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资讯市 【切换城市】

熊春锦谈国学的概貌及现状

2018年06月26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承欢大仁

10
摘要: 到了近代以后,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国学就是儒学,并将医学、戏曲、书画、星象、数术等等,都归类在国学的外围环境条件之下。

  国学一说,出现在20世纪初,产生于西学东渐,西方的一些思想和学说逐步地来到东方以后,才提出了这个国学的理念。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在这个西方的学说向东方铺天盖地而来以后,我们的学者们为了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才提出了这个国学理念。


  对国学的内涵,可以说各家学派有一些不同的理解。在1906年时,邓实在《国学讲学记》中曾经提到过“国学者,合国所有之学说,就是国学。”他说到了,有了地以后,而人生长在其上、生活在其上,那么因而也就形成了国焉,就是国家就诞生了,即“有其国者就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这是当时最早的一个国学的理念,也是一个学以致用,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的基本原则性。到了近代以后,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国学就是儒学,并将医学、戏曲、书画、星象、数术等等,都归类在国学的外围环境条件之下。

  其实,我感觉到这个概念还不太全面。例如,我们拿一个传统中医做一个例子。传统中医是我们的国粹,这一点毫无异义、毫无疑问。因为我们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都知道,世界在开放,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在这个21世纪就更为明显。我们中国目前在国际上,可以说是三大文化在向世界进军,被世界广泛地接受,其中就有中医学。

  在早期,我们国家仅仅是饮食文化进入了世界市场,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遍地的华人餐馆可以说开遍了整个西方的各地。这是最早期的饮食文化进入了西方。到了上一个世纪末,中国的中医、中药和针灸进入了世界西方市场,受到普遍欢迎,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和市场,而且具有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被西方所接受。后来,中国的旅游业进入西方市场,也受到广泛的欢迎。因为现在中国居民到国外去旅游的很多,给他们创造丰厚的收入。这也是他们所欢迎的。实际上,目前中国走向世界主要是在这三大领域比较明显。
  从西方接受中国的传统中医这一项来看,就可以看出,作为国粹、作为国家文化领域的国学的内容之一,就不能简简单单地把它纳入到只是一个分枝,它也同样应该是国学的一份重要的内容。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道学诞生了后来的儒学,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是道学创始人老子的学生,这一点在《史记·孔子家训》和《庄子》的论述当中,都有一些记载。孔子曾经五次求教于老子,在老子的故里鹿邑至今还保持着一块石碑,据考证就是当初孔子向老子问礼的地方,这是有文史资料记载的最早的人文学说。

  其实,以两千五百年以前这个时间段为一个界限的话,那么在两千五百年至五千年以前,作为黄学兴起的时期。中国的古代文化主要是以《易经》和黄学——黄帝的学说为主体展开的。两千五百年以前,老学就出现了,老学出现以后,随之而来的诞生了儒学。所以,这个源流我们还是应该把它规范在整个国学的具体脉络之中,形成一个系统论,来看待我们的国学的历史和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理念。无论是两千五百年以前形成的黄老之学、还是两千五百年以来逐步占主导地位的儒学,都是我们中华优秀的根文化。

  只是这个根文化有主有次,其中《老子·德道经》的思想和文化,应该是这个国学的主根。在这个主根之上,才诞生了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形成了各个学派和流派。

  在此基础上,随着也诞生了儒学。随着历史的演变,儒学由于俱备了向上承继了老子的学术思想,向下又具有入世治世的作用,所以它就成为了社会的一个主流文化——也就是我们国学大框架之下的一个主流,延续了多年。其次,实际上在明代以后又诞生了新的理学,这个理学又取代了《老子·德道经》的学说和孔子的儒学的精华,而开成了理学。先把脉络弄清楚。这样我们才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我们国学的变化过程主次、主根和辅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实从国学的内容来看,在汉代初期进入我国本土的印度的佛学,也算是一个主要的支派。所以有些学者就认为,中国的国学主要有三大支柱,这就是道学、儒学和佛学这么三个大的支柱。当然,总体来看,主体的文化由于儒学是竭力主张入世治世的一种思想和文化,所以它形成的这个理论体系和人文系统是比较庞大的,延续到今天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

  我们讨论这一点是为什么?就是我们的国家目前已经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已经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走向世界。作为国学,我们如何寻到她的源头活水,从而使我们的民族接续文化之根,使我们的精神、使我们的人文素质,都符合国家的要求、民族的希望,去实现民族的振兴,去实现我们每一个人心灵道德的提升,使我们具有一定的智慧水平而迎接世界进入到我们国内,同时我们也走向世界。

  基于这一点,我在国外讲学的几年,也接触到了不少国内出去的学生,深切地感到,我们民族的国学文化在我们的年轻一代已经严重地出现了断裂期。我们出去的许多大学生中学生,他们虽然走出国门向国外去求学,但是的确他们不知道国学,不知道民族的根文化。所以在海外的华人就形容我们出去的学生,都是“香蕉型”的学生。为什么说是“香蕉型”的呢?就是说猛一看是个黄种人,头上顶着一堆乌黑乌黑的头发,是黄皮肤,但是剥开一看里面全是西方的知识,没有多少我们中国国学的内涵。无论言谈举止、行为和所讲述的理论,不知道中国的历史,不知道中国古代的文化,还远远不及国外的有些学者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比如说,有的人在通过一些检验的时候,外国人希望能够听到他们朗诵一首唐诗、背诵一首宋词,结果都不会背。只能说“我只会唱流行歌曲,不会背这些东西”。问他四书五经是哪些书,什么经是五经、什么是四书,也是一问三不知。
  实际上,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学者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爱好者,可以说都在全力以赴地研究中国的历史,他们将中国的领土作为一个大市场来进行开发,所以对中国的文人、历史、文化这些国学的内容展开了很全面的研究。但是他们的这种展开和研究,是建立在他们对自己本国的历史文化的深刻了解基础上的研究。而我们自己走出去的时候,却不能像他们一样具有本土文化丰富的营养,而是对国外的情况十分陌生的情况下走向了世界。许多学生的举止言行,实际上对我们的国威、对我们国家的威信、对我们这个民族、对世界各民族的影响,都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因素。

  所以要想提高我们的素质,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那么就要了解国学,知道国学,学****学,并且实践国学,这样才能使我们下一代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公民走出去,才能不会辱没自己的祖宗。

  像西方人,他们就高度重视这一点。整个欧洲,他们的历史博物馆平均一万人就有一个历史博物馆,全面地去对自己的子民进行教育、历史教育、人文文化的陶冶、他们本国国学内容的挖掘和学习。然而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的确是出现了一个断裂层,我们的学生很难读懂文言文了,对于祖先们的优秀经典也非常地陌生。这样一来,就使我们的人文素质出现了一个空白区,不具备我们一个具有优秀文明历史礼仪之邦的人文素质,这对我们更好地走向世界,使我们的中华民族以一个健康良好具有道德形的这样一个风貌,在世界上与其它民族共同前进,的确是一个障碍。

  所以在国学的研究方面,我们必须要认识我们的根文化,从其中吸取营养。正像德国的思想家亚斯贝尔斯所说过的:两千多年以前,有一个轴心的时代,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古代希腊也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古以色列也出现了犹太教的先知,他们都各自为自己的民族创造了文明,这个文明影响了现在两三千年。他还曾经说:以后的每一次文化的复兴都有一个规律,都必须回到历史的源头上,来进行吸取资料,吸收营养,吸取知识,然后再前进,然后才能够创造出灿烂的辉煌。
  亚斯贝尔斯的这一段话,也的确是反映了整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我们到了现在,处在了一个经济飞速发展、改革开放搞活、经济腾飞的时期,在文化上要想达到道德复兴、民族的复兴,同样也要回到我们中华源头活水的根源的地方,去重新吸取养料,吸取知识再前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中华民族民族复兴的辉煌。

  翻开世界历史的巨大画卷来看,为什么一些古文化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像巴比伦文化、埃及古文化、苏美伦古文化、印度的一些古文化等等,都在历史上消失了。只有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根,以及我们国学的庞大的内容,历久不衰,虽然历经磨难,但她还是顽强地生存着发展。我们自己也曾经想自己动手摧毁她,但就是难以摧毁,包括文字改革等等手段。实际我们有很多的行为是有点盲目的,但是却没有把这个中国的国学文化彻底地摧毁掉,这说明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特别是在上个世纪末和这个世纪初,世界各地掀起了对中国古文化学习的热潮,像西方国家对《老子》推崇备致。这种情况,我在西方讲学,我就知道。我在西方讲学的时候就遇到这个情况,许多西方学者几乎每家都有一本英译本、德译本的《老子》。因为他们公民的文化素质普遍都比较高,你与他们讨论起中国的古文化,一般都是首推老子和孔子,因为这是两个世界级的历史的巨人。相反,我们自己有些中学的留学生,在国外的时候被问起来,他也就答不上来,这也说明我们对自己的根文化了解知之甚少。

游金地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Powered by 游金地,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承欢大仁]
标签: 传统文化 文化之根 中国古代文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