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德教育 > 《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5)文明的分类
《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5)文明的分类
2018年09月07日 10:28 道德教育
分享到:
——龙文化文明教育篇——

东方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

  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炎黄的子孙。对东方龙文化这个命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什么叫“文明”。因为在文化之前,有个更大的框架,称之为“文明”。对于“文明”,东西方有不同的定义,东方文化自身之内,还存在着儒学智能定义与道学慧性定义的不同。对文明的不同理解,增加了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理解的困难。

  西方人不容易懂得中国人的文化,而中国人自己也没有良好的国学根底,没有走进自己的传统文化之中,儒学文化也就难以跟道学文化交流。这就导致了这三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东方的龙文化在2世纪将全面走向世界,我们首先就必须将东方文化的类别弄清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是东方龙文化?什么是老子文化?什么是孔子的儒学文化?如果我们自己还弄不清楚本民族的文化分类,那么就很难挺直腰杆,理直气壮而自信地宣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是炎黄的子孙。只有先弄懂了本民族的文化,同时能将西方文化的特征也弄明白,按照老子所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要求去做,那么也才能方便国际文化之间的交流,使其变得轻松起来,更有利于世界走近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一、文明的分类

  第一步,首先对文明进行分类。在此,需要掌握智能外求的认知。智能外求的认知对“文明”的定义是:人类精神力和生产力共同创造的财富总和,称之为“文明”。这个结论,是浓缩和总结了智能文化对文明的定义。

  “文明”,分为“智能型外文明”和“慧性型内文明”两大类。

  智能文明,是一种“近取诸于身,远取诸于物”的外文明,是一种外求法的外文明。它既含有西方智能文明,也含有东方智能文明。
  慧性文明,是一种“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的内文明,它是诞生外文明之母,是智能文明之母,是在智能文明未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文明。她是指尚未消失的东方龙文化的文明,也就是道学慧性内文明;也包括已经消失的其他民族的慧性文明,诸如玛雅慧性文明和古埃及慧性文明等等,都属于慧性文明的范畴。

  在文明的总框架之下,我们要了解其两大分类和三种形式。两大分类,就是“智能型外文明”和“慧性型内文明”;三种形式,就是“西方的智能文明”“东方的智能文明”和“道学慧性文明”。其中,道学慧性文明又称为东方龙文化文明。通过基本定义,我们就能够把文明的性质弄清楚。

  智能认知对文明的定义,是精神力和生产力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并把这个能看到能感受到的外在财富称为“文明”。这个定义,与东方龙文化中伏羲易道文化、黄帝法道文化和老子德道文化所认可和定义的“文明”内涵相距甚远。翻开历史,走近伏羲、黄帝和老子,就会发现,东方龙文化慧性文明并不是西方智能和儒学智能所定义的概念。

  翻开《易经》,在里面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易经·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内文明”一词,就确定了内在的文明是“内圣外王”的文明,是“修之身”这样一个特定文化而产生的“明”,这就是我们祖先在道德根文化领域当中的一个定义。道学,存在于东方整个人纪全部历史当中,从根本上看,道学并非这个人纪才诞生的,它继承了上个人纪文化的优秀成分,并承传到这一人纪,在东方中国这块土地上得以保留,并且演绎开来。它突出的重点就是“修之身,其德乃真”。修身的学问,就是一种内求法。这个内求法,就决定了《易经》中所指出的“内文明而外柔顺,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学说诞生的根本特点。

  东方的龙文化,内藏于伏羲的易道文化、黄帝的法道文化和老子的德道文化之内。人类历史上对“文明”的定义,既有人类广泛认同的智能型定义,也存在着鲜为人知的意识型定义和慧识型定义。由于近代人类对事物结果的追求性,人类又将它分为两大类,即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先导和正确发展的基础;物质文明,既是精神文明的促进剂,但也可能成为精神文明腐败的温床。物质文明对人类的精神文明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这个特点,我们可以从许多国家的状况中作出判断和总结。

  人类精神力和生产力共同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称为“文明”。在文明的概念中,人类通过精、气、神为主导所创造的成果,超越单纯的有相物质财富的积累。精神力与生产力结合而产生的精神财富,例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领域中的内容,远远比单纯的物质财富积累重要得多。当人们贫穷到只剩下金钱时,也就是最腐败和没落之时,与行尸走肉无异。单纯的有相物质积蓄得再丰富,也无助于灵魂品质的改变和升华。精神财富,才是最珍贵的物质能量,是有相物质文明具有真实价值的基础,是评论和判断物质文明是否具有价值的天平。掌握这些原则,才能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在西方文明、东方智能文明以及东方慧性文明这三大人类文明之间,西方文明与东方儒学的智能文明,都隶属于智能文明范畴,处于同一个水平线内。只是西方的智能文明,在16世纪以后开始汲取东方龙文化中的精神营养,相继诞生出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等,使其智能文明出现长足的发展,在近几百年以来将故步自封的东方儒学智能文明远远抛在了身后。

  东方龙文化属于道学的慧性文明,浓缩了这一人纪期中两千五百年以前漫长的人类精神文明史沉淀和积累的精华,这是一笔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远远超越东方智能文明和西方智能文明。慧性文明,既是智能文明诞生之母,同时也是智能文明得以发展的潜动力。正如老子所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掌握了老子的这一段教诲以后,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要超越当前的智能文明,走进慧性文明,与老子居,与老子谋,只有“复守其母”,才能产生“没身不殆”的效果。

  慧性文明是智能文明之母,认识人类文明的全貌,实现“复守其母”,我们必须改变近几百年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和经验思维。近百年来,中国人唯西方文明马首是瞻,全盘否定自己的根文化,依照西方模式曲解自己的文明,为此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只有彻底改变“以智解慧”和“以儒解道”以及“以西解中”的思维模式,才能知晓什么是真正的东方龙文化。只有运用“以慧解智”“以道释儒”“以道解西”的思维模式,才能明晰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所在,明晰东方文明失落龙文化的各种原因。

  作者:熊春锦

  整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道德教育与养生研究中心 何良庆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熊春锦,东方龙文化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1656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