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资讯市 【切换城市】

《东方治理学》(49)修身如治国 治国如修身

2018年08月31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子衿

18
摘要: 只有把内在土信、水智、火礼这个金三角牢牢地把握住,内壮、内强,才可能把握住外在的义金和仁木。运用传统道德根文化的历史观,同样能够解析治国中的五德五行的道德法则和必然的规律。

第十三章修身治世
第五节 修身如治国 治国如修身

  民族和国家是继承文化、承传文明的载体,是无为而治透发群体意识行为而正善治的环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修身明德的文化,是教人内修外行,培养既有道德又具有才能,并且心身健康的栋梁之才的文化与教育。在修身与治国之间,古代圣贤早就明确定义过:修身如治国,治国如修身。中华民族在修身治国方面的文化和经验积累,是弥足珍贵的。

  我们要想建立东方文明的自信、文化的自信、治国****的自信,就绝不能仰人鼻息,不应当局限于从西方意识灵感哲学中去寻找出路,而是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慧识悊学文化和治理学中寻找方向和办法。应当站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俯察地球村上各种文明、文化以及教育方法,从而确定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治国之道。

  只有把内在土信、水智、火礼这个金三角牢牢地把握住,内壮、内强,才可能把握住外在的义金和仁木。运用传统道德根文化的历史观,同样能够解析治国中的五德五行的道德法则和必然的规律。

 一、修身治世法则同

  由图3-31可以看到,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这个模型,就是按照五行五德应用学说与《黄帝四经》所揭示的治理法则来构建完成的,到今天还有极其巨大的参考价值和应用指导意义。内修和外治完全是一体,修身和治国也是一体的。

  中国近几十年来虽然在经济与科技上迅速发展起来,脐身于经贸指数的世界第二位,但是内部的信德土的陆权治理各方而,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人们的道德信仰更是处于低谷。智德水的海权治理刚刚开始起步,海礁海岛收复的口水战,不绝于耳。而对国民愚转智的教育,也是以愚为智,并无措施和方法。礼德火的科技的发展,军事建设的加强、空天治理的崛起,已经重视并且取得初步成效,但同样也还面临艰巨的任务,急待迎头赶上。而文化教育特别是传统优秀文化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并未成熟。

  内成外就的根本在于土、水、火的治理,只有强大于这三本的治理,才能正常而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地施展好义德金的经济治理、贸易治理、金融治理,并且从容不迫、充分自信地对内对外施展仁德木的仁治施政(主要是无为治理,缺乏有为治理的基础则难以进入)和外交治理。

  古圣所言的“修身如治国,治国如修身”是至理明言。我们可以试想下,如果全民教育依照黄老道德文化救育的这个五德五行模式去执行,治国也同样按照这个五德五行的模式加以贯彻,内修身和外治国这两个模型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中华民族想不强大都不可能。因为这正是按照自然法则在进行治理。两种力量或能量叠加在一起的,就必定是东方睡狮苏醒之日,就必定是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之时,就必定是中国梦变成现实之际。

  《德道经》、《黄帝四经》以及《易经》就是修身治世的教科书,全面对道德根文化重译和解析黄老道德修身明德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加以推广应用,服务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推动汉唐以来道德文化治世的第三次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是道德根文化的第三次复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修身治国实践的同步规律

  修身与治国在实践规律上具有非常类似的规律。修身要想成功,必须经历“十年炼己修心,百日法天功成”的过程,而治国同样需要进行“千年治国疆土,百年砥定海空”的努力。

  无论修身还是治国,现代人都急需走进《德道经》和《黄帝四经》寻找智慧。《德道经》揭示的宇宙自然的法则秩序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黄帝四经》告诉我们“天执一,明三,定二(用五),建八正,行七法”。将这两句话落实到修身治世上,就是尊道贵德,敬天爱地,“明三定二”;五行土水火,五德信智礼,三生万物吉。

  内修信智礼:

  信:修身十年炼己,是要将阴己土转阳戊土,立正信,守信仪,遵守度、数、信;对应于治世,则是千年开疆拓土,奠定发展的基业。

  智:修身意识阴土转阳土若能成功,百日之内先天肾水将会补足;对应于治世,****定国疆土稳固国力强盛,则治水与海权皆可百年实现“上善治水”而海权完整稳固。

  礼:修身阴意识转正意识成功,霸治转王治,法天百日可成功;对应于治世,陆权安全稳固,海权海疆稳定,百年内空天权、虚拟网络空间权则可真正效法天道。

  外用仁与义:

  外用真义真仁,杜绝假仁假义,修身可内圣外王,治世可引领世界。

 三、修身与治世的“明三”

  度、数、信是宇宙自然治理的“明三”。西方人一直在寻找“上帝”到底在哪儿,我们的祖先通过修身实践而发现,那就是“信”。每一个星球都有一个轴心,这个轴与它形成的能量场就构成了一个中国的“中”字,古人用图形将其表述,并且将我们这个国家命名为“中国”。只要这个轴存在,肉眼所看不到的能量就在互相交换,形成能量的交流场,使得宇宙星系有序化地运转。这个轴心还有一个特点,是按照一定的度和数,在时间和空间以及信的动态上进行运转,一旦偏离就会发生天文学上的星球相撞。

  宇宙法则当中是以“信”来治理整个天下星球的,那么作为地球人类,要想立好身、立好国,也要把信放在首位。内圣外王治理学中内圣治理的“明三”,就是指宇宙大道无为而为,运用信土、智水、礼火光明化生天地万物与治理万物,人法天同此理而别无它途。修身与治世当遵循此内成外就法则。

  《易经》、《黄帝四经》、《德道经》揭示:“三生万物”,“明三定二”。内修信智礼,外用义与仁,是修身明德必须遵循的天道自然法则与秩序;内强土水火,外用金与木,这在理义上既能用之于身内,更重要的是内取之于身,外用于治事治世。金,在外用中象喻金融、贸易、物流;木,在外用中象喻外交、睦邻、交流。仁以治事,义以行事。仁义合一,在治事中是并行不悖的法则。而仁治与义治都离不开厚实的信德信仪基础。信土既能直接生成义金,同时能够承载扶生仁木慈爱孝悌的展开。义、仁、信这三者,同样是三位一体的关系。

  对于“修身如治国,治国如修身”,我们应当整体地把握住这个五德五行模式,加以灵活应用。现在整个世界都在争夺空天权,在争夺教育的优化,在争夺军事的现代化,这些治理都成了各个国家增强自己实力的根本。这与五德修身是一样的原理。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经济的发达和贸易的扩展。

  《德道经·怀玉》:“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明三”就是以德、以信作为一个轴心推动万事万物的转动变化,这样才能定得住“二”,再回到“一”的状态。现在中国国家治理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土崩溃。没有信念,没有信仰,这几个信全部丧失了,就会出现无论上面说什么下面都不再相信的局面。这不是权力没有落实的问题,而是信的基础不存在了,信土没有了。所以我们急需把信建设好,退回到信土的治理中来。

  信土与智水,一个后天之本,一个先天之本,如何去把握,才能让全民的信念回到道德信仰上来?目前我们正在提倡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莫过于道德文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每户人家里挂的“天地国亲师”中堂,就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传统信念信仰的体现,从天到地,从国家到自己的祖宗,包括教过自己的老师,都要恭恭敬敬地礼敬。现在许多人没有信仰,也没有敬畏,那么只有把敬畏之心和信土建立起来,才会有希望。所以要把握好孩子和成年人两方面的文化教育,抓两头带中间,建立信土。这样人们就会从片面追求金钱、追求个人欲望的无限扩张、追求私利最大化的误区中慢慢清醒,就会受到制约,一旦自律性增强,愚转智,就能逐渐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

  总之,道德的自然法则,离不开后天之本的信土和先天之本的智水。这是治理生命、治理事业、治理世事的先天之根、后天之本。

 四、恪守修身治世的客观规律与秩序

  将生命或社会从霸治状态转为王治,这其中涉及到对于“五”的运用。因此,修身或治世,激活生命基因中的无为而治系统,以及少私而寡欲的群体意志力,就是根本性的修身治理任务。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对“用五”进行全面正确的把握,否则无法全面恢复王治,而正善治的有为治理的王治不立,无为而治的圣道治理也就遥遥无期。

  由于社会文化的强大动能,我们对于愚治(亡治)的各种办法已耳熟能详,并且已经深入到我们后天意识的深处而很难摆脱,所以圣抵们才会说:“十年炼己,百日功成。”好在这些影响在孩子身上还不是很明显,所以把握好对下一代的道德根文化教育,使他们的意识不要过早地启用阴意识来主理生命,而使他们的后天显意识在萌生形成期,就应尽快地确立成为正意识来主持后天有为意识活动,与先天无为的意识高度紧密结合,并且主次分明、各当其位,就尤其重要。经典诵读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个最好的方法,既学到了知识、文化,同时也通过道德能量的自然渗透和振荡、韵动,使他们的意识得到无为而治、不言之教,从而避免跌入霸治状态。如果这一教育治理过程能一直维持到15岁,并且后天有为的教育符合“予善信,正善治”的要求和标准,那么孩子的一生也就稳定了,不再容易退回到霸治状态,他们也就会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了。

  但是,这一治理过程对于成人而言,却要艰苦得多,可能孩子们十五年能成功,成年人得花三十年才能够真正地把这些错误的霸治意识从后天意识当中清理掉。所以,古人说“一颗凡心日夜磨”,白天也要磨,晚上也要磨。当然,由于成年人知识面更宽广,全面掌握了根文化的治理学说,掌握了自然的法则和秩序以后,主动地接近它,也可以大大地缩短时间,找到便捷之法。在这方面,可以说,后天意识思维越简单,需要的时间也就越短;后天意识思维越复杂,所花的时间也自然会漫长。因为在后天意识的再造中,简单者的无为而治基因和少私寡欲的群体意识原生态记亿更容易被唤醒。

  修身治世需要始终把握住圣道治理的无为而治法则与秩序,实现修身明德。修身、做人、齐家、治世,需要少私寡欲并具备大公意志力,需要恪守自然大道的客观规律与次序。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对于修身养生趋之若鹜,很想尽快使自己的身心获得健康,但是却缺少自律,不愿意用自然的法则和秩序来制约身心,而是盲目地追求目标。很多人想超越“人法地”的实践过程,就去实现人法道、人法自然,但一定都会铩羽而归,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他们没有明白自然大道的法则和秩序,那是要用“执一、明三、定二、用五、建八正、行七法”才能实现的。

  老子说过:“天下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①人道和天道的差别就在于此,“损有余而益不足”和“损不足而奉有余”这两种现象,可以说后者在社会上极其常见,并出现了两极分化,穷的越穷,富的越富,而这就不符合自然大道的法则。人体内也是同样,所以要主动“损有余而益不足”,防止个别的臟腑能量摄取过多,而给自己带来淤塞,带来损害,带来气血流动的不顺畅;要保持身国内的五个“小邦”以及所有的“家庭”都能够均衡享受到能量。

  老子也说过:“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②天道的法则和规律秩序不以我们人类的后天意志为转移,不是我们想改造天地就真的能改造得了,它有自身的规律,而且它的势能、动能、能量比人类的能量要强大得多。人无法真正地去征服天和地,只有顺应它、服从它,把握住其中的规律,才能真正地与它同频共率,掌握最佳的动态,最大限度地避免“动生害”。

  ①《德道经》第四十二章《天道》。

  ②《德道经》第六十八章《同道》。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人类的盲动,认为人定胜天,大工业产生的污染,在破坏天道的平衡,结果人类只能自食其果。人与自然的割裂状态实际上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如果想要改变这种状态,就需要学习运用根文化的洽理思想和理论,顺应天道去真正地实践“人法地”,将人与地球之间的关系治理平衡。

  每个人在生命的治理最初,首先要与体内的“地”建立良好的关系,时时关心自己身体内位于肚脐眼水平线以下区域的这块“地”的点滴变化和能量的转换积累。人体之“地”包含有很多生理组织器官,如何将其中的能量和器官之间的关系全部“损有余而益不足”,使之符合天道的客观规律,这对于我们寻求到真正的健康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一项没有治理得井然有序之前,就不应当盲动,逾越此基础而好高鹜远地追求各种所谓的修身治理速成法,急功近利地想获得立竿见影的心身变化。

  老子还说过,“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①,“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②,¨功述身芮,天之道也”。这些论述我们生命体内和自然大道客观规律与秩序的名言,都应当作是治理实践的准则和座右铭。

  《黄帝四经·道法》里也有两段话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这样的认知:故执道者之观于天下殹,无执殹,无处也,无为殹,无私殹。”“故唯执道者能上明于天之反,而中达君臣之半,富密察于万物之所终始,而弗为主。故能至素至精,悎弥无?,然后可以为天下正。”这里所言的“天下正”的前提和条件,与老子所说完全是一致的。

  ①《德道经》第三十一章《不积》。

  ②《德道经》第四十四章《右介》。

 五、“执一明三”,集权与民主协调统一

  西方有些学者曾经感叹,一个国家如果有一个好的君主进行集权管理,是这个国家老百姓的福气。现在的人没有这个福气了,因为很难再出现少私寡欲、爱民如子的国王了,只好采用民主管理的方式。这个观点,可以说是西方人对民主管理存在弊端而无可奈何的一种叹息。西方的民主管理方式,虽然比专制集权优胜,但是它却仍然未能摆脱“管理”的窠臼,无论它如何粉饰打扮,也无法砸碎霸治的枷锁。缺乏修身明德实践的人杰以及团队,即使再强大优秀,也无法彻底摆脱阴意识所营造的兴亡周期律,西方民主只不过是运用“你唱罢后我登台,霸治换颜再重来”的管理技巧,缓和矛盾的激化,延缓亡治到来的时间而已。

  人类两千五百年以来的历史经验已经告诫我们:儒学封建专制体制、西方唯利型的人本民主体制以及近现代以来诞生的其他一些治理和管理体制,全都无法逃出兴亡周期律的怪圈,这就是因为丢弃了人类本有的治理学,深陷于智能意识编织的霸治独尊体制,没有从人类的根文化中直接汲取道德营养,未能知晓人类生存的价值观,并不是肉体的享受,而是精神的升华。人类社会正确的体制,应当是引领人类,通过有为而治回归进化为无为而治,经过王治、德治而复归于道洽,完成全人类精神的再造和进化,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集权与民主,其实是一对阴阳,各有其长,亦有其短,阴阳互根,相互制约,此消彼长,彼此争锋。若无“德一”居中砥定调控,就必定缠争旋斗不止。只有像《黄帝四经》中指出的这样,“天执一,明三,定二,建八正,行七法,然后施于四极,而四极之中无不听命矣”,无私无欲的心,执守着“德一”,才能明晰“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炁(气)以为和”的真理,准确地给万物的阴阳属性定位,从而把握阴阳顺逆变化的规律。

  学术界对于集权与民主这一对阴阳二的研究,之所以长期争论不休,定不住这个“二”,就是因为研究者既未能“明三”,更没有“执一”人类只有修身明德,人心效法天地的无欲无私,才能执“德一”,明白德化阴阳,从而稳定“二”。“精公无私而赏罚信,所以治也。”精公无私是前提,守信居中而稳定阴阳,把握赏与罚,就能实现有为治理而无所不治。无为而治中,同样存在着集权与民主,只是层级已经不是智识层面的集权与民主,而是升华至“无为而无不为”的形态之中。

  在无为而治方面,人类已经丢失而需要向动物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动物的确是比人类要淳朴得多,人类由于欲望和私心的崛起,使万物之灵的自己丢失了本来拥有的优秀品质。不管羊群、牛群,只要生人一接近,强壮的、年轻的马上就会主动站在第一线,然后老弱的就会被围在防护圈子的最里面,它们自己就有一个自我保护意识。在无为而治里面,人类实际上也有这样一个天性,人类首先应该把这个天性呼唤出来,而不是让人性泯灭,相互杀戮,冷漠相待。就像现在的社会现象,路上有老人跌倒了,路人却不敢扶,责任在哪里呢?责任在于有些老人丢失了道德,破坏了自己的无为而治。出现这种现象,正是由于一些老人稀里糊涂地使自己处在危治和亡治之中,并且还想将这种危治和亡治传递给年轻人而造成的。那些丢失了道德文明已经进入危治和亡治的人难以清醒,这一点非常可怕,因为这是法律也难以教化的。所以,只有呼唤他们的良知,才能使他们清醒。人类其实也有很强的团队精神,但我们需要将其从基因中调动出来,并使之获得强化,这种强化不是某个人的提升,而是人类整体的提升。

  我们从蜜蜂王国的无为而治形态中,就不难发现那种无为而治高效能的集权作用力,以及民主自觉的目标一致性。只是当我们的修身在还未进入无为而治的境界时,无法感格体悟到蜜蜂王国中这种“无为而无不为”,集权与民主协调统一的美妙,以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迅速推进心身再造进化的成就。

  《黄帝四经·论》:“天执一以明三。日信出信入,南北有极,度之稽也。月信生信死,进退有常,数之稽也。列星有数,而不失亓行,信之稽也。天明三以定二,则壹晦壹眀,壹阴壹阳,壹短壹长。天定二以建八正,则四时有度,动有立,而外内有处。”

  “七法各当亓名,胃之物。物各合于道者,胃之理。理之所在,胃之顺。物有不合于道者,胃之失理。失理之所在,胃之逆。逆顺各自命也,则存亡兴坏可知也。”

  人类社会共有的体制性疾病本因,就是因为丢失了“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内文明”,丢失了尊道贵德的信仰,无法做到精公无私。修身明德以自律于心灵意识,信守法制而不违达成共识,民主监督提升为集体制约,集权才能产生长期稳定的机制,发挥王治最大的创造性效能。

  当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能尊道贵德地修身明德,摒弃充满私心和贪欲的霸治,真正实践“以百姓之心为心”,天下大公,为人民服务,自我培养内圣外王的心身之日,必定会迎来无为而治的圣道治世时期,许多管理和治理体制必定相形见绌而成为历史,地球村也将会迎来真正的太平盛世。

  六、德与法不可分离

  黄帝是人类法治思想和学说的鼻祖。黄帝思想的代表特征是以法论道,因此,法治是治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范畴,是对生命的有为而为系统、对意识等前六根以及后天有智识的根本治理办法,也是治理人类生存的外环境、家庭、群体、社会、国家的重要法则。

  什么是“法”?《德道经·昆成》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直接点出了“道法自然”。《庄子·在宥》中,借助老聃之口说:“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胈,胫无毛。以养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为仁义,矜其血气以规法度。然犹有不胜也。”很多人错误解读了第一句话,认为错误是在黄帝,其实是不正确的。这段话正确的译释是:从黄帝时代开始,随着离道失德现象的加剧,就滋生出了用仁义取代道德,扰乱、干扰人心的思想学说。社会滑向了仁治和义治的心灵惑乱时期以后,尧舜这样的君主,也就忙碌奔波,以至于大腿上磨掉了细汗毛,小腿上没有粗汗毛。圣人们以身作则,揭示命体德性能量需求的奥秘,希望天下百姓能够重视形与德的依存关系,形德相养而自觉地尊道贵德。社会弃德以后,圣贤们又揭示五臟中仁义等五德品格和能量之间的至理,却仍然无法遏制人们品质的下滑。圣贤们又揭示人体血气生长运行、消长虚盈的自然法则,制定人世间人们智能意识应当恪守的行为规范和法度,可是仍然无法阻遏社会滑向道德的底线。

  所以,最后大家都站在了道德的底线上。我们当前面临的严酷的现实,全部都不幸被古代的圣悊大德们所言中了。

  《黄帝四经·名理》:“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谨听,以法为符。”这句话的解释是:王道范畴的智能意识,所产生的知见中的一切,有形有相,无法摆脱阴阳的制约,必定具有是与非、对与错的区别,只有以法规律条来进行分析界定。而圣道范畴的慧识真意,如果要想超越智能意识的障碍阻截,进入虚静大定的慧识图文思维状态中,同样必须以道法为符令标准,抑制调控智能意识,摆脱智识与意识束缚下的局限性。

  修身治世,修身是基础。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就要落实到“智识意识”四个字上面。这两者令人在物相的束缚中挣扎,在有为而治中局限与损耗,无法使慧识和性识出现而在质象中自由活动,把握至简至易的根本。几千年来,人类自以为是,对智能意识顶礼膜拜太久了。拒绝生命中更高级的真性慧识,造成了自己的愚昧和祸乱。通过研究治理学,诵读、研究、学习《黄帝四经》,学习老子五千言,就可以明白如何运用道法、自然的真理,去制约、调控我们的智识意识,使慧识和性识能够早日透现出它们的无限光明。

  虚无生万有,用一就足够。“O”与“一”是产生万有的母体,“一”就是德,既决定着万物的阴阳属性,同时运用“道O”的不可思议性,主宰阴阳“二”产生万物的虚实物相,规范着万物的赋形和变化规律,这就是德的“法”性。万物内外的“德一”品格与品质的顺逆变化,朴散纯失,化五为器,逆返合一,重归“道O”之境,全都需要依循大道自然无为而治的道法而为,才能实现。

  作者:熊春锦
  整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道德教育与养生研究中心 何良庆

游金地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Powered by 游金地,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子衿]
标签: 东方治理学 熊春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
无标题文档