一个“个人私欲利己和集团私利至高无上”的治世时期。

  老子之所以将这个时期称之为“愚“,是因为这个“智”在人的体内和社会中,由于失仁、失义、失礼,而且“忠信之泊”①,已经到了一个残枝败叶的状态,所以这个“智”难以独立地支撑起来。这个“智”字,本义有日日新知、通过每天的不断学习积累而形成丰富知识的意思。智识是靠积累形成的。但是,这个智识是否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昵?因为它是后天的一个智识,能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能不能合德?还得要看这个“金德”——义的扶生、“土德”——信的制约,以及“火德”——礼明的既济引领。没有这几个因素和能量的相互作用影响,这个已经失德的孤智就难以称其为真正的“智”,更不能称之为“智德”。实际上它是似智实愚,是失散了仁、义、礼、信的智,很难独立地支撑起人体身国内和整个民族社会的良性发展活动。我们勉为其难地将它称之为“智”,它只不过是人类的后天意识层面的聪明,只是阴智的一种狡黠。

  ①老子《德道经》第一章(通行本《道德经》第38章):“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我们民间经常有个习惯,伸出手来象喻一些事,伸出一个小手指头,其它四个手指弯曲着,单独将这个小指伸直,用来象喻、比喻什么呢?比喻小人、小气、孬种、愚蠢,等等。我们还可以用这只手来看一看五德,当仁(食指)、义(无名指)、礼(中指)都丢失了,没有了,只剩下这一个小手指头(智)的时候,而且大拇指(信)也瘫痪了的时候,我们这只手还能干什么?仅仅剩下这一个小手指头,还能够将它称之为“智”吗?不能了!如果说大拇手指头还有功能,还没有瘫痪,大拇指头的这个倍德还很有力,那么与这个小手指头结合起来还能拿东西,还有一点功能。也就是说这个人还能够把饭吃到嘴里,日常一些细小的事务还能够自理。,但是,如果这个大拇指头的“信”也丢失了的时候,只有一个小手指头存在的情况下,那就是地地道道的“愚智”。

  我们的这个时代,由于道德的失明,阳水的智性和阴水的愚性行为和现象被人们颠倒了。人的阳水智性行为和现象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愚”,将阴水的愚反而被看作是一种“智”,是非颠倒了。这个颠倒是因为人们价值观的取向是以私和欲来进行衡量,以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利己性获得作为判断的标准造成的。例如对于修身明德者,就被一些人视之为愚,视之为傻,甚至认为这样有害,说:“别人都去捞钱去了,拼命地捞钱,你却在这里修什么身,明什么德,脱离了社会实际”;素食者也被看作是傻,说这是不知道享口福;那些在工作岗位上不占、不贪、不拿、不吃的人,都被看作是呆和愚,或者嘲讽这个人是“假做作”、是“故做清高”,因而加以鄙视。这就是人们完全丢失了德性而产生的逆反性认识,并且形成了社会的共识。

  由于这个愚治时代属于智的范畴,这个智内又分为阳水和阴水,而在阴阳二水之中,由于失德而阳性壬水明显不足,阴性癸水上升占着较强的比例,而又没有金德的“义”来扶生这个阳水,也缺乏强有力的土德阳性戊土来制约这个阳癸水,因此阴五行中阴水的私心、贪欲、淫乱心理的表现和行为,就会充分地表现于我们的社会中和世界上。这正如老子所言: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①

  人的这个“欲”心是永远也难以满足的,强烈的“贪欲”心确实是诞生个人之祸、家庭之祸、社会之祸的罪魁祸首。

  在我们的内德能量环境中,由于阴水克制了心火之阳,心中礼德能量便会不足,那么办起事来、待人接物就显得愚蠢、粗鲁、莽撞,没有文化教养,反应也迟钝,缺乏机灵性和准确性。看看我们社会上是不是这样?我们自己本身的表现是不是也有点愚蠢、有点粗鲁、有点莽撞、有点没有教养的状态呢?我们的表现也会因为阴水不能养阳木,而只生阴木,这样就会导致肝气不舒。加上心火受制,心理受到了束缚而多愁善感,常常自怨自艾,怨天恨地,抱怨父母,抱怨别人,或者性情急躁,脾气火暴,肝病就会成为这个时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也会大量上升。在情志方面就容易产生忧虑和绝望,由于心中无明,也就常常自寻烦恼,甚至寻死轻生,自杀率、他杀率和杀人率比其它历史时代都会高出很多。

  社会发展到了这个愚智阶段以后,由于信德的阳土已经薄弱稀少,不能够克制这个阴水,形成阴水克制住了阳火,而阴火就生出阴土来了。这个阴土就表现为什么呢?表现为贪恋吃喝,追逐口欲,这种吃社会主义、喝社会主义的现象也就必然蔚然成风,屡禁不止。而且这些人什么都能吃,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藏的,他都要想办法弄来吃,从而贪婪地去满足口欲。因此就会大量地伤害生灵的性命,从而加重了个人和社会仁性的损伤,悖逆了天理,干扰破坏了生态平衡,因而必定也就会造成“时疫”性疾病的反复大爆发和大流行。

  在西方世界中,人们还能自觉地不乱杀、乱吃那些并非供给人们食用的生灵,也还能提倡素食和爱护动物。但是唯独我们东方人不相信众生平等相处对自己是有益的,于是无所不吃,无所不杀,这才是某些疾病都从东方为爆发点而传遍世界各地的重要原因。

  在这个愚智的时代,人们必然会因为阴水主宰身国而好色乱性,淫乱无耻,形成以吃喝、贪淫为社会的主要特色和所谓的“亮点”。而且,这个时代中由于阴水败肾,所以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或者经过泌尿生殖系统而传染的疾病最为高发。像祸乱全球的“爱滋病”、各种顽固难治的性病、男女不孕症、生殖器官疾病、骨质系统疾病、腰腿痛疾病等等,都会高发于其它的社会历史阶段。当然其它系统的疾病也同样会高发于其它时代。这是因为人体内各系统的德能都已经降低到最低点的必然现象。美国的“伟哥”这个企业就是沾了这个愚智时代的光,它才能够跻身于世界级大富豪的行列。如果不是这个愚智时期的阴水大盛,不是人们的贪欲、纵欲,那么它就不可能发得了这个邪门之财。愚智时代就是一个淫乱的时代,笑贫不笑娼,整个村子、整个乡的姑娘可以成群结队地外出卖淫。各种稀奇古怪的社会现象,没有办法进行阻遏,触目惊心地泛滥,却没有任何的制约性。

  大家不要以为这都是根据社会现象而进行推论,实际上社会进展的内在客观规律正符合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所阐述的五行阴水的特征。“黄老学说”就是把握这个五行来论万物、证万物、验万物的。上面所讲的都是这个五德丧失最后时期的必然社会共性现象,我们仅从理论上分析就可以得出一种中肯的结论。我们还可以再根据这些理论,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中验证着看一看,那么你必定会从心中发出一些无奈的感叹:“唉,社会的发展,就是难逃其数!”

  这个愚智时期,由于人们体内的仁德丧失、义德丢失、礼德败丧、信德微弱,因此导致了阴木、阴金、阴火、阴土的旺盛。可以说一切不修身明德、不修真明德、不注意起码道德修养的人,那就是身国内“五阴”大行其“黑道”的时代。因为体内整个性体系统已经黑暗无明,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嗡嗡”地乱飞、乱动,全都迷失了方向。七魄失去制约而在身国中兴风作浪,三魂不稳,真意不生,妄意滋长于无明之中,人们就容易出现“五乱”。哪“五乱”呢?心乱、身乱、家乱、社会乱、国家乱。我们常常生活在一种“父怒、母悲、子恨”这样一种家庭环境之中、而且天象又多异常,地上灾害又高发,所以说“地上灾害狂,下乱上苦忙”。国家就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乱象,就像在水中按葫芦一样,此起彼落。这个“乱之首也”,那就是非常典型明显的必然现象。

  ①老子《德道经》第九章(通行本《道德经》第46章)

  作者:熊春锦

  整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道德教育与养生研究中心 何良庆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中华国学道德根,熊春锦,中华传统文化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6672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