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资讯市 【切换城市】

熊春锦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法论精髓:一元四素方法论

2018年06月26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承欢大仁

14
摘要: 《德道经》以她“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大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我们构筑了无出其右的辉煌哲学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到底是什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巨系统、大系统。但是其中的精髓,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其实仅就《老子·德道经》而言,她所阐释的哲学思想就是一个大唯物主义和唯德辩证法的哲学体系。《德道经》以她“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大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我们构筑了无出其右的辉煌哲学体系。


  这一体系,是以“道”和“德”作为基本的哲学概念而展开的。老子在他的著作当中说,“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繡呵!繆呵!獨立而不亥,可以爲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爲之名曰大。”由此可知,“道”所指的是宇宙的本源状态,也就是说这个“道”就是“无”。当然,这个“无”,是指现在简写的“无”,而不是“無”。这个“无”,主要是指的天地的能量运行状态穿插于阴阳之间。

  这个“○”,是用数的方式来提示道的存在。而且老子在他的著作的第二章当中,还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黄老之学当中,用这个数来象喻这个德,以“一”为用,用“一”来代表最初始的道所产生的宇宙的物质能量和她内在的物质品格,属于一种纯而不杂没有分崩离析的状态,独立为一。因此这个德,简单地说就是道所派生出来的,是产生宇宙万事万物和推动宇宙发展的源动力,是道○生万有的基础物质。这个基础物质,在数上面就是“一”,她既是能量,也是品格,也是物质的一种完整的属性。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这个道○诞生了德一的能量、德一的品格,从而才使万物具有了阴阳的属性。阴阳的属性里面又含有“三”的成分,只有含有这个“三”,才能够生生不息。这个观念,与西方的一分为二是有差异的。老子是用的“生”,而西方的哲学观念是“分”。“生”当中,就使这个“三”里面包含着这个“一”的本身。“分”,就是它的分开,其属性可以说也就不存在。所以在研究中国的古文化的时候,一定要逐字、逐步地进行解析。老子在这里后边的三句话,说的也就是事物——我们所演变的万事万物都是以阴阳的状态存在的。但是我们把握这个事物,又不能够偏执于这个阴阳,还要把握住万事万物中所含的能量——推动他们变化的能量。这个能量就是“一”,把这个“一”把握住了,我们就能够认识阴阳、解析阴阳和把握阴阳,并且控制阴阳的正确变化。这样,才是一个符合自然大道客观规律的一个发展方向。这段话,也阐释了中华的科技文化一元四素研究方法论的哲学原理。

  我们明了这一个基本概念以后,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方法。因为近几十年以来,我们基本上是完整地接受和学习掌握西方的逻辑推理和实验证伪的方法论。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研究方法论,基本上是不太珍惜的,或者说是放弃的。

  什么是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呢?主要是一元四素方法论。这个方法论,早在汉代以前,可以说在春秋以前都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个“一元”,也就是无所不在的,人能守元,元则摄之;人不守元,元则弃之。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淮南子·原道》指出:“执元德于心,而化驰若神”,这就是说:只要将心灵道德化,精神就能产生质变升华,我们头脑中的慧识就能够驰骋于万物之间和万物内外,那么也就是一种大智大慧的状态,从而诞生出大智大慧的这个理论。这个理念,就是一种道德的思想,因为古人论道德,他不是像我们现在所讲的道德的理念,只是一种行为准则,只是一种社会的公共的制约;老子所阐释的道德,主要是指的——天、地、自然的客观规律和其中变化的动能,是个能量。

  中国古代的研究、研究宇宙万物和我们人类本身。都是用“德”和“道”作为最高统帅和最高的归宿的研究方法,这也就是中国古代的“一元论”。“一”,就是指的“德”;“元”,就是指的“道”;“一元四素”的方法论,就是在这一基础上,由浅入深、四素完整地逐级展开,最后又终归于“一”了,是这样一个系统的研究方法论。关于这个“一元”的深刻内涵,其实全部都蕴藏在《老子·德道经》之中。

  所谓“象数理气”四大方法论,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排列方式和方法。什么叫“象”?什么叫“数”?什么叫“理”?什么叫“气”?这四大方法都是由简单到深刻,由有象到无象,整体地把握阴阳。“万物皆有象”,在“象”的分析上面、在“数”的分析上面、在“理”的升华上面和在“气”的认识上面,都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的深入和升华的过程。可以说,这四个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逻辑性极强的、由浅入深的解析方法论。
  图 旋极图

  以“旋极图”的图像为例,它指导我们用身体,包括眼耳鼻舌身,去观察象、体于象、观于象、拟于象,用我们的慧识、用我们的灵感、用我们的直觉去悟这个“数”。智识呢,记下这个“数”、分析这个“数”、推理这个“数”,运用慧识这个创造力、创造性,与智识的思维分析其理论,悟其理论,阐释其理论,运用道德之心与我们的大脑以及甚至我们无所不在的身感,用身体来观察这个气。这个气,在西方都是直接将它翻译成“能量”。因为我们东方的这个理论,传达到、西传到欧洲和西方以后,他们就感觉到中国的文字里,这个“气”表述的就是一种能量,所以他们直接就翻译成“能量”这一个名词。这要感受和观察这个“能量”的流动、走向、目标、释放、接受的全过程,运于气,用于气。

  这四大系统性的方法论,互为依存,互为佐证,互根互用,互推互演。既揭示了万物太极的阳态显性的完整内容,同时又揭示万物太极阴态的、隐性的能量场的内容,以及其中运动变化的规律、生成要素以及必然的趋势,将万物生成、演化的终极归宿、特点和规律完全纳入在这四大要素中,系统地展开和揭示,从而构成了一部完美的、西方研究理念无可替代的一个科学研究方法。

  这个“象”,主要是指的所见到的象。就像《左传·僖公十五年》这部书里说过的:“物生而后有象”,万物诞生以后,就必然具有这个“象”。《易》的《系辞》里面,也说:“见乃未之象”,凡是所看得到的实体都称之为“象”。现在我们经常所提到的“象”,那就包括万事万物的本象和拟比的内象、外象、形象、景象、现象、象征等等。

  “数”,就用数学的方式——数学是科学的“无冕之王”,用数来表述万事万物,是最简单而又直指根源的一种方法。老子曾经说:“善数者不用筹策”,《说文解字》里面说:“数,记也”,也就是说用数学的方式来认识万事万物。

  “理”字在我们的古人眼中,是指事物的本源规律的路径,“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也就是说掌握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顺着它的纹路来解析它、剖析它,这个就称之为“理”,“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尖脆轻重黑白之谓理”。所以“象数理”这三个元素,可以说在西方也是被广泛地采用的。在“逻辑推理”和“实验证伪”这两个科学方法当中所用的方法,基本上还是属于“象数理”这三个传统文化、国学文化里面的方法论。
  但是不同的是,我们东方文化和科学研究当中都采用了“一元”作为辅导,而且有一个能量研究,对看得到的能量和看不到的能量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研究。例如,《黄帝内经·灵枢》里面就曾经说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礼器·月令》里面也说:“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说文》当中,也提到了:“气,云气也”。

  对于气的认识,我们从汉代编撰的字典当中也可以看到,对于它的概念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有深有浅,但主要说的是一种能量的流动的形式。这个气,既有我们现代科学已经揭示了的一种空气里面的成份,也有现代科学还远远没有发现的这个能量的成分。这一点,国外通过高能物理学的实验,曾经想把它发现出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但是从许多的事例当中,他们又发现这个能量是客观存在,只是现在还没有办法把它揭示和展现在我们面前而已。至于说我们的祖先是通过什么方式,发现了这种能量的客观存在,并且判定出这种能量是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本,这一点还有待于科学的发展和揭示。

  所以我们古代的研究方法论,你要想认识古代的这些方法论,运用这些方法论,那么你就必须要整体地把握一元四素的方法论。并且按照孔子所讲的“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按照老子所讲的“修之身,其德乃真”,这个“修之身”和“修身”就其内含是一个基础。我们只有通过修心和修之身,去认识这个德一的能量,你才能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承传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游金地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Powered by 游金地,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承欢大仁]
标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元四素 研究方法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