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资讯市 【切换城市】

青岛城市记忆:大窑沟的堂邑路老邮局,永远的城市记忆!

2019年04月01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丽婷

14
摘要: 曾经繁华喧嚣的大窑沟彻底的安静了下来,常年的萧条,再次来到这里,堂邑路、市场三路已是如此陌生、令人大失所望.同样的位置,虽然是一座更高大的邮局,但我们的心里始终是那座被拆掉的漂亮建筑,而这些,只能从些许珍贵的老照片里找寻那些难忘的记忆了......

    图片建筑即为曾经的堂邑路邮政局,这幢别具一格的建筑,曾是"大窑沟"地区的地标性建筑物.可惜的是,这座无数老青岛至今难忘的邮局已于1984年被拆除改造.

 

 


    1914年11月,日本趁德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出兵攻占青岛.日本占领当局在 "小鲍岛"和"大窑沟"两处区域划拨土地,供后来的移民建房居住,同时为了满足这里新增移民所带来的各种需求, 随着邮便局、公立市场、取引所等大型公共设施的陆续出现,以市场三丁目(今市场三路)、中野町(今聊城路)为中心的"大窑沟"逐步成为青岛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

 


    邮政局大楼建造于1918-1919年. 大楼位于中山路、济南路、堂邑路、冠县路、市场三路街道交汇的东北侧.建筑主楼三层,平顶钢筋混凝土结构,主立面采用当时盛行的对称设计手法,顶部石雕的装饰性山花则是日本20世纪初建筑风格中比较流行的式样.大楼的一层为邮政业务大厅,内有木制柜台和铸铁护栏,二三层则为邮局的办公区域.建筑的外墙采用了一种十分明快的淡黄色,使之具有了一定的提示性内涵.许多年来,这幢别致的建筑给许多人都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邮局使用侧门,而面对路口的正门大门洞似乎永远是关着的.门洞有高高的拱顶,由2个大柱子支撑着,下雨天常有人在里面避雨.老青岛们对大门洞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大堆的邮票贩子了.


    50 多年前,"集邮"仅仅局限于极少数人中.随着人民生活和文化的提高,逐渐出现了集邮群体.尤其在青少年学生中,学生们的集邮纯粹是搜集邮票.随着需求的扩大,在堂邑路邮局外马路上,出现一个小的固定邮票交换场地,许多集邮老人、大中小学的学生, 在这个小市场中收集交换邮票.市北区大窑沟堂邑路邮局外的马路,被称是青岛集邮市场的发源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青岛自发的邮票市场从这里开始,青岛集邮的商业经济也在堂邑路起步.随着改革开放,邮票交易市场也逐渐开始活跃,小贩们坐在台阶上,每人都有几本塞满邮票的集邮册.每到星期天,这里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里对于老青岛的集邮爱好者来说,是一座永远存于记忆中的所在.

 


    堂邑路上的这幢由日本人在80多年前建造的邮政局,在1984年被拆除后改建,按照当时的说法是,"由于建筑陈旧,营业场所狭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现代化需求……"等等.但在原地重建的15层白色大楼,无论从建筑的内涵、设计的手法,还是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程度上,都远无法与原建筑相比较.新楼房的设计者和决策者似乎只注重了房子本身的实用性,而忽视了建筑也可以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的价值.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座新建邮局因不符合防震标准而曾拆除重建,前后的建造期竟达10年之久.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几年后,市场三路一带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1993年12月的一个寒冷冬日,随着一声沉闷地巨响,相去不远的青岛市场(原人民商场)那高达30米的标志性塔楼轰然倒下,为这一今天看来并不算成功的改造,画上了一串多少有些无奈的省略号……


    曾经繁华喧嚣的大窑沟彻底的安静了下来,常年的萧条,再次来到这里,堂邑路、市场三路已是如此陌生、令人大失所望.同样的位置,虽然是一座更高大的邮局,但我们的心里始终是那座被拆掉的漂亮建筑,而这些,只能从些许珍贵的老照片里找寻那些难忘的记忆了......

(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整理:何良庆)


    转自:中管院道德教育中心

游金地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Powered by 游金地,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丽婷]
标签: 青岛城市记忆堂 邑路邮政局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