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资讯市 【切换城市】

熊春锦:教人先明己 育人先立德

2018年06月26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承欢大仁

13
摘要: 什么是“明己”?那么,我还是引用老子的一句话: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孔子在《大学》里面讲到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学习《老子》五千言,建立一个“德慧智教育”的理念,首先在于要“教人先明己,育人先立德。”有一句俗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我们当教师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使命,担负着民族健康发展的使命,担负着国家未来的繁荣和非繁荣状态,所以,需要首先“明己”。


  什么是“明己”?那么,我还是引用老子的一句话: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孔子在《大学》里面讲到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都谈到了这个“明”字。如何才能“明己”?只有明了己才能教人。

  这个命题,说实话,从古到今都是一个关键课题。

  许多人都只是后天智识的明,并没有达到先天慧识的明。在古代,对这个“明”字要求是非常高的。第一,它要求我们的心灵具有道德的品质和品格;第二方面,要求我们在教人的过程当中,“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发出光明,把这个光明洒向你所要教育的人群。太阳没有求得任何回报,月亮借藉着太阳的光反射出自己的光明,同样没有向我们地球和地球上的任何生灵索取任何回报。所以,这个“明”,在这里就有一个“无私、无欲、大公”的概念。
  第二个概念,就是说我们对自己的内环境、道德的品质、个人的行为、作风的标准都要明白,符不符合这个德和道。只有掌握了我们自己如何验证自己的心灵是否有光明,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心灵是礼德光明。礼属火,我们的心能够自燃的时候,发出这个光明,这时我们的内环境才能够照亮别人。

  就像我们有时候见了一些道德修养层次比较高的人——做人的准则实践得比较好的,他身体周围自然就有一个能量场,使别人感到敬畏,使别人感到容易亲近,那么,这个人他的心灵就有一种光明的能量。我们许多的教师、老的教授,他们就有这种凝聚力。就像国学里面所说的“慈悲”,这个“慈”——仁慈的“慈”,具有这个慈力,那么就是有丰盛的阳木,这个阳木就能供给心灵发出光明。这个“慈”,就像吸铁石一样,才能吸住周围的众多的学生,使他们对这位老师尊重,学习他的榜样,学习他的光明,学习他的风范,学习他的风骨。作为一个教师——未来的教师,实际上我们作为一个人,都应该具有一个“明己”的过程,并且把明己作为一项重要的“修之身,其德乃真”实践的重要过程,这样才能使我们做到“教人先明己,育人先立德”。

  目前,我们正在从事的是应试教育,但是这个素质教育还处在一种缺乏或者不全面的状态。我们在教育工作当中、在教育理念当中,我觉着这个育人是否能够育好,与这个德立起来没有,有很大关系。做人要先立德,才能教人。因为,要当好老师,首先要先当好学生,都是互动式的。两者之间,无论是通过语言、通过文字还是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双向交流,都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的交流当中,就充满着五德的元素——金木水火土,大家可能都是研究传统文化都研究过了。实际上,这五种能量元素都是互动式的——也就是说“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品格、品德能量,都是双向流动的,需要我们首先立住自己的德,并且“导人以德,教人以德”,这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教育模式。

  而且谈到这个素质的问题,人文的素质包含的面非常地广。按照《老子》五千言、《黄帝内经》以及《周易》的理论,结合我们现在社会的现象进行分析:这个人文素质、我们的道德品质,是否能够“明己”?是否能够“立德”?要敢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的本因因素、内因因素、秉性素质以及习性素质。因为,我们人往那里一站,无论跟任何人接触,实际上都是这些素质的集约表现,但是我们现在目前大学生也好、中学生也好,的确这个人文素质是不太高的。
  从我在海外讲学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在东南亚、还是在欧洲,所碰到的大学生和中学生,这个人文素质不仅不全面,非常地狭隘,而且水准也非常地低。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在地铁上,我们常常能够碰到大声喧哗的,常常是我们东方的学子;闯红灯、横穿马路的也是我们东方的年轻人;随地吐痰的,也是屡见不鲜;向他们探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素质的修养,一问三不知。你说他精通外文吧,他却在那里读了两年,也还难以过德文的语言关,没有正式地进大学里面学习。你说中国的文史知识吧,完全是一片空白。所以,这些现象反映的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一个影响——对世界的影响。

  有感于此,我就觉得在我们国内的教育系统,抓好这个道德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的修养,需要尽早进行。不然,我们出去的一批学子在国外求学的过程当中,绝大部分都可能铩羽而归。的确,我也碰到了不少铩羽而归的。为什么呢?他们只知道花钱,父母发了财,有几个臭钱,仅仅读中学就跑出去攻外语,结果谁知道啊?这个德语特别地困难,比英文还难得多,读一年不行,读两年也不行,最后只好卷铺盖回家。

  针对这些现象,实际上就是个人的素质不行,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没有适应外环境的这样一个韧性。所以,在外部环境的那种客观条件下,也就无法完成自己的学业。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在本质因素上面、素质上,需要提高;在秉性素质上,也需要提高;而在习性素质上,我们需要尽快地用道德来净化。这样,才能提高我们一代又一代学子们的人文素质的水平。道德修养的能量高低,都显示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之中。要想建立起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素质,那么就必须要掌握我们在教育理念上要联系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
  在古代,根据《黄帝内经》所记载,将人分为几大类。第一类,叫做庶人、就是普通百姓的意思。第二类,是贤人;第三类,是圣人;第四类,是至人;最高一类,是真人。我不知道大家研究过《黄帝内经》没有?这个“庶人”是指一般没有从事过文化学习的人、社会最底层的劳苦的百姓、普通的人。“贤人”呢,贤人是指有机会、有机遇读圣贤之书,了解文史各个学科知识的人。读好了这些知识,按照我们祖先圣人的标准、真人的标准,在社会上支撑起社会的发展,支撑起民族的发展——包括人文发展、科学发展。这样一批人,实际上就是社会的中坚骨干力量。拿到现在来说,所有大学培养的这一批又一批的人才,都应该达到贤人的标准,那才符合我们中华传统的美德,符合《德道经》的要求。

  那么,贤人他的要求怎么样呢?——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法则天地”。效法天地的无私,遵循天地运行的客观规律,是比较难的一个题目、标准!

  第二个标准,“象似日月”。无论坐相、形象——无论外部形象和内部形象,都要像日月那样光明磊落,没有私欲、私念,把光明奉献给民族,奉献给国家。自己内部的能量,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并且释放出来。——这种能量实际上既包含综合性的人文因素的能量,也包含个人对周围外环境影响的能量和能力。

  “辩列星辰”。要求我们达到一种:抬头你能了解宇宙天体的运行轨迹和规律,各个所在的位置。这些对应的位置对我们身体的内部、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的影响和作用力,都要能够说出个一二三,并且遵循这些规律。

  “逆从阴阳”。老子曾经说过:“反也者,道之动也。”逆从阴阳,这就是说要求我们认识了万事万物的阴阳属性和阴阳特点以后,你能够把它导向反方向,向道和德的方向运动。因为老子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那么,阴阳是一个“二”,如果让它顺化的话,那就无休无止地变化下去。但是,如果你掌握了规律,把握了万事万物的阴阳属性,引导它复归到“德一”。老子所说的这个“一”是“德”,因为,他在他的篇章中强调了“恒德不二”,只有处在“恒德不二”的状态下,才是一种圣人的状态、至人的状态和真人的状态。如果任这个“德一”朴散开来、分解开来的话,那么,你就是在顺从阴阳的顺变,就会越来越复杂,就难以认识自然的真理、生命的真谛。所以,这个要求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高的,要有很深的道德素养和丰富的学识。

  “分别四时”。能够分别四时能量的转换和变化。这种四时、四季、四方、四气等等方面的各种变化对我们周围的影响、对民族的影响、对国家的影响、对我们生命本身的影响,都要能够知道个一二三。将自己整个的知识面要拓展开来,吻合到自然的整体规律之中,符合这个自然大道的规律。
  所以说,《老子》五千言阅读之后,首先是“明己,知人”。明白如何自己去做人,然后运用最符合自然规律的这样一个特点,来衡量和检验我们如何去教育别人,如何作为表率影响周围。所以,老子的教育理念就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其实,古代的教育理念就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也是教做真人。”

  特别是老子的“为学而日益”,那就说我们后天所学的智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逐步增加丰富的过程,需要我们逐步地积累起来。而且,所学的内容应当是健康的、有利于民族、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个人的性和命——性命的健康的内容。一切不利于这个目标的东西,都不在我们学习和掌握之内。

  “为道日损”,就是说我们求证我们心身中的道,明白自己在来到这个世间的责任和义务,肩负的使命是什么。要想真正地达到明白,那非得要每天都去减少自己的私心,减少自己的贪念,最终达到光明的状态。这样才符合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个教育的准则,才能够真正地成就自己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

  所以,要是全面地回忆一下、考察一下我们古代的教育理念的话,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道德人文方面的教育,那么,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终将都可能产生一种“不打自垮”或者“一打即垮”的状态。这一点,我们在历史上是有教训的。

  有些朝代,的确是放弃了对国民的道德的教化,腐败到了极点。比如说,在秦朝,短短的一段时间,完全放弃了道德人文教育,那么,二世到胡亥手上就亡掉了。像隋朝也是这样,由于****的荒淫腐败,不顾民生的疾苦,在教育上也同样失去了道德的行为准则,也就很快地败亡了。在清朝,晚清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这些现象、这些教训在国际上也是有着这样的历史、很多的例子,在古罗马帝国也是这样。

  从另一个方面说,如果我们不重视道德人文教育,没有进行慧智型的科学发展创造力,同样也将落后于其他的民族,沦为被动挨打和被欺凌的国度。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如果抓错了方向,只是“唯智”教育、应试教育,而没有重视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的话,那么,精神这一块就缺隅。在慧智教育这一块没有抓上去,我们没有科学创造力。一个民族长期跟在其他的民族的后面,亦步亦趋地进行科学的发展,那么,终将会沦为其他具有创造力民族的奴隶。

  所以,研究了我们的生命的现象,研究了历史,深切地感觉到我们现在民族的教育有一个大的空缺地方,需要我们及时地补起来,这也就是道德素质教育以及孕育、开启我们慧性的一种教育。
游金地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Powered by 游金地,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承欢大仁]
标签: 德慧智教育 道德修养 道德品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