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关注民生资讯,引领生活态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德教育 > 《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8)咬文嚼字细论东方之“文”
《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8)咬文嚼字细论东方之“文”
2018年09月07日 11:09 道德教育
分享到:
——龙文化文明教育篇——

东方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

  四、咬文嚼字细论东方之“文”

  讨论各种文明现象,既要依据“内取诸于身”的原则,同时又要把握“外取诸于物”方法。大道的特征,就是“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无所不及,无所不至,无所不在。东方龙文化研究的基础,始终离不开“修之身,其德乃真”的根本原则,也离不开“为大于其细”的技术方法。易道文化中,修身的“内文明”和“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过程,就是极其精准的“为大于其细”。

  “文明”“文化”,都是组词,为大于其细地理解“文明”“文化”,就必须拆词、解字、释文,咬文嚼字而细品其味。在东方龙文化的基因库之中,“字”的母亲是“文”,“文”的母亲则是“符”,所以咬文嚼字的关键就是回溯于文,这就是“咬文”。“咬文”,只有“以道解儒”“以慧解智”,才能从“字”回溯于“文”,再慧观其“文”,透过有质有形之“文”,进入有质无形的“众文”之境内而大明白;才能比较正确地认知东方的龙文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智能认知的局限中,人云亦云地解读东方龙文化。

  1.天文、人文与地理

  “文”,在两千五百年以前的东方龙文化时期,在人们的慧识尚未完全关闭丧失之前,祖先们将慧观万物所知,归纳为三个大的系统,分别称之为:天文,人文,地理。地理,也是一种“文”,只是慧观中的结构形态与慧观天和人所观察到的“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故单独以“理”而命名。东方龙文化中慧观下诞生的“文”和“理”的本义,到底是不是儒学智能所解释的“花纹”和“纹理”呢?《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从《说文解字》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智能文明无法解读《易经》当中所提到的“内文明”以及“见龙在田”和“天下文明”。孔子六十多岁才开始学易,他没有自己学生颜回那种坐忘的能力。六十多岁才开始学易,他能不能见到这个“内文明”?能不能够“见龙在田”而“天下文明”呢?这是需要考证的,本人对此持有保留意见。

  现在解读《易经》里面的这些名词,从中可以看出,如果我们不能产生“内文明”,当然就不能“见龙在田”,“内文明”就不能够出现,因为这是完全在慧观内视当中出现的。只有慧识和智识同步去解读,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这个“文”的本义和后来在智能文明期中衍生出来的多种智能型的解读,并且能够真正产生突破,也就容易理解东方龙文化的真谛的确是“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

  在慧智共运之中,仰观于宇宙天空时,所发现的宇宙天体能量结构物元图,名之为“天文”;内观于体内,所发现的能量结构物元图,名之为“人文”;俯察大地时,所发现的地气能量结构物元图,名之为“地理”。站在东方龙文化的范畴中,去解析什么叫“天文”、什么叫“地理”、什么叫“人文”,这与智能文明的解析是大相径庭的。现在很多人解释什么叫“天文”的时候,认为“天文”是指天上的星体,并且人类还发明望远镜去进行观察。但可惜,东方龙文化的“天文”,绝不仅仅是观察天上肉眼可见的星星。对于肉眼可见的星星,只是观察其中的体元、物元和质元的坐标定位图,但并不是真正的“天文”。

  对于“地理”来说,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也有很多的误识。山脉有自己的文,叫龙脉之文,平原上也有地龙之文,山有山文,田园也有田文,水里面也有水文。山文、水文等各种地理之文,并非指的肉眼可见的文。

  五岳的“文”,全部都雕刻在石碑上。华岳的文、嵩岳的文、泰岳的文、恒岳的文、衡岳的文,那就是它们的山文。五岳真形图,是慧观下发现的山脉地理“龙纹”。
  在地图上,也可以发现显态共构的文结构。2010年3月底,湖北荆楚网发布的题为《麻城明山水库“巨龙”维妙维肖(航拍图)》的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全国30多家门户网站予以转载。
  卫星航拍图同时还发现,与麻城明山水库仅仅相隔一条106国道的浮桥河水库,形状极其像一只凤,凤鸟头戴凤冠,展开双翅,活灵活现。在这只“凤鸟”东南不远处,就是形似巨龙的明山水库。这一龙一凤相隔于106国道,头部相对而望,呈现出“龙凤呈祥”的地理格局。
  湖北麻城明山水库和浮桥河水库的龙风航拍图,是典型的显隐共构结构图文,属于东方龙文化中地理之文的直观显示和鲜活的例证。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也有一条巨龙龙文,我当时在地图上发现了它这种隐态的共构结构。2005年8月实地游览时,阿尔卑斯山脉慈悲敞开自已的心、肝、肺,滋养一群参访的道德实践者,对此每个人都有深刻的感受。
  未登阿尔卑斯山之前、向东远望阿尔卑斯山的祖脉——屹立在中国境内的昆仑山,诞生这条巨龙的故乡中国正在励精图治,一派新气象。真龙之气一一诞生圣人的天地精华之气,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也正在成熟着并且积蓄着力量。

  踏上阿尔毕斯山这条巨龙,可以更加清楚地感应到她向东依恋于世界屋脊,依恋于自己的祖脉昆仑山的那份难舍难分的母子之情。阿尔卑斯山自东方的屋脊而来,远驰于西方之地,蓄养着整个欧洲大地上的芸芸苍生。阿尔卑斯山的各个主峰峰顶都是一片银白,在这银白的峰顶之下就是苍翠的森林之木,金不克木,反而生真水,而仁养着真木,整个阿尔卑斯山一片绿的汪洋。在这绿的汪洋大海之上,轻轻地点缀着几座银白色的峰岛,这殊胜的五行相生的地理外形景观就展现在面前,让人们惊叹天地造物的高妙。

  放眼望去,整个阿尔卑斯山由数不清的山峰组成,满眼的翠绿层层叠叠,上千座银白色的主峰耸立在云端。虽然主峰都是金的本色——白色(主魄),但是满眼的苍绿(木的本色属于绿,主魂)却远远胜过这座座孤立的白峰,形成了阳魂远远胜过阴魄的格局,从而奠定了欧洲气运兴旺千年的风水大格局。

  阿尔卑斯山的最高主峰,像一柄锋利的宝剑插向云霄,这座山峰处在整个阿尔卑斯山的西侧,在风水学上称之为白虎山。这座山峰高高地耸立在阿尔卑斯山区,仰天争雄,无奈空留遗恨在人间,大能的君主太阳不允许白虎抬头妄争雄,日德为火,真火克金,朗朗的太阳在阿尔卑斯山的上空将光明酒向人间,主持着人间的正义,克制着妄想争雄的阴义之金。

  仁慈的木德昌盛兴旺,阿尔卑斯东侧的左青龙一派繁荣景象。这有赖于真阳(火)逼迫真金而生出真水,有了这个真水,从而仁养了天下芸芸的众生。青山和绿水交相辉映,绿水似山龙的血液,带着浓郁的生气,奔向欧洲各地,滋养着各国的人民。

  观地理而知兴衰,观阿尔卑斯山的大风水格局,才真正明白为什么西方在上一个世纪能够发达兴旺,这是他们对于阿尔卑斯山这块滋养这方众生的风水宝地的善加爱护,没有破坏它的大地灵气所致。由此哀痛,惜我中华不知道对养育我华夏民族的东行之龙爱戴有加,致使中华落人之后。察形观势,心观阿尔卑斯山,它本来眷恋着自己的祖脉想要东行,无奈面前有高高耸起的白虎双峰相夹拦阻而挡住去路,致使青龙蜷首而卧,口含龙珠而惊恐地蛰藏于土下。

  想想当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得以在东方的中国开花结果,好比是一个孤独的金龙东来,因为真正的西方真龙之气当年还蛰伏在西方而不动,所以说是孤金东行。虽是孤金,但是经过老一辈的革命家的努力,在这将近百年的时间里,对于我们东方原本盛行的自私自利的封建帝王家天下的余毒,对这个假仁假义克制得也渐渐地清明了。

  天运已经到了艮运期,当是中华得以在全世界兴旺之时,这颗东方明珠当是发光的时候了。地运的扭转,必然带来天地气运大的转变,在这应天而动的关键时期,胸中蕴藏着老子《德道经》这五千灵文,天时地利人和的气运格局正在形成。道运凑合,缘法天成,冥合契机,远行阿尔卑斯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山。伏,阻西龙东来之双虎;擒,腾云而起的青龙。收西龙之珠于宝匣之中,再来空净其心地,将世间万景尽收眼底,静观世景如何变化,且再理论。

  最早期,东方人是用玉来类似表述“文”,这点跟玛雅人一样,玛雅人也特别爱好玉。玉石的体内,就含有“文”理,翡翠玛瑙玉石都各有自己的纹理。这些文,能给我们的生命带来启示和启迪,对认识我们体内的文有所帮助。文的本质,是由有质而无形的质元能量,构成各种物元形态,能被慧智共运者捕捉和分类的一种质能型的文化基因。文,是万物表达自己本体现象和动态的一种物元的标识。文的结构特征,能反映出本体的全息性。文,是万物转化成物元形态,向外界表达自己全息信息的一种符号,既具有无形有质的特征,同时又能被描画记录,当其被描画显影的时候,也就称之为“文”。自然万物不同的文,全都可以用显态的形式记录和表达,使不具备慧识能力的人,也同样能够了解其中的道义,观文识义,记文表述本质。这一过程,只有慧智同运的人才能更准确地记录和解读。

  两千五百年以来,人们在解释甲骨文的时候,已经大都局限在智能当中去理解,缺乏慧识同步的理解,也就非常容易偏离众多甲骨文的原意,改变了甲骨文慧性记录符号的本质,强行冠以纯智识的概念,使很多甲骨文失去了本来面貌,人们距离修身文化越来越遥远而难以回归。两千五百年的智能文明,可能因为人类自己第三只眼的生理功能丢失,人们在研究“文”时,只能停留在肉眼可见的层面,即使研究自己身上的“文”,也只能伸出手来看一看自己手掌上的“文”,看一看自己指头上的“文”。自己手上拿起一块玉,也只能看一看玉石内部的纹络而已,并不能进入自己体内,返观内视三腔之“文”,内视三个丹田之“文”。仅仅从“文的演变退化当中,就可以看到这些内容。

  2、从“文”至“字”的演变蜕化,看慧性与智能的转化

  东方龙文化的变迁,十分有趣。下面的图表中,图例式地分析了“文”从“性蜕慧眼”到“去性从心”再到“去心从脑”的逐步蜕变过程。这个“文”的变迁史,除了第一阶段无史据可考、需要依靠修身自证以外,其余三个阶段,全都“铁案如山”,无法否定其存在。
  慧观到的“文”的立体图,可以说是甲骨文的原形原生态。甲骨文的“文”,是慧观象形表意,我们可以看到:“文”的中心,画了一只眼睛在垂帘内视,外围画的是自己的丹田,是甲骨文的一种象形表意。到了钟鼎文、金文时期,“文”的中间画了一个“心”,用心观来进行表意。

  第一个“文”,是一个慧观内视下所能“见”到的立体“文”。这个“文”,一旦能够在体内慧观内视到,就可以见到它具有动态活力的现象,它不仅呈现出这种物元的结构状态,而且还可以体元化,可以化成条金龙,并且能够载着心神“丹元”和“首焱”,轻松地穿越人体大脑的皮层、质层与核心层,来完成心与脑以及神和体元、物元、质元进行连接的过程,使大脑三层结构的这一“硬件”,完整地与心和意的体元“软件”系统全部安装成功,能够高效地同步运行。在慧识观察中,看到了“文”化龙载心神的现象,就如同心脑合一之象和慧智同运之意。“文”,并非单纯的一个符号,也并非一个字义所能全整表达。“文”之符,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以及丰富的内容,可以表述世间万物。它具有动态性,在肉眼不可观的世界里,形成了种种的图案;在显态中,则形成了文明、文化以及文字。

  “文”的甲骨文象意表述的是:运用自己的第三只眼,垂帘、返观、内视自己的丹田,在体内求得见文、见龙,使龙和文都能见到,那么身国内天下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良好变化。

  关于太阳系在银河系一天当中的变化,我曾经形容像是冬季的变化。实际上就整个银河系的年度来说,5125年还只是其中一天的变化,只是个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变化而已。因为银河系的一年,也就是太阳系绕着银河系转整整一圈,就需要几亿年的时间,非常漫长。只不过,人们对银河系一天的昼夜交替变化难以理解,用地球的四季变化作比喻会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含义。我们即将摆脱这个区间的控制,回到道德春天即将到来的新时期,所以我们需要正确掌握这个变化过程。

  第一个慧观当中的“文”和甲骨文的“文”,用第三只眼去观,那么就容易看到。在钟鼎文时期,,“文”的构形变成用“心”去感格,格物致知到物格知至,这个过程可以产生一种心生其文的表意,但没有像慧观和以性之观那么清晰。当性用自己的神来进行整体观察的时候,要比慧眼更详尽和深化。“去性从心”以后,开始用心视,就变得稍微退步了一些。最后,就过渡到“去心从脑”的阶段。一旦到了“去心从脑”阶段,这个“文”就跟现代的“字”基本相近了,就失去了慧性的内涵,而完全服从智能的需求,谈论的仅是这个“字的本质。

  “文”与慧和心的关系,从以上的甲骨文以及金文的“文”中可以得到体现。

  “文”外围,似一个呈“大”字而站的人形,甲骨文是着重突出只慧眼返观内视下丹田,指引人们去“见龙在田,天下文明”;钟鼎文的内部,则是着重突出了中间的一个心形图案。这一历史阶段期中,人类已经逐步丧失了直接用性(神)和用慧的能力,而需要以心智为主导来释读万象,心生其文也就成了重要特征。人类进入到小篆构文时期以后,在这个“文”的结构上就非常明显地直接表现出“去心从脑”、唯智独尊的转化,标示和记载了慧识丢失而智能全面取代的必然发展趋势。

  “文”之形的变化,记录着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慧性丢失和智能崛起的变化过程。这与庄子的记录,也不谋而合。《庄子·缮性》:“及燧人伏義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叉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淳散朴。离道似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在此,庄子揭示了人类离道失德和性慧相继迷失及心智产生的代际过程。人类在“去性从心”的蜕变中,必然需要借助“文”的信息作用和全息作用等功能。但是,如果让后天心智过度运用“文”,以及将先天慧性之“文”转化成为后天智能象形表意之“文”,却又会使人类产生依赖性,加重后天智能对先天慧性系统的屏蔽性,并且大量消耗体内的慧性质元能量,所以庄子说“文灭质”。“博溺心”的结果,就是“去心从脑”的必然产生。随着徳能获取的障碍性和慧性被智能屏蔽,必然会出现愚智时期。

  用“文(纹)”进行文明培养和文化教育,是人类在慧识未被智能屏蔽期都曾经使用过的文化基因,包括在上一人纪期都是被广泛应用的载体,所以我们许多人在慧识藏库的重演、展现过程中,可以慧观到上一人纪期中人类同样使用甲骨文形态的文,却又并非完全雷同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

  要想破解甲骨文之谜,关键是要慧识智识同步地解读好这个“文”的本质。这一点,如果真正突破了,也就容易理解文化的真谛是“内取诸于身”。

  用“文”来记录和进行可复述性教育,是一个自然的必然的发展过程。真正的“文”,“文”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质元能量组成物元形态,可以被慧智共运者较容易捕捉和分类辨识的文化基因。

  “文”,是万物表达自己本体现象和动态的一种物元标识、特征反应。不同的“文”,全都可以用显态的形式记录表达,观文识义,记文表述本质。这一过程,只是需要慧智同运才能更准确地解读。

  例如,两千五百年以来的人们在解释甲骨文时,已经大都局限在智能中理解,缺乏慧识同步的理解,也就强奸了众多甲骨文的原义,改变了甲骨文慧性记录符号的本质,强行冠以纯智识的概念,失去了本来面貌,使人们距离修身文化越来越遥远而难以回归。

  为什么这一人纪中早期的号、图画和文理又不同于上一人纪呢?这是因为在人纪和地球大交替变换时期,地母的能量场发生了巨变,人类的能量场同样发生改构现象,产生的物元形态之“文”,同样发生明显的变化。只是这种变化的改构,并未彻底改变质元的本质,那么物元的结构形态也就不会完全改观。

  所以,新的历史时期要想恢复慧智同运的全面社会化,慧性图文思维的恢复和正确解读与理解,就是一艘摆渡的舟船,不可缺乏和脱离。只有用好图和文的思维模式,才可能真正全面真实地复兴道德根文化。

  把握住文化中三元内的物元之“文”,才能全面深刻地向下认识一切质元物质,向上认清体元的客观存在性。掌握住物元在文化内的这个“中气以为和”,用好这个“文”,这也是一种执两用中之义,这也是文化的本义。

  作者:熊春锦

  整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道德教育与养生研究中心何良庆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熊春锦,东方龙文化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11723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商会协会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