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露水"一度在胶州半岛盛行。端午清晨,男女老少结伴跑到野外,用手绢把庄稼苗或草叶树叶上的露珠采下来,用它擦眼擦脸,据说端午露水擦眼不得眼疾。他们还会把露水带回家,给家里的老人擦脸擦胳膊,寓意家里的老人一年不生疮疤癞疖。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人们拉露水后,也常常采些艾蒿带回家,插在院子的门楣或者窗子上。因艾蒿不仅驱除蚊虫,还能保人平安。插艾这一习俗至今仍在青岛盛行,不过年轻一代往往略过采摘环节,直接购买艾蒿插在门窗上。
"菠萝叶"包粽小孩涂抹雄黄酒
过端午节,标志性食品"粽子"必不可少。市面上常见的粽子都用苇叶包制,与其他省市不同的是,在青岛的老胶南地区,人们用山坡上的一种手掌形的菠萝叶包粽子。在老青岛人的记忆里,菠萝叶的粽子是四方形状,馅料一般只有糯米、小米、高粱米,再放上几颗大枣或大豆,在粽子煮到七分熟时,一般还会放上几十个鸡蛋,俗称"粽子蛋",味道十分清香、朴素。
青岛本地端午有什么习俗?菠萝叶雌黄酒,五彩线避五毒
旧时青岛的端午节还要吃"粘占",把青麦穗上的麦粒煮熟,搓去外皮以后,再用石磨磨成长条形的"粘占"。因其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常常被当作孝敬老人和哄孩子的美食。
在吃粽子时,青岛人也常常配着雄黄酒。儿童不能喝酒则将酒点在耳孔里,相传此俗可以辟五毒。
五彩线避五毒日佩香囊驱瘟
端午节前一天,父母就要为孩子准备"五色线",戴在手腕和脚腕上。将红、黄、白、青、黑颜色的线用手搓成彩色绳系到手臂上,有长命的说法,后又有辟邪、防止"五毒"等说法。过了端午节下第一场雨时要把五彩线摘下来,放到水中冲走,寓意着把这一年的病痛都让五彩线带走,让小孩能健健康康地成长。
除了五彩线,小孩还要佩香囊、佩荷包,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可以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而在节前,家家户户的媳妇、姑娘及老人,都要用七彩丝线、花布、绸缎等材料,绣制成形态各异的荷包,以赠亲友和佩戴。
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标签: 青岛本地端午 五彩线避五毒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