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德教育 > 《道医学》(10)气和炁
《道医学》(10)气和炁
2018年10月06日 10:30 道德教育
分享到:
第二节    气和炁

  一、炁的基本概念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一部巨系统论的阴阳学说,中国的文字具有准确象意和启迪智慧的功效,但是在近(现)代人为地简化后,逐渐失去这种重要的特性。例如:气、炁这两个字都读qi音,但是有“后天气,先天炁”之分,气包含着后天形质的空气。如果将它们都简化成为“气”,就使人难以准确地、直观地分清炁(气)这种质元(源)物质的阴阳属性。在传统根文化中,人们常用“气”来表述太极图阳侧“白”中质源物质,后天物质;用“炁”来表述太极图中阴侧“黑”内的质元物质,先天物质。“炁”,在人体内是指先天肾水中所含的道光德能性有质无形物质,因而下边是“火”(肾中含水火),上边是“无”。真水无真火作用,则无法化为炁。为了使大家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中的道医学知识,我们在这里将气这种物质,还是按照传统进行区分,加以说明。

  炁,是构成人体和形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活力的源泉《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炁)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炁),命之曰人。”这就是说,人是道化生德滋养,是天德地气化生滋养的产物,炁是生命活力和健康的根本。老子《德道经》观眇中说:“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道运用德,以一“炁”而诞生天地万物。人,也就是“天地之炁”的产物。人的形体构成,实际上也是以“炁”为其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生成,所以《医门法律》又说:“气(炁)聚则形成。气(炁)散则形亡。”天地之炁,乃得一之元,一为德是大道根元。一者道之所立,炁者一之所化生。未分,为混沌未分也。一炁虽从大道以成名,而且混沌之系未分清浊,此则是无名生有名,有名生万物。“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无名言道也,有名言德论炁也。言道者是一炁之父,言一炁者万物之德母。有相有形,未有不固一而生者也,是故修生则贵道,修道则重德一,修性命则贵炁,求健康必需用炁,道医者必须明炁,炁是精神之本,性命之源,神明之活力,人若依法修之则可我命由我不由天。

  道生之而德畜之,道生一是为德,德就是一。一也称之为元炁,万物之生,皆禀此德性元炁。德性元炁是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是阴阳二炁未分未判混沌一体的实体。老子《德道经》第五章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炁)以为和。”此中炁即为元炁。《庄子·知北游》中说:“人之生,炁之聚也。……通天下一炁耳。”则更将元炁的“全息复制”特性直接言明,宇宙整体包含在它的每一部分之中,炁渗透于万物之内。《论衡·谈天》:“元炁未分,浑沌为一。”《抱朴子内篇·至理》:“夫人在炁中,炁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生炁以生者也。”陶弘景《真诰》:“道者混然,是生元炁,元炁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自然大道的奥秘是具有物质性的,元炁学说并非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而是真知灼见,是超前科学的客观认识,是自然真理。是我们祖先运用大智慧,在慧观领域用超宇观和微观中对宇宙自然万物进行客观认识的科学结论。

  近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和正在证明我们祖先的理论是科学的天才“预见”。例如匈牙利物理学家伽柏所发明的全息照相术就是一种佐证。全息照片的信息完整而且丰富,它通过激光照射可以使物体形象再现出来,尽管照片是二维的,然而再现出米的图像却是三维的。与原来物体的立体形象惊人地一致。不仅如此,这种照片的任何部分都包括了影象的全部信息。即使将照片碎裂成为许多小块,每小块仍能再现原来整个物体的图像。这表明全息照片的每一碎片是被摄物体的整体缩影,贮存着整体的信息。这也提示我们,科学研究一旦能够进入高维空间、多维空间,跨越太极弦线的障碍,“知白守黑”,立体性、整休性地研究万物,那么也就能够实现小中见大,其小无内;大中见小,其大无外。

  全息学说的出现,无情地验证了我们祖先“元炁学说”的科学性。科学家们发现,无论是动物的体细胞,还是植物的体细胞都具有潜在的发育成新个体的能力,即体细胞的全能性。1952年斯图尔德(F.C. Steward)用胡萝卜的单个体细胞的小细胞团在离体组织培养时找到了新植株,从而便体细胞的全能性假说得到了科学证实。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山东大学教授张颖清创立了全息生物学。它以多细胞生物体的整体与在整体控制下具有高度分化相对独立部分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学科理论的方法,研究生物体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宏观层次、中间层次、微观层次之间的全息现象、全息相关性及全息规律。因而在理论生物学和实验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自然大道对众生是极为平等的,即使在物元(源)显态领域也是如此,这是由于黑决定着白,阴动阳随,“无”主宰着“有”,虚统帅着实,隐态决定显态的结果。现代生物学在微观领域中的深入中发现,构成生物最基本的单元中都具有DNA或RNA以及双螺旋结构。众生平等观在显态科学中的微观物源领域也是一致的。

  张颖清的全息胚学说认为:“所谓全息胚,即是拥有整体的全部信息的胚胎。它是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的完整性并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确边界的相对独立部分。它有两个生命:一个是属于向着新个体自主发育的全息胚自己的,一个是属于整体的。全息胚不仅是整体控制下的结构单位,而且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主发育单位。任一全息胚都具有独立发展一个新的生物个体的潜在能力。从全息的角度来看,任一全息胚都具有整体和部分自身同一的特性。就全息胚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来看,它是部分,就其积累着生物个体的全套信息的全息性来看,它又是整体,就其只是机体的某一组分来看,它是部分,就其是建构整体的最初模板来说,它又是整体。在一个生物体上有三种特殊的全息胚,发育程度最低的全息胚——细胞;发育程度最高的全息胚——生物个体;经过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全息胚——胚胎。……对于非细胞生命体来说,一个RNA或DNA分子也是一个全息胚。

  全息生物学和其它众多全息学的问世,在三元(源)领域中,虽然只是在物源显态范畴内阐发,尚未进入物元(源)隐态,质元(源)隐态和体元(源)隐态。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使科研迈进了物源、质源显态微观领城而发现了万物太极“白”内同源的整体性。尽管目前科学受到显态领域制约的局限,暂时还不能完全破译道家、佛家大慧观、超宇宙的理论体系,暂时还不能解析“元炁”的本质。但是根据阴阳根论,矛盾论,以显证隐,元炁的客观存在是不言而喻的。古人在解读《老子》以后说:“得一可以毕万”。这是说如果能在慧观中明白、知晓并且大量获得道生之德畜之的“元炁”,那么宇宙造化之理也就了然于胸了。前人也说过:“不知一也就不识万。”认识一是以德进道、得道、了道的关键。由此看来现代科学还需要经过一个飞跃,经过一个阴阳的跨越,经过一个阴阳的合璧,才能破译“元炁”的奥秘。在目前阶段,只能是采用传统的修真方法,来使一大批人认识她,推动科学认识的实现。

  气,根据其隐显特性,分为两大类,这就是先天炁和后天气。先天炁为元炁,后天气为呼吸之气(空气),二者也称之为母气、子气。先天德一之炁为母,后天气为子。先天炁,先于天而本有,它就是道运用德的能量表现形态。无形的德一之炁能生有形之天地,此德一之炁是天地之先天,万物之本来,以无形之质而生有形之我,乃是生万物、生众生之先天。后天气,是指后于天地而有,由天地产生而存在,是指有了天地形相之后才生成的显态质性物质,后天气也就是供呼吸所用之自然空气。《崔公入药镜》中说:“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先天炁与后天气之间接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一隐一显阴阳为用,炁,为无内、虚中的太极之“黑”内的质元物质;气,则是有内、实中的质源物质。在修真学说中,人们认识到超劫之本乃隐态质源的元炁,但是仅凭元振一物,由于被形骸所累、所制约,并不能自然超脱于形骸,还必需运用呼吸之气发挥出先天元炁妙用的功能。所以前人曾言:“有元炁不得呼吸,无以采取烹炼而为本,有呼吸不得元炁无以成实地长生,转神入定之功,必兼二气方是长生超劫运之本也。”炼元炁之生升必须与呼吸高度配合,仅练呼吸而没有元炁的生升,并不能健康长生。也不可能真正进入深度胎息静定的境界。只有两者兼之,执两用中才能淳德归道,真正健康长生。《太平经》中说:“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炁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修真的性命再造,道医的科学研究,必需整体地把握住生命的太极整体,阴阳不离德一。认同和运用德一的能量质元之炁,是一切生命科学研究的根本原则和必然归宿。

  炁,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物质。《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音义同‘饲’)人以五气(炁),地食(音义同‘饲’)人以五味。五气(炁)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生,以养五气(炁)。气(炁)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在这里非常明白地直指生命能量的来源,就是道(天)用道光德能的炁,五德之炁,仁义礼智信德性的能量即金火水土五行属性的能量,用这些无形无相、有质无形的物质,饲养于人体内的体元系统。使人体内有质无形的体元系统能够支撑起人体的生命活动。而道德所化生的大地,她自身吸收天德能量,转化成地气,地气长养万物,万物吸收地气,以五味之物的显态物质,转而饲养生命的命体系统,使有形有相的命体具有生命的活力。天德之炁养精神,地气育物养身形。就是生命活力的来源,生命不离这个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基本自然法则。《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所说的人,是指常道之人,常道之人由于未经修炼,身场的穴位户牖未开,不能直接经体表的穴位门窗吸收道光德能之五炁,以及地球直接释放的地气。人们主要是经过鼻的呼气过程,纳入混和在空气中的、较少的五炁能量。而修真者则不同,他们经过修炼,凿开命体身场上的户牖,与宇宙天地相连接。不仅能通过鼻吸入天之五德炁能量,而且能同时经身体上的门窗大量吸收五德之炁和地气,以滋养精神和命体。常人五炁入鼻,藏于心肺,修真者则能从全身各重要的穴位门窗同时吸入,藏于上、中、下三个丹田和五臟六腑三焦之中储存利用。“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生,以养五气(炁)。”这是说有形有相的食物,它们也是道所化生,天德地气所养,它们有形的内部同样含有道性的天德地炁,这些天德地炁通过肠胃的分解也能被人体所吸收,以补充五炁吸入的不足。而并不是单纯的一种人们片面认知的“以物养物”的过程,后天物质中有先天,这些先天物质同样通过饮食滋养着身内的先天体元系统。

  前人认为,万物盗天炁而长生,人盗万物以资身,依存分合都是自然之理,人与禽兽草木俱禀阴阳而生,人之最灵,位处中宫,心怀智度,如果都能反照自性,求证自性真我,穷达本始,认识炁的宗根,明会阴阳五行之炁,盗万物之机以生。万物炁散,人以盗之,言盗非盗,取之有道,用之合德。性命之学中,人知盗万物之真炁养形,更知升降顺天时,接天炁,守之造化长生不死,人盗万物之炁以成道。若不晓造化者,则必然被万物所反盗。常人之气因五谷而生,即因五谷而死,乃人被复盗其炁而死。人们眼观五色,耳听五音,舌餐五味,醉饱膻腥,纵邪生淫,则反被万物所盗,七情六欲、阴我欲心乃是人体内被反盗而损炁之根源,修养道德,修心制欲即关门拒盗。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从“天德地炁”中摄取营养成分,夺取阴阳造化之权,以养五臟之炁,使体内体元能长治久安,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所以,先天炁和后天气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炁和气,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休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质元性物质。由于炁具有虚、无、隐等全息质能性,具有道的化生德的长养性和不断运动着的特性,对人体生命活动有化生与长养、推动和温煦等作用,因而在道医学中和传统中医学中对炁进行比较详尽的研究和阐述,在传统中医药的生理系统中,主要是以炁的运动变化来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这是把握生命本源而论医的重要特征,离开对炁的研究和认识,也就抛弃了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的灵魂。

  二、人体炁的生成

  人体的炁,根锯老子《德道经》的阐释和修真学理论,它一共有四个来源:


  其一,得于道生之而德畜之,道生一炁化阴阳,先天一点灵光承载而从中全息性地析出而生成;

  其二,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炁,这一精炁,亦称之为凡精中的元炁,父母交合,后天中亦有先天,以全息方式遗传物元、质元、各类物质,以此精炁为主导而构成色身。此后天中之先天才是性命本源之物;

  其三,是从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即水谷之精炁,简称“谷炁”)中获得,谷炁是指食物其本身携带的天德地炁和消化过程中转换的精炁;

  其四,是经过呼吸道所纳入,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这一清气中也含有微量先天五德能量之炁和地气。

  这四个来源途径不同的炁,进入人体后,通过人体隐态和显态的生理组织系统,主要是隐、无、虚态中的体元系统所吸收和调节使用。先天的体元为主,物元为辅。后天物源的肺、脾胃和肾等臟器生理功能也参与其中综合作用,将四者结合起来,渗入性命两大系统中,被先天和后天同时应用,而生成人体之炁。

  人体中的先天元炁,是先天一点灵光的析出部分与从父母处遗传而来的部分结合后,所形成的先天之炁。先天元炁也称之为先天真水,储存人体“北海”的骶骨之中,通过尾闾而逐步被调用消耗。此炁依赖于肾臟精炁的生理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先天之精炁你生理效应;水谷之精炁,依赖于消化系统脾胃的隐显运化玏能,才能从饮食中分离摄取而化生;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则依赖于肺的功能,才能吸入并析出、摄入其中的有效成份。严格地说,肺部的摄入属于常量性交换,另外还存在着穴位和分布于皮肤的孙络的弱量性交换摄入,对修真者而言,这种弱量也可以是强量性的。因此,从炁的来源或炁的生成来看,除与先天禀赋、后天饮食营养,以及自然环境等状况有关外,均与肾、脾胃、肺、经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肾、脾胃、肺、经脉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正常,并保持平衡,人休的炁才能充沛;反之,肾、脾胃、肺、经络等生理功能的任何环节的异常或失去协调平衡,均能影响人体炁的生成,或影响人体炁的正常生理效应,从而形成气虚等病理变化。

  对于常道人而言,在炁的生成过程中,脾胃的运化功能尤其重要。因为人在出生以后,先天系统被肉身所束缚,活动能力不强,就必须依赖饮食的营养以维持生命活动,而命体从饮食中摄取营养物质,又完全依赖脾胃的受纳利运化功能才能对饮食进行消化、吸收,把其中的天德地气营养物质化为水谷精气。体内先天之精炁,必须依赖于水谷中析出的精气充养,才能发挥其生理效应。所以《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灵枢·五味》说:“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所以传统中医有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说法。常人由五味入腹,经消化解析而摄入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五谷五味中的有形物质(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养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功能。

  人体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眼耳鼻舌身的生理功能活动,使体内的炁不断地消耗,又通过呼吸、饮食、穴位三大途径获得及时的补充。对于修真者而言,炁的纳入并不是完全依赖于显态的脾胃生理组织和呼吸系统空气的吸入。例如我们修真界道医学所释放的辟谷信息,可以使接收者进入自然辟谷状态七天以上,时间长者可以达数百天以上。我们所开办的几次中级学术研讨会,进入自然辟谷率均在85%以上,其中吉林中级学术研讨会辟谷率高达百分之95.4%。进入这种自然辟谷者少则7天,多则49天,都能出现有精神,不饥饿,不想吃,而不进食烟火之食品,只食少量水果和饮用少量生水的时期。不仅不会蟛响健康,反而会提升生命的素质,使某些疾病不药而自愈,令人神清气爽。

  自然辟谷期间人体进入了一个以炁养形的时间段,急骤地减少了对有质有形食物的依赖性,调动和启用了人体本来具有的依靠有质无形炁性物质生存的本能。“炁”的获得,是通过体表人体场上的户牖,众多的门窗穴位所直接获得身外宇宙中的炁;另一方面是通过培生而成的培生体元,自由地穿越太极弦,从宇宙外环境的高维时空中获得高品质的隐态质元质能,携带进入体内,从而维持人体不进食物也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机能。所以在自然辟谷期间仍然可以像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修真者的貽息状态,也是一种后天口鼻呼吸停止,而内呼吸启动后不依赖后天鼻呼吸,而能生存的现象。修真界内功中的许多现象,都能强有力地证明生命的基本物质就是这个“炁”。人体生命的能量来源,并不单纯来源于太极图的“白境”之内,并不是仅仅来源于有形有相的后天物质之中,太极图中的“黑境”内蕴藏的先天质元物质炁,天德地气,才是生命的最佳能量。有形中的无形物质才是生命的根本动力之源。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正是抓住了这个生命的本质,建立起丰富的生命与健康的理论系统和方法,才使它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而造福于人类的生命健康。

  炁,虽然是一种先天的质元物质,但是却具备极强的德性特征,炁的本质特性就是德性。人体内“炁”的多少、炁的强弱和质量的高低,是由众多的综合因素所共同组成的。先天的本因和后天的内因和外因,共同构成每个人体内“炁”这个能量物质的多少、强弱、盛衰的不同。由于整个宇宙都是道所化生,道所释放的德能长养万物和生命,德性能量的物质显现就是炁,所以说德就是炁,炁就是德,炁本身具有不同的德性。因而生命质量的高低,都可以通过对德性的分析而进行判断与鉴别。反过来,德性品格的修养又左右着炁的质量高低和强弱。在先天的本因中,来自于太极黑境中,生命的一点“灵光”元性本身的德性,就决定着元炁质量的高低和强弱。人在成长过程和社会行为中的内因与外因,人们的道德修养心性状态,又决定着这个炁的来源和吸收转换是否圆融无碍。当体内的德性与自然的德性同频共率时,人体都能非常自然地从宇宙中大量摄入这种生命的能量,使人的生命保持健康和拥有活力。

  道生德而为炁。炁的这种德性又分为仁义礼智信五大类,分属于木金火水土五类物理特性,我们在研究五炁时,不可以仅仅研究金炁、木炁、水炁、火炁、土炁,五炁的先天物理特性,五炁的五德之性才是生命的根本,仁德炁、义德炁、礼德炁、智德炁、信德炁,才是构成生命的真谛。这五德之炁,分别主宰着人体肝、肺、心、肾、脾五臟和它们所属的子系统。人体某种德性品格的缺失,必然导致其中相对应质元炁的缺失而产生疾病和功能障碍。人类的健康从根本而言,都与本身五种德性品格和其中能量的强弱含量多少直接相关。关于炁的德能属性和作用,《素问》中曾经大量、多处阐释。这些详细内容我们也已经在《德道经》释义中作过一些论述,可以互相结合参照研究。

  三、气的生理功能

  气,既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础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对于人体命活动具有多种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张景岳曾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类经·摄生类》)《难经·八难》中指出:“气者,人之根本也。”修身内功之所以能够发挥去病疗疾,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正是以此“气”为本,从人体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广泛无处不在的组织成分上进行调整、补充加强。人体生命活动中,隐态质元物质气的生理功能,是多维性、整体性、立体性、全息性的,炁为万物之母,它无处不在,如同每个细胞中都有DNA和双螺旋结构一样,炁的特性是有质无形,更为精微和广泛。在三元(源)学说中,炁也是涵盖统驭三元(源)的,可以说是三元一炁,一炁三源。前人是整体性地研究人体生命,从根本上、本源上进行研究,以简驭繁,以一统万。所以以气为本,以气为纲进行人体生理病理阐述和研究。气的生理功能,按照前人的总结,分而言之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功能:

  (一)营养作用

  人体内的气,是天德地气和人体本身先天元气的聚合物质,这正如《灵枢·本神》中指出的:“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人体内的德一能量流动和地气的汇化交融,是生命的源动力。天德养精神,地气养命形。摄入人体的天德地气,最终汇化为人体内的一种有质无形之气,成为生命之气,供给人体的精神系统和命体系统使用,发挥营养性和命两大系统的作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德能使人体内的无形体液和有形体液不断地健康生成,人体内天地中的“天”,在获得天德能量后,才能产生体內的先天水(肾元炁)。而人体内的“地”在获得地气以后,五添一为六,先天肾水与脾胃之气相合,则能滋养成就有形有质的各种生理组织器官,使它们具有活力机能。如果人体主动摄入天德地气的能力丧失,并且体内的库储匮乏时,性和命的营养缺乏,则疾病容易丛生。如果同时经食物摄入而转化的水谷精气也不足时,性和命的双重营养全都入不敷出时,也就极为容易发生性命的分离,生命的终结。气对生命的营养性,没有其它物质可以替代。道医学的预防和治疗都是在根本上把握住这一有质无形的物质,从而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现代科学如果也能进入这一领域,那将是人类真正健康长寿时期的到来。可惜的是现代科学仍然在钻“有质有形”的牛角尖,还没钻穿这个牛角尖而真正进入“有质无形”境界的广袤天地之中。但是,中国的科学和医学,不应当等待西方科学钻穿了以后,再高呼:“那是我们祖先早都已经揭示了的,发明权应当属于我们!”而精神自慰。我们应当珍惜祖先们的大慧大智,发展我们自己的科学和医学,走一条祖先早就指引着我们的路,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

  (二)推动作用

  气是人体内一切休液和器官组织能够运动的推动力,是一种能源。体内的气是在各种体元的主持下进行分配供给的。它既是体元们的营养,同时体元也运用气作为动力,成为体液和所有器官组织具备活力的推动者。气是活力很强的全息性的质元精微物质,它对于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对各隐态和显态的臟腑、隐态经络系统、显态血管、神经、淋巴系统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对显态质源性物质血的生成和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起着推动作用和激发其运动的作用。

  如果体内的气由于某种原因而处于虚衰状态,将会导致气的推动、激活生理作用减弱,就会直接影响生命机体的生长、发育,或使机体出现早衰,或使臟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减弱,或使血和津液的生成不足和运行迟缓,从而引起血虚、血液运行不利和水液停滞等病理变化,导致疾病的生发。

  (三)通煦作用

  气的质性属阳,气足不畏寒,这说明气具有温煦功能。《难经·二十二难》中也说:“气主煦之”,这就是说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人体内环境的体温,是依靠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恒定状态;各臟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也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血和津液等液态质源显态物质,也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进行着正常的循环运动,故说:“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

  如果人体内环境中摄入天德地气的功能下降,导致内气的质量下降或生发量下降,出现气弱气虚,就会导致气的温煦作用失常,不仅会出现畏寒喜热、体温低下、四肢不温、血和津液运行迟缓等虚寒征象,还可因某些原因,综合性地引起气聚而不散,气郁而化热,从而出现恶热喜冷、发热等实热征象。所以《素问·刺志论》说:“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可见体内气机是一种动态平衡,太过和不及都会直接引起生理功能失衡。

  (四)防御作用

  人体环境的防御作用是非常复杂的,既存在着虚态中的防御,也存在着实境中的防御。金丹学中就存在大量的方法,主要是用于防御。而守一法中则非常简单易行。这里边存在着体元的层次越高,拥有的能量越强,则防御的功能越简易。体元在防御中是第一位的要素,其次是质元能量的品质和能量的强弱。例如金丹学中的“金光”之气,就比人体普通卫气的防御功能强大得多。守一法中的德一能量又比金光的防御能力更加强大。防御功能的产生从根本上而言,是体元对气的运用,以及气本身的品质所决定的。在此基础上包括了气对于血、津液和臟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多系统多方面的综合立体作用,但是这其中气的作用是源动力性的作用。气的防御作用是多层次性的,其中主要体现于护卫全身的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正气足而邪不可干。

  《素问·评热病论》中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气必虚”,是指内气不足使防御作用减弱,外邪得以乘虚侵入机体而致病。由此可见,气的防御作用一旦因某些原因而减弱,将使人体全身的抗病能力随之下降,导致机体易于罹患各种疾病。

  (五)固摄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是指以质元性的气为主导,作用于其他玄元(源)物元(源)生理组织,产生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固摄的作用,防止它们无故流失。固摄作用具体表现在:固摄血液,能使血液循脉而行,防止其逸出脉外;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和精液等,控制其分泌排泄量,从而防止其无故流失。

  若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就可能导致体内液态物质大量流失。如果气不摄血,则可能导致各种出血;气不摄津,则可能导致自汗、多尿或小便失禁、流涎、泛吐清水、泄泻虚脱;气不固精,则可出现遗精、滑精和早泄等。

  人体内环境中,气的固摄作用与推动作用,是相反相成两个方面的功能。气本身的品和质,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气一方面能够推动显态质源物质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排泄;另一方面,气又可以固摄体内的这些显态质性液态物质,防止其无故流失。由于这两个方面作用的相互协调,就构成了气对体内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分泌、排泄的调节和控制,这是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和体液代谢的重要环节。

  (六)气化作用

  世间万物都是道生德养的显化,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道生德一之气,同样具备这一特性。气化,就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多维立体性的变化。在人体内环境中具体地说,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例如:气、血、津液的生成,一方面需要调用库储的先天元气,再是需要将饮食物在消化系统内转化成水谷之精气,然后再化成气、血、津液等;津液经过代谢,又转化成汗液和尿液;饮食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其残渣转化成糟粕等等,都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

  气本身品和质的高低与强弱,影响着气化功能。如果气化功能失常,就会直接影响到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影响到饮食的消化吸收;影响汗液、尿液和粪便等的排泄,从而形成各种代谢异常的病变。第所以说气化作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内物质代谢的整体全过程,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整体全过程,气化作用渗入生命活动每一环节。

  人体内环境中,生命基础物质的气,具体独立性地分析有以上六个方面的功能,这些功能的特点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一的基本功能,这些功能是密切地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整体性立体性的,不可完全孤立地割裂开来进行认识。而且气本身内在的品质高低,能量的强弱,决定着这些功能的发挥与应用。把握住了气的特性,也就能够以简驭繁地把握好整个生命的健康。

  四、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人体内环境中的气,在各级体元的主持下,是既广泛存在又不断运动着的、具有极强生命活力的隐态质性精微物质。它“如环无端”,流行于全身,分布于各臟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内各系统和整体的生理活动。气的运动渗透于全身每一个微观生理活动中和整体生理活动中,决定和影响着机体整体和每一个细微的生理功能。

  气有人体内的运动,传统中医学中“省略”了体元的指挥机制而简单直接地称作“气机”,这是有别于道医学的现象,但并不会影响对生命的正确认识。气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在人体内环境中还是在宇宙外环境中,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传统中医学将气在人体内的运动形式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源出于《素问·六微旨大论》中。书中说:“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人体內环境的臟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和各类微观组织以及各系统,都是气的升降出入的场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性隐态质元性运动;气在人体组织内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止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死亡的到来。

  内环境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并不单纯只是推动和激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气的运动还在主导和参与臟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具体表现出其升降出入的运动特性。例如:肺的呼吸功能体现着呼气是出,吸气是入;宜发是升,肃降是降;脾胃和肠的消化功能,以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来概括整个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和排泄的全过程;机体的水液代谢,是以肺的宣发肃降,脾胃的运化转输,肾的蒸腾气化和吸清排浊,来概括水液代谢的全过程。所以,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由于气的运动贯注始终,因而整体上、实质上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体现。

  气的升和降、出和入,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从局部进行分析,并不是每一种生理活动,必须完整地具备升降出入运动方式,而是根据功能的不同,各自有所侧重,例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等。从整个机体的生理活动来看,气机的升和降、出和入之间必须整体性地协调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因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又是协调平衡各系统各类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协调平衡,传统称作“气机调畅”。升降出入的平衡失调,也就是“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气机失调”在生命活动中有多种表现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说:“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者之有,而责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例如由于某些原因,使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到阻碍,就称之为“气机不畅”;在某些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时,就称作“气滞”;气的上升太速或下降不及时,就称之为“气逆”;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就称作“气陷”;气不能内守而外逸时,称之为“气脱”;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就称作“气结”或“气郁”,严重时则称为“气闭”等。

  这些情况充分说明了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局部来看有所侧重,但是从整体立体上看气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且是协调平衡的,这种整体上的规律有序性,是生命活动正常的保证。

  五、气的分布与分类

  气的结构成分,由于它是隐态质元类的物质,不同于空气可以用显态的检测方法,分析其成分的结构,目前科学技术条件下它还是处于肉眼不可见状态,只有修持者在慧观中才能发现它的某些或者全部特性。需要依据慧观的能力而确定其全面性和准确性。并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气是一种本元(源)性物质,它具有全息性的特点,它既在其内部包含富集着道和德的全部信息,也集约着它存在和生发特定环境内的全部信息。“气”的名称极多,当它内部所富集的道生德一,“德一”的全息信息占绝对量时,前辈修真者将其命名为“元炁”、“原气”、“源气”、“道气”、“先天气”、“祖气”、“炁”、“精气”、“精一之气”等等异名。当德一已经朴散开,不稳定时,它内部同时集约着它存在和生发环境的全息信息时,前辈修真者则将它按照其内部所集约的不同成分,分门别类地予以名命。例如按照五行特性命名,则有金(义)气、水(智)气、木(仁)气、火(礼)气、土(信)气。这种命名,由于气的无处不在,无物不含的绝对共性,所以名称极多,大至宇宙,小至微观中之物质,都可以依其具体特性命名。

  修真者在修炼过程中,其关键目的之一,就是要不断地提高体内气中“德—”全息信息的富集量和质量,置换其屮约集的,含有局限性、个体性的全息倌息,综整归一,化常归德,得一归道。从而在整体上、立体上、根性上、本源上实现后天返先天,实践“人在德一内,德一在人体中”,真正的深化而进入“道在人中,人在道中”。

  人体内环境中的气,从整体上说,统称之为“真气”,真气是人体內各类型气的集约性名称。其气是由肾中精气、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和肺吸入的清气所共同组成。其中的精气是由先天一点灵光中析出的部分和从父母身中的凡炁中承传一部分,以及出生后至十四、十五岁期间从天地自然中所夺得、摄入的一部分共同组成。

  真气在肾、脾胃、肺、经络等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下所生成,修真者则还包括经脉系统和玄元隐态体元的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真气生成后灌注、传输于全身而无处不到。真气是人体气的总称,在真气中又分为多种多样的类别,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而分别定出各种不同的名称。主要有下列几种:(见下页人体气的来源生成分类表)

  (一)元气

  元气,也称“元炁”。传统中医典籍中又名为“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德性全息信息占绝对量的气,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也支撑着人们精神系统的“人之初,性本善”。

  1、组成与分布

  人体内的元气,初始时从父精母血中获得,在胚胎时期从母体中获得,这种承传、遗传获得性元气,在传统上统称为“凡炁”。这类气虽属先天元气,但出于凡体之中,所以其品性相对于一点灵光而言则为阴性。人将生之际,一点灵光入体,在气穴之中与凡炁阴阳配合,其中的全息体元信息分阴分阳,成为玄元全息初级阴阳体元,散布于各器官组织之人体内的元气,是从父精母血中获得元气全息基因和少量元气,出生以后又从天地中,直接通过穴位户牖吸收天德地气,逐步储备于体内。人类在7岁前的先天状态中吸收天德地气最为顺畅,但是在7岁至14岁这个生命的先天向后天转折期中,由于户牖门窗逐步闭合,所以男性15岁左右,女性在14岁左右,就会丧失这种自动直接吸收天德地气的功能。此时元气的先天库储工作即告完成。人体内库储的元气又名北海真水,它会经过尾闾逐步渗漏化为能量,被体内的体元和后天识神所调用消耗,其中眼耳鼻舌身的消耗量最大。元气的全部库储,对于不会养生者而言,男性将在64岁左右全部耗竭,女性则在48岁左右全部用光。

  肾中精气以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为基础,同时又依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及从天地之所盗得的先天元气。例如《景岳全书》中说:



  “故人之自生到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为之功,亦可居其强半。”元气的盛衰,既是取决于先天禀赋,同时与14至16岁前的先天期(7岁之前)和转换期中的获得有关,这期间又与人主动通过经典诵读或其它方法获得,以及人体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功能密切相关。常人的元气,在16岁以后就难以获得,处于被反夺状态,不断消耗库储而直到老死。

  修真人则可依法打开人体与外界的门阀,以十二经络系统、八脉质道系统、七丹窍系统局部或者整体,通过敞开体表的门窗穴位,甚至建立起“外延”式联系通道,连接多维空间,变人体这棵“无根树”而“生长”出有质无形的根和叶,直接从自然界和法界中获得元气。在身体内部则依照修身之法而“节流”,六门紧闭,六根不乱动,减少损耗,从而保证元气的供求,进行生命再造。

  《难经·三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这说明元气是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的。内至于臟腑,外达肌肤腠理,都是以三焦为通道,诸气合一,经过经络的传输而作用于机体的各个部分。

  2、主要功能

  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滋养和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有质无形滋养有质有形,有质有形消耗有质无形,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共性特征。德一分解后所化生的各种气的能量,是生命活力最根本的物质。机体的元气品质高而且充沛时,则各臟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活力就旺盛,机体的素质就强健而少病。若因先天禀赋不足,成长期元气的生成不足,或因后天失调,或因久病损耗,或因六欲七情虚耗,以致元气的耗损太过时,就会形成元气虚衰而产生种种病变。

  (二)宗气

  宗气,是积储于胸腔中的一类气,《灵枢·五味》中说:“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人体宛如一棵无根树,必须通过鼻子呼吸空气养形和养神,一口气不来则容易性命分离。空气中含有的微量天德能量和地气能量将会随呼吸的空气而进入膻中,空气中的有效成份被形体肉身所用,但是其中的微量天德地气却会与皓华体元调用的元气相互激荡汇化。经过这种激荡相融以后,一部分被传输至全身投入使用,有一部分则并不参与流动,而是储存于胸中的“气海”内,以供气机的内循环调用和体元的补充使用。

  宗气在胸中积聚的地方,称之为“气海”。有的典籍中称之为“膻中”,所说的膻中并不是指穴位,而是中丹田内。

  1、组成与分布

  宗气,它的主要成分是以肺通过后天呼吸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以及其中微量的天德和地气,以及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又名为谷气,加上调用体内储备的先天元气,共同组成其主要部分,相互结合而成一种气。元气是呼吸的初始推动力,谷气则是呼吸动力的补给。因此肺的呼吸功能,既与先天元气的储备量和调用力相关,同时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旺盛与衰变。

  宗气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作用于心肺功能,是心肺活动功能的原动力。上“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灵枢·五味》);下“蓄于丹田,注足阳明之气街(相当于腹股沟部位)而下行于足。”(《类经·针刺类·解结推引》)所以《灵枢·邪客》中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灵枢·刺节真邪》又说:“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

  2、主要功能

  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故《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其病在中;……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这充分说明了宗气具有推动心臟的搏动,调节心率和心律等功能。所以,在临床上常常以“虚里”处(相当于心尖搏动部位)的搏动状况和脉象来测知宗气的盛衰。

  (三)营气

  营气,是一种与血液共行于脉中的气。营气富于营养,故又有“荣气”之名。营气与血的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而常常“营血”并称。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故又称为“阴营”之气。

  1、组成与分布

  人类生命维系的途径中,除了呼吸以外,食物营养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营气是体内脾神“常在”体元调用库储的少量先天元气,然后与人体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结合,汇化融合而成。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既包含着食物中所携带的微凉天德地气能量,同时也含着有相的可供肉体使用的营养物质。这两种能量和物质在脾胃中完成分解与合成,然后分别供给体元和肉体使用。体内储备的先天元气是营气产生的根蒂,这一初始能量和来自人体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化融,共同产生和构成营气。营气是元气与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汇化所产生,其中既有元气同时含有谷气所化。《素问·痹论》中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府也。”这说明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循脉流动,营运于全身,发挥营养化生功能。

  2、主要功能

  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营养和化生血液两个方面。《灵枢·邪客》说:“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藏六腑。”水谷精微中的精气部分是营气的主要成分,营气是臓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

  (四)卫气

  卫气,是一种运行于脉外之气。卫气与营气同属于元阳和谷气所化,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属于阳,所以又称为“卫阳”之气。真水储备的多少,元气的强弱,决定和影响着卫气的强弱。

  1、组成与分布

  卫气的生成来源于元气、营气、宗气,它是这三种能量的融合集约,所以,卫气的强弱与肾气的强弱密切相关,当元气较充沛时,结合部分营气和宗气,就能产生较强盛的卫气。卫气在体内属于一种活泼灵动之气。它的输布活动力特別强,流动很迅速。所以它不受脉管的约束,广泛运行于经脉内外,输布于皮肤、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膜。修真实践中的卫气充沛者,体表可构成厚薄不同的气体辉光。其中的金光,带有针芒光丝性,是比较强的一种卫气,能拒邪气于光芒之外。德一能量成分的卫气,则具有融化的功能,凡触之者自动消融无踪,故百邪不敢犯之,比金光更胜一筹。

  2、主要功能

  卫气的功能,《灵枢·本藏》中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矣。”依此归纳,可见卫气的生理功能有二方面: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臟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等。

  营气和卫气,都是源出于元气和水谷精气,是以谷气为其主要的生成来源。但是这两种气功用各异,“营在脉中”而“卫在脉外”(《灵枢·营卫生会》);营主内守而属于阴,卫主外而属于阳,二者之间的运行必须协调,不失其常,才能维持正常的腠理开合、正常的体温,以及正常的防御外邪的功能;反之,如果营卫不和,就会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者汗多以及抗御外邪能力下降等征象。

  人体内环境中的质元隐态物质之一的气,除了上述最重要的四种气之外,还有“臟腑之气”、“经络之气”等等。臟腑之气和经络之气,实际上都是在元气所统驭下,多种气集合一起,其中的成分各有侧重,在体元整体全息性地总调控下的动态平衡性传输、渗灌、输布。当这些或者某些气同注于经络中时,就称之为经络之气;灌入于臓腑中时就称之为臟腑之气。即成为某一臟腑或某一经络之气,它属于人体真气的一部分,其中含有元气,元气是诸气生成的原动力和生发能量,是构成各臟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又是推动和维持各臟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修真生理学,用物元、质元、体元这三元论述人体隐态生理系统的物、质、全息体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中,气是质元的基本质能物质,修身修真学探讨人体隐态质元物质,研究气,在基础阶段是为指导去病疗疾、强身健体的基础方法修炼服务,使学习者理通法明,有的放矢地进行修炼,顺利地完成清地平基,进入筑基炼己层次之中。在初级阶段,是为初真修习者深入研究人体生命科学,探讨性命双修法理,顺利完成筑基炼己,进入“人法地”阶段的修证服务,帮助立志修真者“穷理”,使实修者更好地掌握初级阶段中的方法,在性命双修实践中做到“理通法随”。

  人体内环境中的质元隐态物质——气,通过上述探讨,我们不难发现人体整体中只有三种气:宗气、营气、卫气,是以集约本体全息元为主导的气。这种气又都是在体內的德性物质——元气的主宰下所生发的。这种现象是人体小宇宙内的一种个体性、小环境的“一气化三清气”的现象。道理的同源性是无处不在的,隐态物质的全息现象同样是一个普遍规律。

  人体内环境中整体性地存在着四大类气,锻炼和修真证道,以元气的内部调动和外环境的采聚为主要方法。这是出于其它三类都是元气所化生,是末,元气才是人之本源。舍本而求末,不符合道家的整体观。宗气、营气、卫气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和健康的基本质元隐态物质,它们与生命体生理功能作用结合紧密,这三类气中用全息观分析,其内部所集约的主要是遗传全息元和个体全息元。完成这类全息元的置换,非高能量、高质量的道性全息元则不能实现。而元气则不同,元气中所富集的主要是德性全息元,贵德尊道,以“道莅天下”,则“道生之,而德蓄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元气的盛衰始终决定着宗气、营气、卫气的生成和盛衰。元气不足的常人,必然会主要依赖于谷气和清气的不断参与和补充,才能正常地生成。元气是诸气之帅,元气充沛时,元气即可以自行直接生成宗气、营气和卫气,就可以减少对于饮食和呼吸的依赖性。修真界中的“进入胎息宗气旺,自然辟谷营气纯,真元接天卫气壮”现象,充分说明元气的盛衰是生命的根本,修真实践者和道医从业者,都应当执此一以牧三,用中守一,从而“道法自然”,法无定法,把握住修持和运用德一的至简至易性,从繁返朴,把握住修身之根本,道医之根本。

  元气的质有优劣之分,元气中德性全息元的含量有高低层次之别。元气的内在质和量,是修真学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元气具有光的性质,其光的强度和色彩特性,由元气本身内在的质和量所决定。今后随着修证的深入,我们将逐步展开对光的探讨。

作者:熊春锦

整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道德教育与养生研究中心 何良庆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道医学,熊春锦,道德教育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9616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