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资讯市 【切换城市】

青岛城市记忆:青岛芙蓉山小学·芙蓉学堂修缮记

2019年04月11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丽婷

12
摘要: 芙蓉学堂,位于青岛市市北区芙蓉山村236号,青岛芙蓉山小学院内,原为道教建筑"芙蓉山全圣观".现在只存原全圣观的正殿及东厢房两栋建筑,呈L型布局,总建筑面积为220平方米,正殿高度为6米,东厢房高度为5.1米,坡屋顶.建筑造型为中西合璧式,与同时期青岛里院建筑相类似,如:中式传统建筑的柱础,雀替和屋面举折,德式的门窗构件等.现为芙蓉山小学的书法、皮影教室和仓库.

    芙蓉学堂,位于青岛市市北区芙蓉山村236号,青岛芙蓉山小学院内,原为道教建筑"芙蓉山全圣观".现在只存原全圣观的正殿及东厢房两栋建筑,呈L型布局,总建筑面积为220平方米,正殿高度为6米,东厢房高度为5.1米,坡屋顶.建筑造型为中西合璧式,与同时期青岛里院建筑相类似,如:中式传统建筑的柱础,雀替和屋面举折,德式的门窗构件等.现为芙蓉山小学的书法、皮影教室和仓库.


    芙蓉山原名"小北山",位于海泊河入海口西畔,海拔33米.即今长春路、华阳路、沈阳路、内蒙古路合围之处,其面积大约为0.2平方公里.1897年德军侵占青岛后,在"小北山"北面,修建了著名的"海岸堡垒"炮台(即"五号炮台").


    1914-1922年,日本第一次占据青岛时期,道士曾明本募集资金填平德占时期的旧战壕新建了一处道观,取名"芙蓉山全圣观",于1924年建成.正殿供奉的神灵为儒释道三教祖师:孔子、太上老君、释迦牟尼,东西侧殿塑有十八罗汉,由曾明本自任道长.曾明本着人在道观前栽了一排芙蓉树,后来,山上遍布芙蓉树.每当夏季来临,芙蓉花开,漫山遍野,绯红一片,故称"芙蓉山".


    全圣观西墙外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小楼,原为曾明本起居所用,解放前改为民办保校.1949年解放后,该校被划为顺兴路小学分校,并将芙蓉山全圣观内道士迁走.1954年,青岛芙蓉山小学正式建立.自1964年始,经历次校区改造,至上世纪80年代,曾经香火缭绕的芙蓉山全圣观仅保留了道观的正殿与东侧殿,将原有的两层小楼及钟鼓亭、西侧殿等建筑全部拆除.


    这两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先后被作为教室、办公室、教工宿舍等使用.正殿还曾经被作为"教师之家"使用.2006年,芙蓉山小学将正殿改为书法教室,取名"芙蓉学堂".自此以后,该校师生及当地居民均把这两座老建筑称为"芙蓉学堂".2015年,学校将此处定为特色教学课堂,并妥善进行了保护.


    1944年,88岁的曾明本以"蒙古路芙蓉山全圣观"的名义向青岛市农林事务所递交了一份呈请:

 

 


    呈请
    林务所王所长大人钧鉴


    呈为呈请事 窃 贫道曾明本年八十八岁系青岛市蒙古路芙蓉山全圣观 情缘 敝庙附近之地在昔满目荆棘野草荒芜乱石嵯峨举足维艰 于民国二十八年蒙赵市长暨中日官宪面谕虽无正式凭照然曾口头允准将庙左右前后之地作为将来建筑之用因财政关系当时未能办理又值国家增产时期遂佣工人王金柱刘世荣等历经五六年之时日始开垦阡陌纵横之地四亩余播种蔬菜地瓜等藉以维持道众之生活今闻悉贵所预收为公有得知之下不胜惶惧拟欲恳求贵所长仍本前市长慈悲之旨将所辟之地仍归敝庙种播是否有当谨请


    王所长大人恩准施行则不胜感激之至


    道衲曾明本稽首上呈


    蒙古路芙蓉山全圣观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芙蓉山全圣观是曾明本新建;其次,建设时间应该是1914-1922年日本第一次占据青岛时期;再次,曾明本在浮山的全圣观出家为道,后在芙蓉山又建立了新的全圣观.


    2012年,青岛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赵小帆的硕士论文中也提到了全圣观:"全圣观位于海泊河下游入海口,在海拔 33 米的芙蓉山上,现蒙古路 39 号,位于台东镇西北,大港之东北,海泊河之南岸,有的记载全圣观建于明朝,有的记载建于清朝,有的说是 1924 年由著名道人曾明本创建,在 1939 年青岛市特别市社会局出版的《青岛指南》一书上说全圣观是属于道人曾明本个人私产.其地基部分,是填平德占时期的旧战壕,正殿供奉儒释道三教祖师,主祭孔子、老子,客厅及住房都极为整洁,院内有凉亭、花圃、鱼池.布置得井然有序.至于全圣观到底源于何时,至今没有准确记载.1957 年这一带建起了青岛铸造机械厂,全圣观和德国人留下的海岸堡垒(即 5 号炮台)都被圈入了厂区,全圣观的建筑从此消失.[ 赵小帆:《青岛台东镇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据芙蓉山小学的多位老教师回忆,1954年,人民政府将芙蓉山全圣观和周边的部分兵营改建为小学,是为芙蓉山小学.当时曾明本的儿子、儿媳就住在全圣观东厢房最靠北的一间小屋内,靠打零工为生.


    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可以推断出以下结论:


    第一,芙蓉山全圣观是曾明本填平德占时期的旧战壕而新建的一处庙宇,建设时间应该是1914-1922年日本第一次占据青岛时期,建成时间应该是1924年.庙名全圣观,正殿供奉的神灵为儒释道三教祖师:孔子、太上老君、释迦牟尼.


    第二,芙蓉山全圣观应为曾明本募捐修建,只是大部分时间曾明本应该住在浮山的全圣观,芙蓉山的全圣观由其弟子代为管理.


    第三,芙蓉山全圣观建设规模较大,观内主要建筑有正门、偏门、鼓楼、钟楼、东厢房、西厢房、正殿、后院等,全圣观内种植着桂花、白玉兰、葡萄等花果,观内物品主要有凉亭、花圃、鱼池、大香炉、石桌等,整洁素雅.


    走访曾氏后人,居右者曾明本孙曾兆来


    修缮掠影


    从屋顶中取出的瓦


    瓦片上刻字便是从德国人开始的.这也方便了我们查询一栋建筑的建筑年代和维修时间.根据贺中先生在《青岛书房启幕主题展——青岛的红瓦是怎么来的》一文中称,根据德国波恩大学马维立教授教授提供的资料显示,最初的捷成洋行(JebsenCo.)于1895年在中国香港成立,1898年3月6日《胶澳租借条约》在北京签订后,洋行创始人雅各布·叶布森,和同事海因里希·叶森、商人海因里希·迪特里森一起乘船来到胶州湾,寻求商机."青岛开埠之初所蕴含的各种需求,让三人兴奋不已,他们一拍即合,并于1898年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


    Diederichsen,Jebsen&Co.(捷成洋行).合资公司的原始股本中,迪特里希森占50%,叶森和叶布森各占25%". 捷成洋行窑厂的面积占据了大窑沟大片土地,从老照片中就可以看出这座洋窑的规模.

 

 


    原来廊柱破损严重,为修旧如旧,做了修复

 


    修复后的屋顶

 


    大殿的地砖也很有特色,浓厚的西方特色,大殿的砖保相对而言存完整.

 

 


    此门被封,考察资料中才发现,拆掉墙后,发现隐藏其中.

 

 

 

 

 

 


    围栏早已被拆除,在角落里发现一根栏柱,以此复原的围廊.

 


    原先的有花蒲鱼塘,就现在格局,在此设计了新的鱼塘.

 


    石桌,有曾明本手书少私寡欲,微妙玄通.


    芙蓉学堂 ---全圣观的修缮,特别感谢所有参与设计施工的人员,尤其是 时任青岛芙蓉山小学校长李帆(右二) 主持了此次修缮,青岛手工艺协会主席鲁汉(左二) 为此次修缮的文化顾问,做了大量的工作.

 

 

 


    历时19个月,终于使承载96载风风雨雨的芙蓉学堂重新焕发了活力.它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校园传统文化基地,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洒进少年学子的心田,生根发芽!


    (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整理:何良庆)


    转自:中管院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游金地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Powered by 游金地,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丽婷]
标签: 青岛城市记忆 青岛芙蓉山小学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