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资讯市 【切换城市】

社会心理服务:看城阳的新模式

2019年07月09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JGY

8
摘要: 7月2日,青岛市瑞阳心语心理学应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毅如是告诉记者,实施心理健康服务,是平和社会心态,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性工作。

  塑造“阳光心灵”,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服务“套餐”

  社会心理服务:看城阳的新模式

  “心”的力量有多大?

  “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的心态也会随之改变,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的产生,正在影响着广大职工的个人和家庭生活。有些个体不良情绪者会逐步产生,个体情绪会影响群体情绪,进而形成一种社会情绪,这种情绪又相互感染,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变成一种社会不良行为,进而会产生社会矛盾。”7月2日,青岛市瑞阳心语心理学应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毅如是告诉记者,实施心理健康服务,是平和社会心态,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性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城阳区,探索健全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范围,形成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城阳经验”“青岛模式”。

  创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城阳经验”

  企业职工高女士因为工作繁琐、压力太大,导致失眠并有明显的焦虑状态。日前,高女士找到瑞阳心理的咨询师进行咨询。

  “我们先进行了初步沟通,又有针对性地做了心理测评,了解其目前心理问题的程度。”高女士的心理咨询师告诉记者,针对高女士的情况,为她设计了通过放松减压训练系统、身心反馈训练系统缓解焦虑、紧张状态的方案,然后再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压力,“我们还为她介绍了一些放松训练方法,让她掌握后增强自我疗愈能力,避免情绪再堆积。”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训练,高女士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情绪调节能力有很大提高,她把学习到的放松训练方法教授给同样面临工作压力的同事,同事们受益良多。

  城阳区委和区总工会与青岛市瑞阳心语心理学应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率先从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服务做起,不断开拓服务内容和扩大服务群体,创造性地开展了员工心理监测与服务。

  “我们所做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服务叫EAP,即‘员工帮助计划’。”周毅介绍,企业不仅要从物质上解决职工缺失的部分,更应从心理上研究解决满足职工精神需求的办法。EAP的开展是稳定职工情绪、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也是一项社会性的基础性工作,EAP旨在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而改善组织管理、提高工作绩效。

  从城阳区工会做起,EAP已经被青岛市总工会在全市企业中推广。截至目前,已服务青岛市各类企业300余家,涉及20多个行业近30万人,为企业职工组织心理健康讲座500余场次。近四年来,城阳区职工心理健康知晓率由最初的10%提高到现在的50%。

  周毅介绍,EAP不但给予个体和团体职工心理咨询服务,还衍生了员工心理监测、心理评价等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的社会心理服务方法。“比如,我们机构通过对全区窗口部门人员的心理监测,向管理部门提出改善窗口服务人员的配置,此举有效改善了政府部门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有些街道已经创造连续6年零上访的记录。”周毅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机构为公安部门参与执勤人员开展了心理监测服务工作,为峰会的安保人员配置工作作出了贡献。而这一工作模式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胜总结为基于城阳经验的“青岛模式”。

  打造“阳光心灵”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子

  在城阳,签约了160余人成立专家队伍,开展线上线下预约咨询,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心理健康需求;遴选30人打造心理健康志愿队伍,定期开展素质能力提升培训,为群众提供心理志愿服务;全区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全部成立了心理咨询门诊,基层医疗机构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所有学校均设置了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辅导老师……

  “在城阳,心理健康不只是卫生健康部门的工作,而是各部门参与协同的工作。”城阳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城阳区19个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城阳区健康心理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各领域各行业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进工作;鼓励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组织社会心理机构向各机关、企事业和其他用人单位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比如,城阳区司法局采用购买服务形式,依托瑞阳心语专业服务团队,积极采取“线上”与“线下”两种模式全面推进工作落实。“我们的线上服务是在社区服刑人员入矫时发放‘心心通’线上服务卡,矫治全程可随时进行心理检测、心理咨询、知识学习、心理训练等服务,由此系统实现了全天候、360度全覆盖、零距离的心理监控与矫治。线下服务主要是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心理健康体验训练基地集中矫正和专业机构派出流动工作站上门矫正两种形式。”周毅说,三年来,专业机构先后组织社矫人员检测1000余人次,建立心理档案1000余份,为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根除心理雾霾、重新认识自我、找准社会位置、回归阳光生活和预防重新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11月30日,总建筑面积约6800平方米的城阳区心理健康产业基地在瑞阳心理揭牌成立,由16个中心(EAP服务中心、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测评中心、培训中心、数据统计分析中心、危机干预中心等)和30个功能区组成。一次可容纳300多人同时展开心理测评、心理训练、心理咨询、培训讲座、素质拓展、团体活动等各类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这个基地的运行,也标志着城阳区推进社会心理服务迈出了重要一步。

  “我们将依托专业化基地,邀请职业人群、儿童青少年、残疾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到基地进行项目体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专业心理健康咨询等,从而塑造自信乐观、亲和包容、和谐多元、积极向上的‘阳光心灵’。”城阳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说,城阳区将通过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从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短评

  增强社会治理的“心”力量

  遵循并运用心理规律、采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开展社会治理,是现代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城阳区将心理健康服务列为职工普惠项目,并委托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承担,从而形成了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治理的“城阳经验”,为求解心理健康如何更好地服务发展、更好地在基层实践等一系列全国性课题提供了鲜活的实战案例。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都对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在现实当中,心理健康的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心理咨询机构的“鱼龙混杂”、服务价格的高昂、心理健康管理的社会实践不充分等,都是制约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的现实问题。城阳区委托专业机构为一线职工群体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和个体心理咨询等服务,于萌芽时化解了职工群体的“准心理问题”,实现了职工心态的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在此基础上通过出台相关制度,鼓励政府购买服务,将这一创新做法延伸至司法、残联、民政等领域,实现了心理健康服务在社会矫正人员、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中应用,对这些更需要建立“自尊自信”心理的群体融入社会、积极生活发挥了作用。可以说,在全国各地对心理健康服务社会治理尚处于探索阶段之时,城阳的做法是破题之举。

  焦虑和不安萦绕心头,轻度抑郁时隐时现,当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向心理健康服务管理伸出求助之手时,我们不禁期盼,类似城阳这种增强社会治理“心”力量的创新探索,能够遍地开花、越开越盛。


来源:青岛日报

游金地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Powered by 游金地,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JGY]
标签: 社会心理服务 心理服务 心理健康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