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要理性消费 谨防商家“鸡汤套路”
微信朋友圈里每天充斥着各种大人孩子的付费英语打卡信息;好几年没完整读过一本书的人,可以侃侃而谈众多畅销书,全因加入了某一收费读书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甘愿为互联网知识付费课程掏腰包,这一市场也从最初的冲动火爆消费,到渐趋冷静理性选择,各种花哨套路最终让路于优质内容。
一家三口的知识付费生活
“你们家绝对是学习型家庭啊!”五一小长假,每天早上不到7点,刘女士就在朋友圈进行例行的英语学习打卡,她读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则总是抢在她之前打卡,母女两人这么拼,让朋友圈里的好友感慨家里的学习气氛实在是太浓厚了。
这样的学习打卡,刘女士已坚持了两个多月,每早7点前打卡,基本雷打不动。
“两个多月前,手头有一项工作,需要看一些英文资料来了解信息,但半天看不进去几句。”从大学毕业后就没系统学过英语的刘女士,忽然觉得自己该重新学习了,而那段时间,正好朋友圈里有人每天英语学习打卡,她就决定试一试。
因为既想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又想把听力和口语也练一练,她同时报了薄荷英语和芝士派,前者用100天的时间读完三本英文原版小说,侧重阅读,费用149元;后者则是用60天时间学完三部改编过的广播剧,侧重听和说,费用199元。
“和我们那个年代为了应付考试的英语学习不同,现在的英语学习实在有趣,也可能是因为花了钱特别有学习动力。”交钱开课后,刘女士每天拿出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学英语,并且将早上起床时间定到5点半,起床后的一个多小时就是学习时间,“当然,有时需要做早饭,就一边做饭,一边学。”
刘女士的学习劲头感染了她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小家伙经常会拿妈妈的手机来看,但是妈妈学的内容对她来说显然太难了些。
“我朋友圈里大概有五六位妈妈,每天给孩子学英语打卡,有的已坚持了好几个月,但我从来没研究过。”女儿有需求后,刘女士立即着手研究这款名叫蛋糕英语的付费学习软件,结果孩子一玩就停不下来,测试、定级、购买,每日在iPad上收新的学习内容推文,学完朋友圈打卡,亲友们点赞。
刘女士的丈夫,则比她更早体验知识付费,因为工作关系,他是《罗辑思维》最早的一批付费会员,现在上着付费的“混沌大学”。
每天打的卡是商家的套路
和刘女士一样,很多人每天一边学习一边朋友圈打卡,让朋友们的监督给自己坚持下去的力量。
不过,看起来充满正能量的打卡,背后却满满都是商家的套路。
林先生最近报了一个网上学英语的课程,每天学习一篇原版英语新闻,199元100天的课程,打卡满80天,结束时即可返全额学费。
“为了返学费,我可是每天打卡,但后来算了算,我打卡80天的推广效果,可不是199元的学费能比的。”林先生打卡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了解到的报名朋友就有5人,80天的打卡结束后,他相信报名的人会更多。
为了督促学员学习,学员们都被加入学习群。林先生所在的群是第4期15班,群内成员约450人,他的一个朋友在第5期13班,群内约440人,两个班之间相差半个月的时间。
“学员聚集的速度非常快。”林先生认为,这和老学员们每天兢兢业业的打卡密不可分。
坚持打卡返学费、打卡送礼物、打卡送付费课程、介绍新人入群返现金券。通过手机进行付费学习的学员们,基本都有共同的经历,而且商家对于打卡都有严格要求,打卡必须在整个朋友圈、不能分组、不能屏蔽朋友、在打卡最终日期前不准删除打卡记录。
“薄荷英语一学100天,我整天在群里打卡,已经有朋友把我拉黑了。”觉得自己每天学习打卡很励志的程小姐,对此也很无奈。
“我不太清楚有没有朋友拉黑我,但每天的打卡对于养成学习习惯帮助确实很大。”刘女士认为,其实互联网上的免费英语学习资源一直都不缺,自己也曾尝试学过,但都不能很好坚持,只有这次付费学习坚持很好。
“而且这种打卡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有动力。”刘女士说,女儿好几个朋友都在学英语,大家每天早上比着谁先学完,谁先打卡。
鸡汤课程只买不学
500强企业销售培训师教你:50万年薪必须掌握的12大销售成交技巧;用情商搞定爱情,张怡筠教你12节幸福必修课;怎样通过100天行动改变生活;经营自己,人人都需要的人生管理术;撕掉单词语法书,颠覆你的传统英语学习,打开学习达人郭女士的手机,上面的付费课程真不少。
“除了英语的那个坚持学,其他那些都是上了几节课就再没看过。”郭女士分析自己的付费学习内容主要有三类,一类是语言学习,一类是读书,还有一类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鸡汤类”,涉及一些情商、人生管理、营销技巧等方面。三类课程里,郭女士坚持最好的就是语言类,因为喜欢,课程质量也不错。
读书类的排在第二位,“去年报过一个一年可以读十个月书的那种,名字我忘了,但是我只坚持了四五个月,之后就一本都没读过。”郭女士说,课程能坚持一半已算不错。
至于那些鸡汤类的付费课程,郭女士戏称那都是标题党,“就是一看标题,让你非常有购买的欲望,仿佛你买了这些课以后,就成为情商大师了。”但郭女士很遗憾地表示,这些课没有一个能完整听下来,有的听过几节就再也没碰,“这些课都挺便宜,好像没有超过100元的,所以一冲动就买了,买了后虽然没学,但经常在手机上看到,就以为自己学过了一样。”
不过,贵的课程也不一定就有用。因为女儿晚上不睡觉,去年,郭女士买过一个关于幼儿睡眠的课程,费用399元,但是她也只听了六七节,“那个课程对我们家孩子基本没啥用。”
曾经是付费读书课程忠诚用户的陈女士,已经放弃了听别人读书。“我原来很喜欢听书,开着车,干着家务活儿,都能听,觉得自己读了不少书。”直到有一天,陈女士陪孩子去书城,看到一本曾经听过的书,拿起来看,结果发现,听书让她错过了太多这本书的精彩。
“我知道有的人好几年都没摸过一本书了,但跟别人聊起书来头头是道。”陈女士说,自己一听聊的内容,就知道对方对书的了解全来自读书课程。“这样的课程,节约了你的时间,但也剥夺了你的独立阅读乐趣。”
大浪淘沙的付费知识教育
在IT、销售等领域浸淫多年的宫先生,对于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有一种先天的敏感。这几年,他消费过的平台包括得到App、喜马拉雅、微信自媒体收费项目,以及其他一些专业类目的小众收费网站和App,内容涉及经济、金融、艺术、行业内幕消息、专业软件应用等。
接触过若干互联网知识付费课程后,宫先生最大的感受是:知识获取并不等于知识掌握,真正的知识掌握,需要一个复杂痛苦的过程,没有那么多可以速成的干货,但知识付费课程却容易给你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付费就可以掌握知识,而实际上付费后你只是获取了知识,并没有掌握它。
“作为知识消费者,应该明白不管收费免费,知识获取不等于知识掌握。作为知识传播者,不论线上线下,知识价值与价格对等,最终会被时间验证,没有价值的概念始终是泡沫。”宫先生说,刚开始的时候,他有一段时间因为收费而去消费,而现在只在有明确知识需求的时候会去消费。“年后买了一个小众行业公号的私密分享会员,会分享一些行业内幕消息,这一类的我会长期消费。”
“但是买的北大经济学课和区块链的,这类的不会再买了。”宫先生认为,这类课程,和专业书比不深入不系统,和私密会员比不实用,基本上属于相声或者脱口秀。
宫先生全家最喜欢的是喜马拉雅买的戴玉强的“戴你听歌”,有信息量、有知识,还有艺术欣赏,宫先生认为知识也不仅仅是行业和专业类的。
“知识付费市场正在经历一个由火爆到逐渐冷静的过程。”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用户的冲动消费减少,很多课用户选过一次之后,再也不会复购,而偏重技能性的语言类学习,倒有不少用户一期期续费,用户更加注重知识付费课程的实际效果。
“我觉得,互联网付费课程带来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在曾经习惯了互联网的免费馅饼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这位业内人士认为,我们常说中国用户没有为内容付费的习惯,但这个习惯正在逐渐被培养起来。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你们家绝对是学习型家庭啊!”五一小长假,每天早上不到7点,刘女士就在朋友圈进行例行的英语学习打卡,她读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则总是抢在她之前打卡,母女两人这么拼,让朋友圈里的好友感慨家里的学习气氛实在是太浓厚了。
这样的学习打卡,刘女士已坚持了两个多月,每早7点前打卡,基本雷打不动。
“两个多月前,手头有一项工作,需要看一些英文资料来了解信息,但半天看不进去几句。”从大学毕业后就没系统学过英语的刘女士,忽然觉得自己该重新学习了,而那段时间,正好朋友圈里有人每天英语学习打卡,她就决定试一试。
因为既想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又想把听力和口语也练一练,她同时报了薄荷英语和芝士派,前者用100天的时间读完三本英文原版小说,侧重阅读,费用149元;后者则是用60天时间学完三部改编过的广播剧,侧重听和说,费用199元。
“和我们那个年代为了应付考试的英语学习不同,现在的英语学习实在有趣,也可能是因为花了钱特别有学习动力。”交钱开课后,刘女士每天拿出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学英语,并且将早上起床时间定到5点半,起床后的一个多小时就是学习时间,“当然,有时需要做早饭,就一边做饭,一边学。”
刘女士的学习劲头感染了她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小家伙经常会拿妈妈的手机来看,但是妈妈学的内容对她来说显然太难了些。
“我朋友圈里大概有五六位妈妈,每天给孩子学英语打卡,有的已坚持了好几个月,但我从来没研究过。”女儿有需求后,刘女士立即着手研究这款名叫蛋糕英语的付费学习软件,结果孩子一玩就停不下来,测试、定级、购买,每日在iPad上收新的学习内容推文,学完朋友圈打卡,亲友们点赞。
刘女士的丈夫,则比她更早体验知识付费,因为工作关系,他是《罗辑思维》最早的一批付费会员,现在上着付费的“混沌大学”。
每天打的卡是商家的套路
和刘女士一样,很多人每天一边学习一边朋友圈打卡,让朋友们的监督给自己坚持下去的力量。
不过,看起来充满正能量的打卡,背后却满满都是商家的套路。
林先生最近报了一个网上学英语的课程,每天学习一篇原版英语新闻,199元100天的课程,打卡满80天,结束时即可返全额学费。
“为了返学费,我可是每天打卡,但后来算了算,我打卡80天的推广效果,可不是199元的学费能比的。”林先生打卡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了解到的报名朋友就有5人,80天的打卡结束后,他相信报名的人会更多。
为了督促学员学习,学员们都被加入学习群。林先生所在的群是第4期15班,群内成员约450人,他的一个朋友在第5期13班,群内约440人,两个班之间相差半个月的时间。
“学员聚集的速度非常快。”林先生认为,这和老学员们每天兢兢业业的打卡密不可分。
坚持打卡返学费、打卡送礼物、打卡送付费课程、介绍新人入群返现金券。通过手机进行付费学习的学员们,基本都有共同的经历,而且商家对于打卡都有严格要求,打卡必须在整个朋友圈、不能分组、不能屏蔽朋友、在打卡最终日期前不准删除打卡记录。
“薄荷英语一学100天,我整天在群里打卡,已经有朋友把我拉黑了。”觉得自己每天学习打卡很励志的程小姐,对此也很无奈。
“我不太清楚有没有朋友拉黑我,但每天的打卡对于养成学习习惯帮助确实很大。”刘女士认为,其实互联网上的免费英语学习资源一直都不缺,自己也曾尝试学过,但都不能很好坚持,只有这次付费学习坚持很好。
“而且这种打卡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有动力。”刘女士说,女儿好几个朋友都在学英语,大家每天早上比着谁先学完,谁先打卡。
鸡汤课程只买不学
500强企业销售培训师教你:50万年薪必须掌握的12大销售成交技巧;用情商搞定爱情,张怡筠教你12节幸福必修课;怎样通过100天行动改变生活;经营自己,人人都需要的人生管理术;撕掉单词语法书,颠覆你的传统英语学习,打开学习达人郭女士的手机,上面的付费课程真不少。
“除了英语的那个坚持学,其他那些都是上了几节课就再没看过。”郭女士分析自己的付费学习内容主要有三类,一类是语言学习,一类是读书,还有一类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鸡汤类”,涉及一些情商、人生管理、营销技巧等方面。三类课程里,郭女士坚持最好的就是语言类,因为喜欢,课程质量也不错。
读书类的排在第二位,“去年报过一个一年可以读十个月书的那种,名字我忘了,但是我只坚持了四五个月,之后就一本都没读过。”郭女士说,课程能坚持一半已算不错。
至于那些鸡汤类的付费课程,郭女士戏称那都是标题党,“就是一看标题,让你非常有购买的欲望,仿佛你买了这些课以后,就成为情商大师了。”但郭女士很遗憾地表示,这些课没有一个能完整听下来,有的听过几节就再也没碰,“这些课都挺便宜,好像没有超过100元的,所以一冲动就买了,买了后虽然没学,但经常在手机上看到,就以为自己学过了一样。”
不过,贵的课程也不一定就有用。因为女儿晚上不睡觉,去年,郭女士买过一个关于幼儿睡眠的课程,费用399元,但是她也只听了六七节,“那个课程对我们家孩子基本没啥用。”
曾经是付费读书课程忠诚用户的陈女士,已经放弃了听别人读书。“我原来很喜欢听书,开着车,干着家务活儿,都能听,觉得自己读了不少书。”直到有一天,陈女士陪孩子去书城,看到一本曾经听过的书,拿起来看,结果发现,听书让她错过了太多这本书的精彩。
“我知道有的人好几年都没摸过一本书了,但跟别人聊起书来头头是道。”陈女士说,自己一听聊的内容,就知道对方对书的了解全来自读书课程。“这样的课程,节约了你的时间,但也剥夺了你的独立阅读乐趣。”
大浪淘沙的付费知识教育
在IT、销售等领域浸淫多年的宫先生,对于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有一种先天的敏感。这几年,他消费过的平台包括得到App、喜马拉雅、微信自媒体收费项目,以及其他一些专业类目的小众收费网站和App,内容涉及经济、金融、艺术、行业内幕消息、专业软件应用等。
接触过若干互联网知识付费课程后,宫先生最大的感受是:知识获取并不等于知识掌握,真正的知识掌握,需要一个复杂痛苦的过程,没有那么多可以速成的干货,但知识付费课程却容易给你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付费就可以掌握知识,而实际上付费后你只是获取了知识,并没有掌握它。
“作为知识消费者,应该明白不管收费免费,知识获取不等于知识掌握。作为知识传播者,不论线上线下,知识价值与价格对等,最终会被时间验证,没有价值的概念始终是泡沫。”宫先生说,刚开始的时候,他有一段时间因为收费而去消费,而现在只在有明确知识需求的时候会去消费。“年后买了一个小众行业公号的私密分享会员,会分享一些行业内幕消息,这一类的我会长期消费。”
“但是买的北大经济学课和区块链的,这类的不会再买了。”宫先生认为,这类课程,和专业书比不深入不系统,和私密会员比不实用,基本上属于相声或者脱口秀。
宫先生全家最喜欢的是喜马拉雅买的戴玉强的“戴你听歌”,有信息量、有知识,还有艺术欣赏,宫先生认为知识也不仅仅是行业和专业类的。
“知识付费市场正在经历一个由火爆到逐渐冷静的过程。”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用户的冲动消费减少,很多课用户选过一次之后,再也不会复购,而偏重技能性的语言类学习,倒有不少用户一期期续费,用户更加注重知识付费课程的实际效果。
“我觉得,互联网付费课程带来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在曾经习惯了互联网的免费馅饼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这位业内人士认为,我们常说中国用户没有为内容付费的习惯,但这个习惯正在逐渐被培养起来。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知识付费,鸡汤课程,付费知识教育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阅读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青岛市工商联原副主席解军与商协会一行莅临银洲产业园参观交流!青岛市工商联原副主席解军与商协会一行莅临银洲产业园、青岛蓝谷膜天科技产业园项目与投资方青岛银洲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炳军亲切交谈,他询问了产业园的建设情况和招商情况,并对产业园的如何发展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12月22日,青岛市工商联原副主席解军、青岛市委统战…
-
青岛五十六商协汇会长秘书长沙龙暨第九期总裁冷餐会隆重举行11月8日,青岛五十六商协汇会长秘书长沙龙暨2024第九期(总第13期)总裁冷餐会在青岛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邑兴坊沉浸式唐风演艺小镇隆重举行。青岛五十六商协汇总干事长陈平,青岛五十六商协汇智库专家、青岛市委统战部原一级调研员张树杰、青岛市商务局原一级调研员周培强,青岛…
-
善行天下 智引蔚蓝|青岛市市北区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三周年庆典成功举办善行天下,智引蔚蓝。5月26日,青岛市市北区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三周年庆典活动成功举办。现场200多位妈祖家人们相聚一堂,共同见证青岛市市北区妈祖协会成立三周年的点点滴滴,开启了一场妈祖文化交流盛宴。山东省妈祖文化交流会会长赵起良,青岛市政协专职常委韩文,青岛市…
-
奉献大爱 共聚合力|青岛雷锋精神研究会走访市北区妈祖文化交流协会2024年4月23日,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青岛雷锋精神研究会参加了市南区八大峡小学国防军事体育运动大会。现场,个个精神抖擞的小学生带来一个个精彩的方阵表演,校长胡繁华铿锵有力的致辞,运动员、裁判员坚定的宣誓,让大家很受鼓舞。开幕式后,青岛市雷锋精神研究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青岛宝益通“未验先投”被罚26万一直以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都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任务,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致力于让岛城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 近日,青岛市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信息公示平台公示一则处罚结果,青岛宝益通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涉嫌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建设项目…
-
山东齐汇企业发展集团1批次齐汇火山石烤肉肠不合格2023年2月7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15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3年第5期)。其中,上蔡县河南世纪华联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山东齐汇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齐汇火山石烤肉肠(熏煮香肠)(700g/袋,齐汇+字母+图形,2022-08-19),菌落总数检出值为9…
-
曝光!兴裕丰酵素果冻含泻药成分 王海测试已向相关部门举报王海测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海测试”)对一款名为“兴裕丰酵素果冻”的产品进行检测,发现该产品非法添加了双丙酚汀物质,该物质药物作用为泻药,消费者食用后大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严重者则会脱水住院。目前,王海测试已经向购买店铺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进…
-
俏多姿果冻检出泻药成分 王海测试质疑厂商非法添加近日,王海测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海测试”)将俏多姿果冻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产品含双丙酚汀。王海测试认为,这种成分是在“酚丁”的基础上新合成的一种泻药成分,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后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便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