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游金地百科 > 游金地百科:中国传统工艺青岛贝雕
游金地百科:中国传统工艺青岛贝雕
2016年03月11日 15:16 游金地百科
分享到:

青岛贝雕是一种以中国传统工艺为表现手法,是以珍稀螺壳为原料,利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产品。

  主要有挂画、首饰、纪念品等,表现的内容有花鸟、人物、山水、静物等题材。青岛贝雕产品曾荣获国家旅游局的“天马”金奖,中国工艺“百花奖”银杯奖。

 

发展历史

  青岛贝雕是在发掘和继承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考证,西周时期,人们已将贝壳磨成各种装饰品镶嵌在器物之上,创造了最初的“螺韧”镶嵌工艺。20世纪60年代初,青岛在这种“螺钿”的基础上发展起了贝雕,并成立了青岛贝雕厂。

  青岛贝雕是以江、河、湖、海中的各种贝壳为原料,借用贝壳的天然色彩、纹理和形体等固有的特点,因材施艺,经过设计、选料、破形、粗磨、精雕、组合等工艺制作而成。贝雕艺人们以巧夺天工的技法,雕、贴、喷、画并用,汲取传统的国画章法,借鉴牙、玉、石雕等多种技法,雕出规格繁多、花色多样、雅俗共富的半立体或接近立体式的贝雕画。

  贝壳的种类很多,色彩和纹理多样,有的还是反光体。贝雕就是选用这些有色贝壳,巧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 状,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贝雕巧妙的将人与海结合起来,贝雕是海的绮丽与 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

  贝壳远在五万年前山顶洞人时期,就被穿成串链作为装饰。5000~6000年前,我国沿海地区及其附近岛屿,生活着众多的原始人群,他们依 靠海洋生活,他们居住的地方后来都堆积有大量的贝丘,贝丘中有蛤蜊、鲍鱼、海螺、长蛎、玉螺等20余种贝类化石,还有许多贝壳上有钻孔,显然曾经作为装饰 品使用。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的有关巫觋的墓葬,还发现有三组用蚌壳摆塑的动物形象。

  商代到秦代,贝类中的一种,被打磨穿孔后,长期当作货币使用,这就是贝币。春秋战国时期,贝壳被普遍制成项链、臂饰、腰饰、服饰等,甚至还出现了马饰、车饰。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三成将士都用红线穿贝壳作坠饰,以壮军威。

  秦汉时期,冶炼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贝壳的雕琢开辟了新途径。艺人们利用贝壳的色泽,将一种较平整的贝壳磨成薄片,再雕出简单的鸟兽纹图样,镶嵌在铜器、镜子、屏风和桌椅上作装饰,俗称“螺甸”,这种工艺不少地区仍然保留着。

  青岛贝雕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螺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62年,青岛贝雕工艺品厂成立,开始进行专业的贝雕制作,并不断总结经验,使青岛贝雕得到了快速发展。青岛贝雕技法多种多样,调、贴、拼、接、粘、画并用,借鉴了木、玉、牙雕和国画等技艺,使其花样繁多、形象生动、色彩绚丽、层次分明,风格独特。

  1982年,在全国贝雕评比中名列第二,并先后在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科威特等10多个国家展出,产品畅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所获荣誉

  青岛贝雕产品现有七大系列近千余件花色品种,曾荣获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天马”金奖,中国工艺“百花奖”银杯奖(最高奖),1982年在全国贝雕行业评比中名列第二。青岛贝雕远销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青岛贝雕,珍稀螺壳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1854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