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资讯市 【切换城市】

《中华国学道德根》(25)象析法释道和德

2018年10月04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子衿

12
摘要:  我们要想正确地掌握和解析老子的“大唯物主义”思想和“唯德辩证唯物主义”学说,首先就必须遵循黄老学说本身的特点,其基础就是要使解析者本身具有“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实践。

三、掌握老子哲学思想的四把钥匙

  我们要想正确地掌握和解析老子的“大唯物主义”思想和“唯德辩证唯物主义”学说,首先就必须遵循黄老学说本身的特点,其基础就是要使解析者本身具有“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实践。要将这个思识的调动和启用,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个实践过程,就是解析老子《德道经》的厚土,这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也就难以真正地学习和掌握老子的“大唯物主义”思想和“唯德主义”哲学精神。有了这个基础,还并不能全面解析老子,还要掌握四把开启老子《德道经》哲学宝库的钥匙,有了这四把钥匙,才能真正地进入其中。

  老子《德道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宝典,她包罗了宇宙的万有。我们现代人由于离道失德太久,“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实践未能普遍地展开。虽然也曾经短暂地展开了一下,但是由于不懂老子,不知道重德,只重利,未能正确引导,而又被人强行地掐灭了。

  老子《德道经》是用“慧智性”的文言文所撰写,所以要想真正地迅速、全面解读她颇为不易。由于世间的事儿都是理通才能法随,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在理论上我们必须要弄懂她,才能全面掌握和深入学习实践。所以载们要先介绍一下“四析法”,使大家在理论上能够弄懂、弄通她,在智观的意识上建立起系统研究的概念,从而全面地指导修真明德、修养德道的实践?运用老子《德道经》,去证人生,看社会,观世界,做好一个“德道之人”,实践好“德道之行”。

  老子《德道经》的哲学灵魂,用两个字就可以高度地加以概括,这就是“德”和“道”。要想弄懂弄通老子的“德”和“道”这两个字的深刻内涵,把握住老子“大唯物主义”和“唯德主义”学说思想的意义和精神,使其成为身国内修真明德、社会中治国****的指导思想,那就必须首先在身国内勤奋地修真明德,要用好这个“四析”方法论,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地对老子《德道经》进行解析,从而系统性地、全面地展开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四析方法论,就是运用“象、数、理、炁”四种方法的解析方法论。这四个字,是黄老学说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一个解析方法,古代的老师们将它称之为“四把钥匙”。如果没有这四把钥匙,也就难以打开老子《德道经》这个哲学宝库的大门。这四把钥匙,是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与西方文化相提并论的一个鉴别之处。有了这个四析法,要运用好它,就要以“修之身”为前提、为基础,将先天的转化为后天的,才能运用好这个“象、数、理、炁”四析法。这是一个整体的方法,是一个连接,是一个转化,所以这个“四析”法非常重要。

  要想掌握这个慧智性的哲学思想,那你就要用这四把钥匙。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到老子《德道经》中进行研究和实践,并且与“体之身”同步实践,它们是一个整体,不能或缺。只有这样系统论地、全面地把握老子的哲学思想,并且通过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再实践,才能达到“体之于身而知道德,体之于民而知治国”,从而在自己的心身中和社会中走出一条“实践出真知”的正确道路。

  我们先看看“四祈法”对“德道”这两个字的解析——简要解析,然后再详细地分析其中的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有点类似于西方的逻辑推理理念。有的人说中华传统文化里面没有逻辑推理,那是胡说!这个“四析法”,就是非常典型地运用逻辑推理来认识先天理念的方法,它是一座桥梁。但是它不能取代“修之身,其德乃真”。对于没有进入到“其德乃真”这样一个状态的人而言,这个逻辑推理的“象、数、理、炁”分析方法,就是一道桥梁。用好它,就容易使我们比较容易明白老子《德道经》到底是在讲什么,也就不会在那里胡吹、乱侃、瞎评,造了因、造了孽还不知道。把这四把钥匙掌握了,再来看老子《德道经》,即使不进行“修之身”的实践,也不会离题万里,错误百出。

  1.象析法释道和德

  首先,谈谈第一个字“象”。道的象,是“O”和“无”;数,是零(0);理,是老子《德道经》道篇的“道”;炁,是修之身的空明之光。

  德的象,是“⊙”和“德”;数,是一(1);理,是老子《德道经》德篇的“德”;炁,是修之身的五德能量。

  我们看一下如何用这个“象”来解析“道”和“德”。

  象:《左传·僖公十五年》这本书当中说:“物生而后有象”。你看看,这个物诞生以后就有了象,不都是唯物的吗?怎么能说它是封建迷信?《易·系辞》里面说:“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很精妙嘛!《素问》日:“五藏之象,可以类推”。传统中医学中里面,不是有“脉象、病象”等等象么?这个“象”字在现代文化当中,除了指公园里面的“大象”以外,一般泛指“现象”。例如:象纬,就是指日、月以及金、木、水、火、土等五大行星,亦泛指天体的星象。人们也常组词而用于描述一些现象,例如天象,新闻报导的某某地方半小时打了300多个雷,起了多大的风,那不都是天象么?还有险象、旱象、景象、真象、假象等。人们常用“万象”,来形容宇宙间的一切形状、样子、景象。这是从字典上来看这个“象“的意,把这个把握住。

  老子《德道经》之中,有五次用到“象”。例如:“执大象,天下住”①,就是说:观察到了、把握住了其大无外的宇宙整体之象,在那种状态下再来看我们身处的“天下”这个小环境,也就像一动不动一样,可以更为仔细地观察和体悟。“执”,有“定”之意,专业词意即为“定观”。那么怎样解释这个“执大象,天下住”呢?难道是把印度的大象用一根绳子拖着,天下就停住了?这只能是笑话!你不进行道德实践,你就解不了“老”的!

  ①老子《德道经》第七十九章(通行本《道德经》第35章)

  还有一个“象帝之先”①,这个“象”,在此则是形容道诞生于“帝”未产生之前。这个“帝”,包括了上帝,也包括了****,这也明老子的哲学思想不是为封建迷信制度服务的,不很清楚么!他的“道”在“象帝之先”,已经告诉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还要戴上一个唯心主义的帽子呢?就从这一句话里面,我们就可以给老子平反,不要再给他戴上“封建”、“迷信”这一类的大高帽子!这些“贵冠”老子这个老头儿可能戴不起,不要用帽子工厂制造的这些帽子来框着真理。要先弄清楚再来定作帽子,而不能先就把帽子拿在手上乱扣乱甩出来,强加给我们祖先去戴。有些子孙“关心”祖宗也关心得太出奇了,不做衣裳而专做帽子,专门给祖先们开帽子工厂,春夏秋冬都给他们戴帽子;就没关心给他们做一件新衣服,送给他们穿上,也不知道是真孝,还是假孝。

  老子《德道经》还讲到“天象无刑”②。刑,《易-本命》:“阴为刑”。《易·蒙》:利用刑人。注:“兑折为刑。”《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意即指“天象没有刑罚杀戮”。这个天象,它不存在人为的惩罚,因为它无心,当然也就没有刑罚、杀戮。这个“刑”亦与“形“通假而用,也就是说其规律肉眼难以观察;一旦观察到了,你就把握住了客观规律。

  在“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实践方面,老子也作了大量的论述,像“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忽呵!望呵!中有象呵!”③等等。这里的“象”,都是指修身明德实践过程中体认的象。

  如上所述,象,既存在着肉眼可以观察认知之象,也存在着非肉眼可观而需要在明德过程中体识的象。也就是说,这个“象”分为两大类——“常道”的象和“非常道”的象。我们在此暂时先以讨论“常道之象”为主,不再过多地去论述“非常道”之象。

  ①老子《德道经》第四十八章(通行本《道德经》第4章)

  ②老子《德道经》第三章(通行本《道德经》第41章)

  ③老子《德道经》第五十八章(通行本《道德经》第14章)

  “见乃谓之象”,所以黄老之学中就常用可见的象来表述“道”和“德”的意境、形态、理义,希望后来的人们通过“见”而知其义。

  下面再来看看,如何以“象”来解析“道德”这两个字。黄老之学常用图形来象喻道,比如用一个圆圈的无极图“O”来进行象喻。道本无名,强名曰道。道本无象,强画空圆,以示圆周无际,弥纶宇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除了用图进行象喻,古代还用字来进行象喻。例如,用异体的、好像是简体的这个“无”来象喻道。这个“无”并非简体字,而是近代简体字取用了这个古代的异体字。这个“无”字,其实是古代的大智慧者根据元炁(气)的“元”字特意创造的象意字,它与繁体“无”字通意共享,而这个“无”字则是专用来以表述道之象的。这个字就是一个象,所以这个“无”字,古人还是知道的。无:《段注》:“盖其义谓上通元始,故其字形亦用元篆上母于一”。王筠《句读》:“此说字形也。元在二之下,无之一竖撇通于二之上,故云然”。许多史学家、哲学家、政治家,都不知“无”和“无”这两个字的本义,望文生义,错解妄评老子《德道经》,就是因为不知解老中要用“象”来进行解析这一把金钥匙,所以不仅误己,同时害人于天下。

  人类现在的智是有限的,远远不及老祖宗们聪明。你把握住了这个象意,那么你就掌握了一部分;你失去了,就可能一步踏到自己挖的陷阱里面。这个简体字不就是这样么?正是因为有了简体字,你分不清到底是现在改的,还是原来有的,也舍不得去翻一下字典查一查,没有那个严谨的治学精神,望文生义就开始下论断,那当然就容易错误。我们要掌握这两点:这个“道”的象,主要是用一个“O”来象喻,再就是用异体的、似简写的这个“无”,来进行象喻。一般常见的,就是用这两个图来象喻。

  “德”之象的图形是“⊙”,也就是画一个圆圈,再在中心点上一点。这也就是在无极图中央点出一点的这个图像,那就是“德”。在象喻德的这个圆圈四边上所分布的分别是仁德、义德、礼德、智德四种德的能量成分和德性的品格,这四大部分共同构成了这个“德”性图像的圆周边,而中央的这一点,象喻的是真信之德的能量和品格。这样以来五德就齐全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画“⊙”,用这个图来代表“德”的原因。

  古代用字来象喻这个“德”,是直接用“德”的本字进行象喻。我们来看看这个“德”字。《说文》:德,升也。什么是“升”呢?《说文》里面没有介绍。这个升,即提高升华品格与能量之意。什么样的品格?什么样的能量?“德”的品格和“德”的能量。在北京的保利博物馆里,展示着一个3000年前的古代青铜器皿,在这尊器皿上共镌刻着98个字的铭文。这个“德”字在这98八个字中出现了6次之多,而这6个“德”字的书写方法还都不一样。有的专家说可能当时还没有定形,但是我觉得,古人是从多角度象意性地将这个“德”字展示出来,反应“德”的本质特性。这说明:“德”字通过这个图像的办法,在古代已经是社会极为崇尚的理念。这个字既带着这个“德”的信息,也带着这个“德”的内涵,被社会和人们所重视。人们已经深知“德”的内涵和对性命以及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性。这个重要性,远远比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要深刻得多,面要广得多,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去认识它。

  《说文解字》等古代汉语字典对“德”字的解析很值得研究。像《经典文字辩证书》里面就谈到:“春秋说以人十四一心为德。”我们汉字的“德”字,的确是这样,有的“德”少了个“一”,现在的“德”基本上都有个“一”,是由双人旁、十、四、一、心五部分共同组成的。其中用“彳”象意百姓、民族、众生,“十”象喻十种善心,“四”象喻言、听、视、行四项行为准则。整体字的象意就是:一心不二地实践十种善心行为,严格地恪守四项行为准则,为百姓、为民族、为众生做出奉献,这就是“德”。

  “道”之象析和“德”之象析,一定要看到两重性,一是她里面有一种反应实质的品格;第二个关键是她的能量反应.“道”之象析和“德”之象析,我们在意识范畴中,主要是把握住用简朴的图象、文字等等见而知其义的方法,喻示这个道“无”和德“一”内在的真理性。运用万象一理,以一统万,复归其一的图象、形象、象形、景象、征象、气象、表象、现象、象声、象兆等等阐述和表述“道”和“德”。

  关于在思识和天人合一状态下的象析,由于是属于“体之于身而知道,修之于身而明德”的非意识性的“体认”,没有实践则难以认同,所以我们在此就暂不作更多的说明。当然,如果你立志于摆脱这个愚智,作一个“明”符其实的明德之人,明白德道的人,能正确解读《老子》的人,那么就非得修之身,实践修之身,不能做夸夸其谈的嘴皮子道,甘当光说不炼的假把式。必须得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去开发你的慧性,去进行实践。

  用这个象解释“道”和“德”,对一般人而言,可能难以品到其中的味道。我曾经跟画家讨论过,如何用“道”和“德”这个简朴的图像原理来认识“道”和“德”,画家都比较认同。因为,很多画家都是靠灵感来产生创作意识。实际上这个观念也是我的看法,因为祖先们传的方法当中,就有简朴的这样一个“修之身,其德乃真”的方法。就是以“O”作为道的图像,以“⊙“作为德的图像,你真的观进去了,就能够体悟这个“道”和“德”。曾经有一个画家喜欢跟我聊天,谈论怎么去体会这个“道”,怎么去体会这个“德”?我就说,你画画不容易么?在你的纸上画一个大“O”,你做做看,你就看这个“O”,看进去了你就有道;没看进去呢,你就还离着道。他还不错,这个艺术家的心,的确容易专注如一,后来他用这个方法连续创作出几幅富有灵感的画,获得了大奖。这也说明体悟这个“道”并不难啊!在这个象里面就能体悟。要是这四把钥匙都掌握了,那老子《德道经》也就大行于天下,社会也就道德化了。这是用象来解析这个“道”和“德”。

作者:熊春锦
整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道德教育与养生研究中心 何良庆
游金地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Powered by 游金地,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子衿]
标签: 中华国学道德根 熊春锦 中华传统文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