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度人不仁,不保四体。”(战国《孟子.离娄上)
【注译】
四海:即天下;社:即国家,三代天子分封,请诸侯有其国宗唐:指诸侯的采邑(封地)。孟子说:“夏、商、周三代取得天下是由于仁德,他们丧失天下是由于不仁德。国家的兴起和衰败、生存和灭亡也是这个道理。天子如果不仁德,便不能保持他的天下;诸侯如果不仁德,便不能保持他的国家;卿大夫如果不仁德,便不能保持他的封地;士人和百姓如果不仁德便不能保全他自己的身体。”
【品读】
在儒家看来,仁德是“国之所以废兴存亡”的根本,也是上至天子下至庶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夏、商、周三代,是儒家推崇的“德治”时代。夏禹、商汤和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制礼乐,行仁义,务德治,“其法减德,其德诚厚”,所以出现了“德治”时代。夏桀、商纣和东周末世诸王失道失德,荒淫暴虐,导致世道衰微,礼崩乐坏,终被“革命”而失天下。
“桀、封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离娄上》)以此推之,诸侯、卿大夫、士人和百姓不行仁德,必然殃及自身。为此,孟子警告说:“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现在有些人害怕死亡,却乐于不仁不德,这好比害怕酒醉却偏要喝酒一样。)其意在于警告上至天子下到庶人必须记取历史的教训。
作者:许 树 侠
校稿:游金地小扬
本文属于公益用途,意在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评论您的观点!文章中如有错别字,欢迎指出,我们将积极改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游金地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95号 | 青网警备 37020002140015号
标签: 国学 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