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德教育 > 《东方治理学》(20)无为洽理与集体意志力
《东方治理学》(20)无为洽理与集体意志力
2018年08月31日 16:02 道德教育
分享到:
第五章 治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第五节 无为洽理与集体意志力

  东方治理学的诞生,源自于对无为和有为的深刻认识。人类生命基因片段的空白区域中,存在着质象属性而非物相属性的两大至为关键的元素,迄今仍然未被科技发现与揭示。一且被人类外求法的科技所揭示和正确地激活,将会使人类社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和生命质量的巨大提升。这两大至为关键的元素,就是镶嵌在基因空白片段上的质象属性的无为治理和集体意志力。

  一、生命的无为治理是什么?

  要想明白人类生命中的无为治理,首先必需了解天道对万物的无为治理和地道(地球)对万物的无为治理。天道运用阴阳能量运动的四时(春夏秋冬)变换,无为治理万物;地道运用五行五德的消长生克变化而无为治理万物。天地运用这两类无为治理,实现着“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的自然法则与秩序。

  人类的生命同样是老子所揭示的“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人的生命是宇宙天地的缩影,是微缩版的天地。人类基因中完整地镌刻与携带着无为治理的全部基因信息,但是却因为后天意识在生成过程中所受的教育,违背大道自然的根本法则与秩序,并且丢失度、数、信,促成后天意识错误的生成,使生命中的无为治理产生一部分丢失与抑制。仅剩下内五行的心、肝、脾、肾、肺的无为治理幸存,而外五行的眼、耳、鼻、舌、身的无为治理被后天意识所屏蔽而废用消失。人类后天有为性的智识与意识的私与欲,缺乏自律性的节制,是生命无为治理完整性的破坏者,也是内臓仅存无为治理的干扰者和破坏者。

  二、什么是集体意志力?

  人类生命具有群体共生性,集体意志力是指每个人生命基因中群体自觉性的既定目的,并根据集体目的来支配、调节个人的意识与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集体目的的品格、品质与品行。集体意志力是镶嵌在基因中的记忆与能量,是对个体意识和意志力的规范与制约。根据能量的大小,可判断出一个人的意志力是薄弱的,还是强大的;是发展良好的,还是存在障碍的。集体意志力是规范个体全部精神生活的自然导向,而正是这种精神生活,在引导着行为的方方面面。当人们善于运用这一有益力量时,就会产生决心而指导行为;而人有决心就说明意志力在起作用。人的心理功能或身体器官对决心的服从,正说明了意志力存在的巨大力量。

  三、无为治理与集体意志力在各种生命链中的表现与作用

  万物皆是道生德养,无为治理与集体意志力的基因携带在各类生命链之中,人类同样具备着这一生理本能。只需要清理后天意识与智识的障碍与屏蔽,就能释放出强大的势能。例如,蜂群就是各种生物链中最为突出的具备无为治理与集体意志力的王国。在蜜蜂的王国中,没有语言教育,而只存在行为教育。它们基因中所携带的无为而治与集体意志力的记忆,是整个蜂群兴旺强盛的根本保障。个体意识与行为完全被集体意志力所规范和融化,蜂王只是单纯司职于产卵繁衍后代,却并无居高临下的任何行为和管理表现。工蜂依据蜂龄的长短和能力的强弱,自觉地各司清扫、加工、守卫、采集、饲王等等不同的职责,整个蜂群处于高度的无为而治状态,却井然有序、分工精细,毫无管理痕迹。这一切都源自于它们生命的基因记忆和行为示范教育。

  不仅蜜蜂王国如此,在蚁群王国中同样是如此。在其他一些动物群中也是如此。牛群生存于生物链的低端,却能依靠基因中的无为治理和集体意志力,维护着自身的生存与繁衍壮大。非洲野牛群在移动中,外圈必定是年轻力壮者,幼小、衰老者被围在中央。肉食类的入侵者,同样只能依靠群体行动,才能突破它们的防线,或者攻击掉队者。即使是兽中之王的狮子,如果单独擅闯野牛群,也难免性命之忧。这同样是它们生命基因中无为而治与集体意志力的强大魅力。

  人类是万物之灵,这个“灵”字,就是古代圣悊们对人类生命基因中质象片段记录的慧识发现。人类基因在质象层面中,具备着宇宙天地自然的法则秩序,以及无为治理和集体意志力。人类生命是五灵基因的复合体,也就天然地具备着无为治理与集体意志力的本能。人类同样是“道生之,而德畜之”,道在化生人类之初,在人类基因中所设置与植人的基因记忆中,最关键的生命治理模型,就是完整而全面的无为治理,以及生命最终回归于德和道的集体意志力。这两者是人类生命精神系统中最为核心与关键的部分,只要能够顺应而不违背这两大基因记忆,人类就能实现生命的升华与进化。

  观察研究各类生物链,我们再“以身观身”①,也就不难发现无为治理和集体意志力在人类生物链中的迷失。无为治理在人类前六识的意识、身识、舌识、眼识、耳识、鼻识中基本完全丧失,而无一幸存,以至于人类对自然异常变化以及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远不如一般动物,完全要依赖外延性科技仪器相助,才能被动知觉。人们以妄为常,反而将那些前识无为治理功能仍然幸存的人士视为另类,或者冠名为“异能”而侧目相看。人体内在的五臓六腑虽然仍然坚守着无为治理,避免被后天有为意识直接干扰破坏,但是仍然难以安稳与平静地保持无为治理的生理功能,健康常常被后天有为的意识与行为所自我戕害。近代西方医学虽然发现了生命中具有非随意肌和随意肌两大类的组织器官,可以很好地解析什么是无为和有为;但是人们却将随意肌的定义片面固化,未能发现随意肌系统原本同样具有非随意肌生理功能的属性。其中的先天无为生理功能,只是被后天有为生理功能所强行屏蔽而废用,造成觉知功能后天有为的单一化,而并未能与先天无为生理功能并行不悖,以及共存共荣。这使得人类的前识沦至“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的可悲结局,人类前识的觉知性在某些方面连低等动物都不如,玷污了“万物之灵”的美誉而名不副实。

  ①《德道经》第十七章《善观》。

  四、人类丧失无为而治和集体意志力的原因

  既然道生德养万物,万物全都被天道赋予了无为治理和集体意志力,那么,为什么唯独人类却部分或者全部丧失了这些天赋的生理功能呢?

  老子曾经深刻地揭示:“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天赋人类的无为洽理和集体意志力,是“见素抱朴”的先决条件;而超越生理需求阈值的私与欲,则是毁灭这一先决条件的祸根。人类最佳的学习教育方法,就是少私寡欲,性定欲平,从而实现“见素抱朴”,全面恢复天赋人类的无为治理和集体意志力。这种人间绝学的实践,能够使生命免除忧患困厄。

  天地无私,无为治理,四时不息,所以地久天长。人类放纵私与欲的膨胀,缺乏自律节制,是无为治理和集体意志力毁灭的祸根,也是摆脱物相束缚进入质象中“见素抱朴”的最大障碍。私与欲的生成,必然诞生个体意识,从而与群体意识对立,分庭抗礼。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也就共构成为一对矛盾,互为阴阳,相对共存,此消彼长。只有以德居中,“中气以为和”,才能制约此消彼长,达到平衡状态。
  图2-3意志力的旋极

  人之初,性本善。人在婴儿期的3岁之前,普遍还透发着基因中所携带的无为而治与集体意志力。婴儿幼小的生命中,并未产生个体意识,不存在人我之分,以及主体与客体的区别。他们对“我”的表述并未生成,而常常只是以自己的名字表述主体的存在和需求性。这种生理现象就是性识中所携带的无为治理与集体意志力的萌态释放。但是,由于家庭教育者早就已经丢失了性识、慧识、智识,处于私与欲的意识层面,对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教育,是以私和欲为标准的教育,才使孩子逐步放弃先天无为本能的基因记忆,日积月累地生成个体意识和个体意志力;使前识的无为治理与集体意志力被屏蔽而丧失。

  集体意志力与群体意识并不是同一平面的概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群体意识只是个体意识的对立面。而集体意志力,是集万有为一体,符合“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这一自然规律,是指基因中既定的道与德的最终目标。人类在离道失德以后,随着私与欲的膨胀增强,基因中的这种集体意志力被侵袭和腐蚀,失去唯一性而被分解成多种层级和异名。例如民族群体意志力、国家群体意志力、宗教派别群体意志力、政党群体意志力、团队或事业群体意志力、血缘宗亲群体意志力等异名同类。这些群体意志力距离基因原生态的道根德本的目标定位相距甚远,落差层级性明显,难以全面展开和发挥基因中以德与道为目标的集体意志力能量。因而难以像天地的运化那样天长地久,只能发挥作用于短期,各种群体意志力只会存在于一时,便弥散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与各种群体意志力相对应的,是狭小而局限性较强的个体意志力和家庭意志力。个人与家庭的意志力,具有强烈的私欲烙印,与各种群体意志力存在着能量的非兼容性。中国古代的圣悊们早就洞察其中的因果关系,因此,东方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以道德文化为主导,建立血缘宗亲文化的地域。血缘宗亲文化的原生态,是以尊道贵德为核心、为中轴,将个人和家庭意志力的小私,与群体意志力统一、提升的文化机制。对此,我们仍然可以从每个血缘宗亲的族谱排序文字中,发现这种文化教育存在的客观性。而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每个中国家庭的中堂上还曾经悬挂着的“天地国亲师”的条幅,所反映的正是中华民族教育中承传群体意志力的层级性,以及回归道德集体意志力的终极目标性。敬天爱地的目标,其本质就是从群体意志力上升为集体意志力,从而激活基因中原生态的回归德与道的终极目标;而其他层级则是群体意志力,是突破私我小家意识束缚的必然需求。

  老子曾经精辟地揭示个体意志力与集体意志力之间的天壤之别,以及彻底改变的办法。他指出:“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①这段话中,老子一连运用四个“我”字,凸显出小我私欲对生命基因中的无为治理和集体意志力的束缚性和屏蔽性。这个打上私与欲烙印的“我”,存在着主体与客体之分,小我私欲就是在生命体内破坏无为治理与泯灭集体意志力的关键因素。小我的后天有为,小我的浮华躁动,小我违背天道自然法则,不守度、数、信而举事的行为,小我的欲望意识,不融入群体意志力和集体意志力的更大能量场中,不论是修身还是治世,全都必然乱象丛生,难逃困厄危亡。智识与意识中的私欲小我,是无为治理与集体意志力释放而发挥作用的最大障碍。只有通过“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修身明德实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层级次第性求证,去私立公,去个体意识,立群体意识,才能重新唤醒无为治理和集体意志力的基因记忆,全面恢复对生命的无为治理;生命内环境才能产生和出现同于德与道的根本转化,通过集体意志力能量的释放,实现修身与治世的最佳效果。

  小我化归于群体中,如同江河之水终归大海,私化入公是一种群体性共同存在的本能,个体离开群体则无法发展。“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②看一看蜂群王国的无为而治以及群体意志力,看一看牛群、羊群乃至于狼群的生存法则,就能知道人类的群体意志力差距在哪里,集体意志力是如何丧失的。人类放纵欲望和贪私将生命本性中的无为而治全面进行压抑,将生命本能中的集体意志力转化成私我小欲而唯我独尊,阴意识霸治自迷,从而严重障碍了社会健康正确地发展,长期内耗互斗,在兴亡周期律中浮沉而没有出路可寻。

  ①《德道经》第二十章《治邦》。

  ②《德道经》第五十一章《无私》。

  五、正善治式地激活无为而治和集体意志力方能实现长治久安

  集体意志力是万物基因中的本能,群体意志力是回归集体意志力和无为治理的自然过渡。回归德与道的集体意志力具有唯一性;但存在不同量级、特征的私与欲的群体意志力,却具有必然的层级性,只是将小我升级成为“我们”的群体性。《黄帝四经》中指出:“审察名理名冬始,是胃究理。唯公无私,见知不惑,乃知奋起。”所奋起的就是基因中的集体意志力的能量释放,它具有无比强大的动能与创造力。

  人类社会长期客观地存在着个体意志力、群体意志力、集体意志力三种推动事物发展以及发挥创造力的能量。但是,个体意志力如果不具备少私寡欲的特征,以及融人群体意识内,则并无价值和意义。群体意志力是私欲型个体意志力能量的拮抗剂和溶解剂,也是基因中集体意志力能量释放的激活剂。

  群体意志力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和创造力,这种能量同样具有用之正则能为人类造福,用之邪则是人类灾难的双重性。人类社会在20世纪中,东方出现毛泽东,曾经将群体意志力发挥到极致。他将推翻三座大山、翻身求解放确立为群体意志力的目标,这一目标虽然并非基因中原生态的无为而治和集体意志力的回归道德目标,但是这一既定的群体意志力目标,已经远离小我私欲的狭隘目标,基本符合万物基因中的集体意志力释放的需求条件,从而使国民基因中的集体意志力本能被唤醒,群体意志力的能量强势喷发,为其所用,因而也就创造出了人间的奇迹,使一个新中国从此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在西方世界的德国,曾经出现魔星希特勒,他将“国家社会主义”作为全民族的群体意志力目标,激活国民的群体意志力能量,将群体意志力发挥到一时无人能敌的水平。由于被狭隘的民族主义成功冲昏头脑蒙蔽心智,希特勒悍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既给世界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也给德国社会民众带来巨大的苦难。

  而且,世上也不乏违背人性的本能,抛弃道德规范的制约,误导人们为私、为发大财而生存,激励私欲型的个体意志力释放,摧毁群体意志力,结果造成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滑坡、贪腐遍地而难以收拾纠正的案例。由此可见,不论是小我私欲的意志力,还是群体意志力,一旦缺失道德的制约,背离尊道贵德的自然法则,对人类而言都是灾难,并非福祉。

  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想走上长治久安的光明正途,在治理学领域中,无为而治和集体意志力这两点的正善治式的激活,缺一不可。因为这两点才是人类生命基因的本质,是原生态的动力,也是最符合自然法则秩序的巨大潜力。道生德养给人类生命基因所设置的唯一终极目标就是回归德和道,而能破坏这一目标实现的唯一的毒药,也就是小我的欲望和私贪。私与欲的自律控制以及放纵张扬,是人类万年以来的纠结之所在。

  人类最佳的治理学,离不开老子揭示的“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的法则。如果将治理的根本准确地定位在德和道的终极目标上,符合“道生之,而德畜之”的基因本性,并且社会形成共识,使生命中的集体意志力的能量全部释放,那么必然具有摧枯拉朽的强大势能和强大无比的创造力。无论是用之于修身还是治世,都能产生深根固柢、长治久安的必然效应。而且,个体意志力也就会自然地溶解于群体意志力之中,未炼己而已经炼己,未去私而私消,实现老子所言的“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的神奇效应,使孤修独行式的炼己,实现少私寡欲,变得轻松而自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群体意志力成为社会共识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道德民风就是强力的实证。

  如果集体意志力的释放与无为而治并行不悖,每个生命基因中的个体能力也就能够完全释放出来,“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达成无为而治,就会表现出德才兼备的不同个性,每个人生存与工作的定位也就不会迷失方向。只有“受命于天”①的基因任务清晰,“定立于地”②的群体意识职责明确,才会出现物尽其才、人尽所能而自然有序的社会状态。执行、管理、决策人才,因德才的不同而各配其位,各当其位,也就具有自觉性与自律性,从而与藏私挟欲的自以为是告别,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①②《黄帝四经·立命》。

  六、宗亲文化治理与集体意志力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经历了道的皇治、德的帝治、仁的王治等不同历史阶段的变迁。古代的圣悊(哲)们早就洞察人类的治理必定会因为欲与私的逐步膨胀而离道失德,与天地日月的自然规律和秩序渐行渐远,丢失无为而治与集体意志力,因而为了防微杜渐,在人类构成社会的早期,就在治理学中建立了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体制,这就是宗亲文化。宗亲文化在世界其他地域并不存在,或者早就熄灭于历史的长河中,唯独在中国一直延续至20世纪50年代之初。

  圣悊们深知生命基因中的无为治理系统与集体意志力,在无为治理系统方面,只有通过道德修身实践才能真正维护而不会衰退;而集体意志力基因释放,则需要必需的外在环境才可能透发。家庭虽然是社会的细胞,但是家庭却只是个体“私”与“欲”的放大版,对集体意志力的释放与形成具有束缚性与屏蔽性。人类的家庭并不像蜜蜂王国那样完整地具备使无为治理与集体意志力完全释放的环境和机制,单个家庭中的生与养是单向循环,在家庭里必然会自然产生人我之分,平等性、互利性具有不确定性。而家庭与家庭之间又会产生家庭与家庭之分,乃至于整个社会都处在一个个家庭各自独立发展的状态,基因中集体意志力释放所需要的群体大环境,很难在以每个家庭分散活动的状态下形成。祖先中的圣悊们通过修身明德,掌握着其中的因果关系,因此在社会结构形成的早期,即黄帝时期,就已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姓氏文化。姓氏文化又称之为宗亲文化。宗亲文化是避免个体意识孤立或者独大的一种文化形态体制。祖先们早就注意到,要避免每一个生命一生下来以后就迅速地被家庭所束缚,被一个独立的家庭将其基因中的集体意志力屏蔽与束缚,就必须顺应生命先天无为治理的特征,而主动建立一种群体的体制,淡化和消除独个家庭的封闭性,给本性中的集体意志力释放设置一个良好的外环境。这种高于、优于单个家庭而建立的群体环境,就是姓氏文化的建立需求,宗亲文化形成的必然。姓氏宗亲文化体制,具有天然的血亲凝聚力,结构稳定性强,集体意志力容易被保护和具有释放的空间。

  姓氏文化是比个人和家庭更高一级的一种群体性宗亲文化。这种文化具有群体活动环境的机制。宗亲文化中具有群体教育、文艺(埶)、宜传、防卫、攻击等群体机制。

  在历史的长河中,宗亲文化这一初级群体,逐步成为社会和国家更大集体的基层体制,形成个人集体意志力初步释放与形成的外环境。与此同时,由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尊道贵德,敬天爱地,这样也就建立和规范着集体意志力的层级性和次第性。这个层级性从高至低、由大到小的顺序,就是“道德天地国亲师”。老师、宗亲、国家这三大群体系统,层级性地扩大,构成基因集体意志力显性的释放空间,使行为具有目的性和价值观。而大地、天穹、德与道,则成为生命集体意志力释放的寄托与最终归宿,使精神系统具有更高的目的性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学,是建立在姓氏宗亲文化基础上的治理学,是顺应生命基因中无为治理与集体意志力,具有道德文化根柢特征的文化。姓氏宗亲文化是激活生命集体意志力的摇篮,信奉道德天地国亲师的宗亲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稳定性,这种超越个体与家庭的群体性治理体制,成为中华民族长期稳定而未被任何其他文化彻底融化的奠基石。

  姓氏宗亲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长期被皇权所利用,也同样逐步离道失德,与古代圣悊创立她的初衷渐行渐远,糟粕的泛起淡化了精华。但是,姓氏宗亲文化高度符合生命基因的特征,并且能有效保护生命集体意志力的活跃性及其释放与生成,在治理学中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不应当被轻率地完全抹杀,而是值得在体制与机制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继承精华,使原生态的治理体制,在全球化的今天,在更加需要高度重视与激活集体意志力的新时期,重新焕发出生命力,“正善治”地古为今用。地球人类如果缺失高度符合道德特性的集体意志力和无为治理体制,真正的全球化必定会步履艰难,时日漫长。

  作者:熊春锦

  整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道德教育与养生研究中心 何良庆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东方治理学,熊春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2240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